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直肠癌经腹腔镜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71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感染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1例患者中,6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是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根治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这与其身体状态、手术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完善术前准备、规范术中操作、落实术后管理,是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风险的前提,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控制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获得完整随访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总结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感染率为18.26%,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肺部慢性疾病史、糖尿病史、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肺部慢性疾病史、糖尿病史、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BMI、糖尿病、手术时间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控制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微创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经脐微创腹腔镜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术中术后指标。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2.97%(17/74)。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围手术期伴有低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为传统腹腔镜、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BMI、围手术期体温、术中输血、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术前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经脐微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少,能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不同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2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6年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病例98例;根据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1∶1匹配,分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49例、开腹胃癌根治术组49例,分析两组老年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腹腔镜胃癌组感染率为12.24%,低于开腹胃癌组的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连续发热、术后用抗菌药物>7d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开腹胃癌根治术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两种手术方法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医院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226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有16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08%,31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有9例次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医院感染率低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n=26)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n=34)。两组术前准备相同,并进行每组相应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机体免疫应激指标、机体炎症应激指标。结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手术指标均少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术后两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术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IL-6、CRP、SAA水平低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医院2006~2008年接受直肠癌根治术(RCS)患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年间,113例接受RCS患者中有11例发生感染,总感染率9.7%;患者患有糖尿病、痔疮等基础性疾病,较长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引起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癌症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遗传、年龄等因素与术后感染与否关系不大。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室空气质量和合适的温、湿度,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加强术后对切口和引流管的巡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9例经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方式收集其发生感染患者和未发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分析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30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9.71%,其中,泌尿系统感染20例、呼吸系统感染8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分别占66.67%、26.67%、6.67%。感染组患者中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45 cm~3、术前反复穿刺、手术时间≥12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 d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与老年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泌尿系统感染是老年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其发生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应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影响因素,术后出现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B组43例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治疗医师于术后1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同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对患者手术部位的病原菌分布及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为38.30%,B组为39.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肿瘤下缘与肛门间距具有相关性,而手术方式、性别、年龄、TNM(0-Ⅲ期)分期等因素与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关联;术后感染率A组患者为19.15%,B组为32.56%,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8株,B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1株;两组患者术后IFN-γ、IL-2水平值均显著高于术前,而IL-10水平值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FN-γ、IL-2水平值略高于B组,而IL-10水平值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治疗,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根治术均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虽然腹腔镜技术具有其突出的优点,但腹腔镜根治术并不能完全确定为直肠癌治疗的统一标准化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临床医师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其仍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研究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放疗、合并基础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1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为13.5%,以下因素患者的感染率为:年龄≥60岁为15.2%、手术时间≥4h为25.0%、术前放疗患者为40.0%、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为16.3%、喉返神经损伤为80.0%、术后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为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手术时间、术前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喉返神经损伤、术后镇痛情况均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倪娟  陈筱静  罗林丽  黄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32-1633,1636
目的探寻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早期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镇痛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5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二氧化碳用量,手术部位,术中镇痛药物,镇静药物种类及用量,VAS评分,术毕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将患者的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长,二氧化碳用量大,寒战,子宫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强烈;芬太尼、咪达唑仑用量大者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结论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镇痛药,镇静药用量及术后寒战与术后腹部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17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同传统腹腔镜下非保留神经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范围及术后患者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中2例因出血较多保留单侧神经,1例为Ⅱa期选择性保留病灶对侧盆腔神经,余成功保留双侧神经。保留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组织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保留组患者膀胱、直肠功能明显优于非保留组。结论:腹腔镜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具有可行性,不影响手术范围,初步证明其有利于保护患者膀胱、直肠功能。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Duke’sB期和Duke’sC期的中低位直肠癌57例,分别进行保留自主神经的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83±42)min,稍长于开腹组,而平均总出血量为(200±37)ml,略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检出淋巴结分别为19.7枚和17.5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保留自主神经的功能,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妇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预防医院妇科术后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妇科手术426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妇科术后感染患者危险因素是年龄、患慢性病、手术部位,手术、住院、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手术种类等。结论妇科术后感染是多因素所致,所以要根据危险因素,尽可能控制和预防感染的出现,要严格执行安全、卫生规范,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可降低妇科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出现低位前切综合征(LAR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2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ARS分为LARS组106例和非LARS组315例、分析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放宁、术后恢复时间、坐骨棘间径是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坐骨棘间径是LA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坐骨棘间径与术后LARS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或采取其他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预防和减少骨折术后感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9年1月1日-2011年8月30日对医院骨折手术4022例进行了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在所调查的4022例骨科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共38例,占0.9%;其中开放式骨折29例,占76.3%,截肢术后4例,占10.5%,闭合式骨折5例,占13.2%;38例医院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比例最高为25例,占65.8%;不同手术部位中,下肢感染病例较为多见共27例,占71.1%,尤以下肢、足踝多见;上肢感染病例为11例,占28.9%;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骨折类型等.结论骨折术后感染是多因素所致,工作中不仅要掌握一般临床手术基本技术,还要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及其疾病治疗基础理论和护理经验;预防骨折术后感染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安全措施,重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可降低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