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例1 男,19岁。皮肤,鼻及牙龈出血,头昏,乏力1月,1983年6月28日住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黄豆至核桃大。皮肤有出血点,胸骨压痛。心肺(-),肝肋下7.5cm,脾肋下9.5cm。胸透:上纵隔淋巴结肿大。Hb105g/L,WBC189.60×10~9/L,L96%,其中原淋31.5%,幼淋39.5%,PC31×10~9/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细胞的手镜形改变可见于多种急慢白血病,但最多见于急淋。近年来国外研究渐多,但国内报道则较少。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患,30岁。因低热、头昏、乏力一个月,加重一周而就诊。体检:重度贫血貌。体温37.8℃,脉搏108次/分,血压85/58mmHg。肝肋下2cm,脾肋下3cm,双颌下和双腋下可触及1×1cm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血象:红细胞1.1×10~(12)/L,血红蛋白30.0g/L,白细胞5.0×10~9/L,血小板4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7%,原始淋巴细胞25%,幼稚淋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高某,男,32岁,因头昏、极度乏力20余天,伴发热、龈出血一天,1988年8月1日入院,无骨痛史。入院时体检:重度贫血貌,四胺可见少量散在性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压痛(+),肝肋下4cm,剑突下6cm,脾肋下3cm。右肾区叩痛(+),头颅、脊柱、四肢无叩痛。实验室检查:RBC2.35×10~(12)/L,WBC10.7×7×10~9/L,原浆+幼浆32%,早幼粒2%,p1t34×10~0/L,血钙、磷、肝肾功能正常,血沉167mm/h,A39g/L,G52g/L,血清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血清免  相似文献   

4.
脾结核1例     
女,34岁。近两年反复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未行治疗。因查体发现脾大,贫血,于1987年8月14日收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腹平软、肝剑下3 cm,右肋缘下1 cm,质稍韧,表面光滑,肝上界于右锁骨上第五肋间。脾脏左肋缘下 6cm,质韧。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80×10~9/L,白细胞3.4×10~9/L,中性52%,淋巴40%。肝功正常。胸透(一)。临床诊断:脾肿大并脾功能亢进,硬膜外麻醉下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脾结核。术后追加抗痨治疗。术后,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均逐渐增多。术后30天查:血小板100×10~9/L,血红蛋白110g  相似文献   

5.
<正> 李某,男,44岁。因乏力,上腹胀一月余。1985年10月28日检查,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剑突下2cm,脾肋下3cm,质中,未有压痛。实验室检查:Hb107克/L,WBC5.8×10~9/L,BPC12×10~9/L。大便孵化3次阴性。摄片检查来见食道静脉曲张。同年11月肝肋下1cm,剑突下2.5cm,脾脐下1cm。Hb80.5g/L,WBC5.7×10~9/L,BPC37×10~9/L,Ht39%,肝肾功能正常。HBsAg和α FP阴性。IgG680mg/dl,IgA71mg/dl,1gM78mg/dl,CEA5.5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男性,37岁。因发烧、脾大2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白血病”。查体温38.4℃,脉博20次/分.心率84次/分,血压16/8kPa,贫血貌、消瘦体型,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不大,脾肋下2cm,质软,移浊(一)。辅检:血色素58g/L,白细胞1.5×10~6/L。骨髓检查,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活检未见异常。肝脾B超,脾大,可见有二处钙化灶。胸片:右上肺Ⅲ型肺结核,行正规抗痨治疗38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血色素上升为80g/L,白细胞4.1×10~9/L,血小板90×10~9/L,随访3个月后,外周血象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4岁。1987年因腹胀伴下肢浮肿2月。超声检查诊断为“肝癌”而第1次入院。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质中。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4.3×10~9/L,血小板68×10~9/L。白蛋白28g/L,球蛋白30g/L,胆红素定量及ALT正常,AFP200μg/L。凝血酶原时间18秒,对照14秒。乙肝三系(-)。B超检查见肝右叶近肝门有4.3cm×4.1cm×3.2cm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提示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肝硬化、脾肿大。CT显示肿块非均质,边缘欠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示肿块边界欠清,病灶内血管扭曲,无包绕现象。诊断为肝硬化,继发性脾亢,原发性肝癌。先后4次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治疗以及全身化疗。1990年6月B超复查见肝内肿块无增大,再次入院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门处包膜下直  相似文献   

