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平板分离培养,API20E肠道菌鉴定生化条及生化鉴定系统鉴定。结果在26份样品中有16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1.54%。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上呈粉紫色,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2.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数值编码为对照,应用国产微量生化培养基,组成革蓝氏阴性杆菌数值鉴定系统,对57株标准菌株和1576株临床分离细菌进行了对比鉴定,结果表明,肠杆菌科11个属,22个种,381株菌,属鉴定符合率为99.75%,种鉴定符合率为95.53%;弧菌科3个属,10个种1196株菌,属鉴定符合率为98.36%,种鉴定符合率为97.83%。认为应用国产生化培养基,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数值编码手册,对肠杆菌菌科、弧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鉴定准确、省时省力、价格便宜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拟态弧菌(vibro mimicus)是1981年Davis等发现的一种新病原性弧菌。近年来国外报道人类感染增高,国内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6年6月从一例急性腹泻患有粪便中分离到一株拟态弧菌,生化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枣庄市致病性弧菌的种类,分布,构成特征,并对致病性弧菌进行肠毒素检测。方法:1990-1998年我们采用生化反应VBO血清,对非01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通过生化反应对所检其他致病性弧菌进行鉴定,应用反向血凝法和ELISA法检测肠毒素。结果:9年共检出7种致病性弧菌共291株。以非01群霍乱弧菌为主,占49.83%。类霍乱肠毒素(CT)和耐热肠毒素(NAG-ST)检出率分别为51.20%和44.33%。结论:摸清我市致病性弧菌分布情况,我市致病性弧菌以非01群霍乱弧菌为主。提出类CT是引起急性腹泻一个重要致病因子。应用ELISA法检测NAG-ST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2011-2012年对3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检测与分离鉴定。方法依据检验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鉴定。结果该3株菌为麦氏弧菌,与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有交叉凝集。结论该3菌株不是O139群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为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系统生化鉴定,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霍乱疫情时,病原菌的正确鉴定可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自行研制的弧菌科快速鉴定系统,本系统包括生化快速鉴定药盒与处理实验结果的电脑程序。将细菌生化快速鉴定的结果输入微机后,即可自动进行检索,并显示鉴定的结果,且可将结果储存或打印报告。实验结果证实本系统操作简便、价廉、快速、省时,能准确地鉴定弧菌科细菌。 除副霍乱弧菌外,其它致病的弧菌科细菌也可以危害人类健康,引起较严重的急性感染性腹泻,这些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有利于患者的及早确诊及指导临床上合理用  相似文献   

7.
从采集的食物中毒标本—3份冷面帽(酱牛肉)中分离出3株弧菌,经过分离培养,形态与染色,生化反应,嗜盐性试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弧菌,疑似梅契尼柯夫氏弧菌。  相似文献   

8.
侯炎昌  杨晓华  肖娜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84-385,392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共同鉴定病原菌。结果选取的6份样本中,有5份副溶血弧菌PCR结果为阳性,16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1份分离出副溶血弧菌,生化反应呈三种模式,血清学分型亦有K6、K41和K56三种。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创伤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做好预警。方法从深圳的超市、集贸市场和餐厅按照无菌采样原则采集海产品48份,经碱性蛋白胨水增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培养,进行创伤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生化鉴定。结果 48份海产品样本中有17份检出创伤弧菌,阳性率为35.42%。结论深圳市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0.
副深血性弧菌是一种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嗜盐菌。为探索该菌的污染情况及探寻致病性鉴定的简便方法,本文对广州市,珠海市部分市场的食品共129份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株,阳性率为13.95%,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4株,Ⅱ型1株,Ⅳ型12株,V型1株。2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尿素酶试验与神奈川现象及动物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尿素酶试验有可能作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鉴定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自行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制作编码手册,研究制板技术,建立了SWF(上海卫生防疫)-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微量生化菌鉴系统。该系统能以简便形式同时鉴定肠杆菌科、弧菌科和巴斯德苗属。以1054株(两科一属50个分类单位)作SWF-A板,其正确鉴定率达99.62%。该系统并能帮助分离鉴定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且在广大医疗和卫生基层单位的细菌检验中,对提高弧菌科等菌的检出率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倩华 《吉林医学》2014,(25):5720-5722
<正>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引起人类肠胃炎的革兰阴性菌,通常栖息于温暖的海洋或河口环境中,与贝类有共生关系,带有毒力基因的菌株严重污染贝类[1]。近年来,由于贸易全球化,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呈上升趋势[2]。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预防和治疗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副溶血性弧菌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分离及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免疫学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本文将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技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掌握2018年10月广州市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WS/T 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5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表现一致,血清型均为O8∶K21,药敏分析对14种抗生素反应大致相同,其中对氨苄西林100%耐药。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4.
郑德联  沈雪芳 《上海医学》1989,12(10):574-576
本文报告自行制备的弧菌科生化鉴定系统,包括鉴定药盒与电脑处理实验结果,可自动显示并将结果储存或打印。经1286例腹泻便标本中检获的168株弧菌科菌株的实验结果,证实本系统操作简便、价廉、快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及鉴定感染实验用鰕虎鱼的病原菌。方法 将病料分离培养,纯化培养后,用16s rRNA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 分离到了革兰阴性弧菌,命名为:GDLAMI-1210株,显微镜下观察为逗点样形态,电镜下可看到菌的一端钝圆,一端长杆弯曲的鞭毛,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弧菌一致,16s rRNA测序结果与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27562T)等聚为一类菌,回归实验证实该菌对裸项栉鰕虎鱼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 裸项栉鰕虎鱼感染创伤弧菌初报。  相似文献   

