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丹  廖威  于韬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28-834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彩色超声和MRI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保乳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4例。术前均行乳腺X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查。术后对比病理,观察病灶的数量、大小、位置、形态、边缘、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腋窝淋巴结情况,以及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结果] 乳腺X线摄影对病灶的检出率为83.3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92.59%,MRI检出率为100%。在病灶大小的判定上,MRI的测量值与病理测量值之间具有一致性(P<0.05)。影像学征象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对比发现,毛刺型肿块、血流信号为Ⅲ级及不均匀强化病灶在病理上多为低分化癌。病理检查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数目为36个,乳腺X线摄影腋下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为33.33%,彩色超声为58.33%,MRI为55.56%。[结论] 与乳腺X线摄影、彩色超声对比,MRI对病灶的检出有更高的灵敏度及检测符合率。综合应用三种影像方法,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可能性和手术预后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的CT资料。男性7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66岁(32~75)。[结果] 16例患者均单发肿瘤,右侧9个,左侧7个;10例位于腮腺浅叶,4例位于腮腺深叶,2例跨深、浅叶;肿瘤最大径1.3cm~3.6cm,平均(2.3±0.5)cm;病灶呈类圆形12例,分叶状4例;边缘光整13例,不光整3例,边界均清晰;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0例,等密度6例,病灶内均未见明显钙化;密度均匀12例,稍不均匀4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4例,中度强化、轻度强化各1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伴病灶边缘小囊状或中心裂隙状不强化的低密度区9例。[结论] 老年女性、边缘光整、相对实性、明显不均匀强化伴有边缘小囊变或中心裂隙征的单发腮腺浅叶肿块可提示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要点,以及肿瘤切除的相关问题和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对1970年至1993年2月诊治的12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经过6年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5年总生存率为50%。[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较难。肿块多生长迅速,但对皮肤、肌肉、腋淋巴结浸润少,无需选择根治手术。对肿瘤<5cm者可行肿块切除术,>5cm者行乳腺切除手术,腋窝淋巴结有肿大者可加做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早期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导管癌(SD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以提高对这种少见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SD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5例位于腮腺浅叶,8例位于腮腺深叶,3例跨腮腺深、浅两叶.肿瘤最大径1.3~6.5 cm,平均(3.1±0.4)cm,病灶呈边缘清晰、光整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例;呈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分叶状肿块11例,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12例(75%),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1例,等密度5例;病灶内见钙化者7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4例(87.5%),中度强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0例.[结论]老年男性患者、腮腺深叶、侵袭性生长,沙砾样钙化、明显强化的肿块及伴有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时,结合临床病史要考虑腮腺导管癌的可能.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朱翔  俞方荣  任红娜 《肿瘤学杂志》2015,21(12):1023-1027
摘 要:[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TP)在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7例NETP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表现。[结果] 17例患者共17个病灶,其中位于胰头8例、胰颈1例、胰体4例、胰腺尾部4例,肿块最大径约11.0cm,最小径约0.8cm。神经内分泌瘤13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高密度强化5例,且边界清楚。增强后动脉期等密度强化1例,门脉期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1例。1个病灶内有钙化,11个病灶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和囊变,1例胰管轻度扩张,3个病灶出现瘤体周边环形薄壁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动态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强化方式及CT图像征象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与胰腺其他肿瘤性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5例原发性肺癌肉瘤无特异临床症状。胸部平片表现为单发病灶,直径约2.0~20.0cm,无明显毛刺征。CT表现为密度不均匀,部分可见钙化灶,局部浸润边界不清楚,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良性16例.恶性4例:肿瘤他于肾上腺者18例,其中1例为双侧,其余为单发,共21个病灶。良性肿瘤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其中密度均匀2例,12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单个或多个结节状低密度区,2例表现为厚壁囊肿样病灶;恶性表现为边缘呈分叶状肿块、侵袭性生长、中心不规则坏此.增强扫描动脉期14个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其巾4个病灶内呢粗大扭曲的血管断面、坏死和囊变部分不强化.6个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个病灶无明显强化。门脉期仍有12个病灶持续强化,8个病灶强化程度下降,1个病灶始终不强化。[结论]嗜铬细胞瘤多为富血供的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具有重要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扫描特征,对11例经手术及活检病理确诊的颅内淋巴瘤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病灶单发或多发,以幕上分布为主;圆形多见,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边界清楚,常累及脑的深部结构,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病灶多为均匀强化,亦可为环状强化,可侵及室管膜并沿之播散。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表现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分析乳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中各个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103个肿块的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内部血供、腋下淋巴结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各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诊断结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腋下淋巴结形态异常提示肿块恶性程度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形态和边缘是诊断良恶性最相关的独立因素。形态不规则和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5.1%、78.6%和85.1%、80.4%。[结论] 肿块形态及边缘是诊断肿块良恶性最敏感的特征。结合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内部血供及腋下淋巴结能更准确地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宋颖  李静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12,10(5):430-434,456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X线影像学特点,并与其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乳腺X线资料的乳腺叶状肿瘤50例共54个病灶,其中良性26个、交界性22个、恶性6个。结果 54个病灶中表现为伴或不伴钙化的肿块50个(92.6%),假阴性4个(7.4%)。50个肿块病变中良性23个、交界性21个、恶性6个。形状以分叶状、圆形或卵圆形最多见,分别占62.0%(31/50)、10.0%(5/50)、26.0%(13/50)。肿块边缘主要表现为清楚或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占80%(40/50),其余肿块呈浸润状及细小分叶状边缘,分别占18.0%(9/50)和2.0%(1/50)。肿块表现为高密度占74.0%(37/50),等密度占26.0%(13/50)。3个病灶肿块内含有钙化。边缘特征在良性与恶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明显差异,P_(良-恶)=0.003,P_(良-恶)=0.044。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主要X线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卵圆形的高密度肿块,钙化少见;边缘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良恶性叶状肿瘤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