8.
例1 男37岁。左上腹包块伴不适16个月。查体脾肋下4cm,左右活动,边缘钝,无触痛,肝未触及。血像正常。B超:脾大,脾实质回声欠均质。疑脾多发性囊肿。剖腹见脾暗红色,25cm×25cm×10cm大,质中,部分与左腹壁粘连,下极有直径1.5cm的丘状突起。 例2 男19岁。因鼻衄、牙龈出血6个月以“原发性脾功能亢进”入院。查体脾刚触及。Hb90g/L~105g/L,WBC3.5×10~9/L~4×10~9/L,分类正常,BPC40×10~9/L~5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2年6月至1994年7月收治卵巢癌3例,均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现就误诊情况报告如下。 例1:女性,22岁。因腹胀、纳差、消瘦、潮热、盗汗2月,在外院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抗痨治疗半月无效而转我院。入院检查;T38℃,消瘦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肝脾肋下未及,腹膨隆,腹壁有柔韧感,腹水征阳性,全腹未及肿块。血常规检查:Hb80g/L,WBC12×10~9/L,N0.80,L0.20.肝、肾功能正常。血沉3mm/h.腹水外观黄色、混浊,Rivalta反应阳性,WBC21×10~9/L,N0.82,L0.18,比重1.019,未找到抗酸杆菌。胸片未见异常。B超提示大量腹水,子宫、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4岁。因发热10天,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失禁7天入院。3月前摔倒头皮挫伤, 颅骨线状骨折。经治疗后常感头痛并发现贫血,骨髓检查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体检:体温37.7℃,脉搏110次,呼吸32次,体重15kg。神清,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腹璧反射消失。感觉:右C_3以下、左C_7以下痛觉消失。双膝反射减弱。肌力:双下肢0度,右上肢Ⅰ度,左上肢Ⅲ度。病理反射未引出。RBC3.4×10~(12)/L,Hb70g/L,WBC4.6×10~9/L,N0.34,幼稚细胞0.41。CSF色黄微混,蛋白8g/L,有核细胞0.098×10~9/L,氯化物112mmol/L,SGPT200u。  相似文献   

11.
例1,男,45岁。因小腿瘀斑6月,发热5月入院。查体:T38.5℃,P 102,R24,BP 14.6/9.3 kPa。消瘦,苍白,颌下及腹股沟可触及10余个花生米大的淋巴结,胸骨无压痛,肝肋下4.0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RBC1.95×10~(12)/L,Hb61g/L,WBC16×10~9/L,分类N11%,幼稚85%,血小板41×10~9/L,网织红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粒35%,早幼粒38.5%。  相似文献   

12.
患者陆××,男性,25岁。因不规则低热半年,伴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软入院。体检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剑突下5.5cm,质中,轻度压痛。脾肋下3cm,质中,压痛。周围血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860×10~9/L,其中原粒1.5%,早幼粒5.5%,中幼粒30%,晚幼粒15.5%,杆状核29.5%,分叶核8%,嗜酸杆状  相似文献   

13.
病例例1:男,21岁。因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1987年2月3日入院。贫血面容,双侧耳后、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者2×3cm,质硬,活动性差。心率100次/分,节律规整,无杂音,肝肋下1.0cm,脾肋下8.0cm,质中等硬度。RBC2.8×10~(12)/L,Hb83g/L,WBC40.2×10~9/L。淋巴肉瘤细胞达40%以上。骨髓象:增生活跃,原淋0.36,幼淋0.51红系,粒系均明显受抑。心电图正常。左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临床诊断:非何杰金淋巴瘤细胞性白血病。采用VAP方案化疗,2月9日静注长春新碱2mg,并开始口服强的松每日45mg。10日上午10时30分  相似文献   

14.
1.以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例1:女,48岁。因阴道间断流血,面部浮肿,无尿1天而急诊入院。查体:贫血面容,双眼睑浮肿,双例腋下及腹股沟可触及散在的1.0×1.5cm大淋巴结数个,质中等硬度,活动度好。右下肺有细小水泡音,心尖区收缩期杂音(Ⅱ级),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3.0cm,脾(-)。双下肢重度浮肿。实验室检查:RBC0.6×10~(12)/L,Hb25g/L,WBC1.6×10~9/L,Sg0.60,St0.24,L0.16,Pt20×10~9/L,尿蛋白(++),尿WBC满视野,血BUN  相似文献   