16.
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秋季鲜活鱼类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及种类 ,探讨其与人类相关疾患的关系。方法 用Colwell的弧菌鉴定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数枝分类法鉴定了山东沿海秋季不同养殖水域的三种海养鱼类身体各部位存在的弧菌总数及种类。结果 在该样本中有 7种弧菌 ,它们是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胶弧菌、鳗弧菌、哈维氏弧菌、坎普氏弧菌和沙蚕弧菌。其肌肉、肠道及鳃部的弧菌总数 10 3 ~10 7cfu g呈梯级上升。结论 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的海鲜食品有诱发食源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7.
弗尼斯弧菌原名为产气河弧菌或河弧菌生物型Ⅱ型 ,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新的致病性弧菌之一 ,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 2 0 0 0年 8月 ,我们在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工作中 ,从一餐饮业人员检出一株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 ,经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符合弗尼斯弧菌定义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培养基 碱性胨水 ,克氏双糖 ,营养琼脂 ,TCBS培养基等 ,均由江苏省万石培养基厂出品。1 2 菌株来源 ,自从业人员粪便中分离 ,菌号F2 0 0 0 0 15。1 3 生化反应 采用改良微量生化法 ,徽量管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快速酶法革兰阴性杆菌鉴定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缩短非发酵菌、弧菌及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周期,加快微生物检验报告时间.方法研制一种可不需经过分科即能实现细菌的种级鉴定的21项7位码的细菌酶学生化反应鉴定系统(包括鉴定卡和检索系统),制定超声波粉碎最佳方案并采用超声波粉碎细菌加快酶的释放,将细菌酶提取液注入鉴定卡中,35℃孵育4~8h观察结果.以标准菌株为质控,传统生化反应方法为金标准,同时与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15e、15n、9v)作比较,用室间质控菌株和临床菌株分别进行测试.最后对比经超声波粉碎与不经粉碎的差别,统计该鉴定系统相对于传统方法和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对测试菌株的符合率,并计算出该鉴定系统鉴定各科细菌时所需时间.结果经标准菌株测试,超声波粉碎细菌前后生化反应无差别(快慢1h内)的有:糖类分解、硝酸盐还原、靛基质、硫化氢、尿素水解、七叶苷水解;轻微差别(快2h)的有:苯丙氨酸脱氨、DNA水解;差异显著(快4h以上)的有:精氨酸双水解、赖氨酸脱羧、鸟氨酸脱羧、ONPG试验.3株标准菌株54项生化反应一致率96.3%;12株室间质控菌株鉴定种级符合率75%,属级92%,错误1株;65株经金标准传统双歧图表法确定的菌株鉴定种级符合率86%,属级95%,错误3株;与GYZ系列平行对照共测试临床分离菌株138株,117株结果相同,一致率85%(χ^2=1.4546, P >0.05).本方法对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细菌的鉴定只需4~6h,而对非发酵菌的鉴定为6~8h,比GYZ系统快12~40h.结论该鉴定系统能在不经过分科鉴定的情况下快速鉴定非发酵菌、弧菌及肠杆菌科革兰阴性杆菌至种级水平,为感染疾病的诊断节省宝贵的时间.与传统方法及国产鉴定系统GYZ系列有较好的种属级符合率.说明该系统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娜  董雪  李继耀  张国斌  高丹  李欣 《中外医疗》2015,(6):15-16,61
目的:了解2013年沈阳市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方法2013年5—9月采集沈阳市食源性监测临床病例250份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67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67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16个血清型,其中以O3:K6型为主,约占32.84%。结论2013年沈阳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呈现多样性,O3:K6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周婕  姚羚羚  靳先萍 《当代医学》2014,(22):135-13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4-2010、GB/T 4789.7-2008,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和血清学鉴定,联合API 20 E细菌生化鉴定系统从混合盲样考核样本中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并对分离鉴定过程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