15.
我院发现胞兄弟问患急性白血病一例,报告如下: 例一:男,37岁,农民。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两周于1986年3月1日入院。体检:贫血貌,颌下、颈部及腋下均有2~3个蚕豆大小之淋巴结,活动无压痛。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余正常。实验室检查:Hb 80g/L,WBC 103.6×10~9/L,BPC 85×10~9/L(85000/mm~3),分类幼雅细胞24%。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单核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原单+幼单76.5%,POX染色:大部呈弱阳性及阴性反应,少数呈阳性反应。血小板散在可良见,诊断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后给予抗生素,COAP方案连续治疗10天,仍高热40.3℃,WBC113×10~9/L,于1986年3月14日突然昏迷死亡。  相似文献   

16.
女,27岁,以左上腹部肿块来院门诊检查,自诉产后七天偶然发现左上腹部有一肿块,2月来肿块逐渐增大,乏力,纳差,有压迫及沉重感,出汗多,但无疼痛等。体查:轻度贫血、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左肋下1cm,剑下1.5cm,质软,睥在肋下12cm,质中,尚光滑,无压痛。化验:Hb 80 g/L,WBC 7.8×10~9/L,N 68%,L 32%,pl 11×10~9/L,肝功正常:HBsAg阴性,肝扫描:肝形态基本正常,脾未显影。B超:肝正常,脾脏显著肿大,厚约78 cm,左肋下可见睥回声,下极达脐水平,脾区实质内见甚多块状回声区,直径在13~66 mm之间不等,内部回声均匀、致密、未见包块,脾门处脾静脉内径11mm,沿腹主动脉探查未见肿大淋巴结,提示:脾错构瘤。因诊断不清,建议外科手术探查于1989年11月6日转入外科。体查:T36℃,BP 13.3/10.7 kPa,2次化验黄疸  相似文献   

17.
<正> 患儿,女,2个月。因发热伴全身紫癜6天入院。经外院检查脑脊液正常,血细菌培养莫拉氏杆菌生长。入院时体检:神志朦胧,对外界反应极差,不哭不动,全身浮肿及散在1×1~3×3cm大小不等的紫癜,部分表面呈紫黑色。前囟略饱满,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充血,心肺听诊阴性。腹柔软,肝肋下3cm,脾1.5cm。白细胞24×10~9/L,中性76%,淋巴24%,血小板14×10~9/L,血红蛋白80g/L,出血时间10分钟,凝血时间5分钟。入院后静滴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先后输新鲜血2次,每次30ml。住院初16天内体  相似文献   

18.
<正> [病例]王某,20岁。因间断性头痛、心悸、乏力、反复呕血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8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9.2/13.3kPa,贫血貌。B超:肝肋下2.9cm,剑突下3.5cm,脾厚9.0cm,脾肋下可达脐下右0.5cm初诊为班替氏脾入院。该患于5岁时发病,曾于某儿童医院诊断过尼曼—匹克氏病。 血象:Hb66g/L,RBC 2.2×10~(12)/L,WBC 2.8×10~9/L,血小板80×10~9/L,肝功能ZnTT_(10u),GPT34.9u,黄疸指数4u ESR11mm/h。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4岁,因腹胀腹痛,伴呕吐1个月.曾按粘连性肠梗阻及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均不见效,收住本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差,呈恶液质,全身淋巴结肿大,心肺正常,腹部膨隆叩鼓音,肝脾均触及,肠型明显,左腹部可触及不规则包块,有触痛,约10cm×15cm.血象:Hb90g/L;RBC3.1×10~(12)/L;WBC5.8×10~9/L.分类:网状肉瘤细胞占0.75,胞体大小不等,核多呈偏位,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结构,核仁1~5个,较明显,胞浆灰蓝色,不透明,量少.因核偏位,胞浆就有较多的一侧,此处无颗粒或有细小紫红色颗  相似文献   

20.
<正> 例1 女,7岁。以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院。体检发现全身皮肤散布瘀点,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110g/L,WBC7.5×10~9/L,NO.60,LO.40,PL28×10~9/L。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等治疗,住院2周,血小板数升至100×10~9/L出院,1个月后激素渐减量停药。门诊随访,血小板数波动在110~175×10~9/L。10个月后因皮肤出血点,颜面浮肿及关节疼痛再度入院,体检发现轻度贫血貌,面部浮肿,颊部见红斑,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3cm,脾未触及,躯干皮肤散在出血点。实验室检查Hb90g/L,WBC3.5×10~9/L,NO.35,LO.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