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野菊花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阮俊  黄永林 《中成药》2004,26(2):153-154
野菊花是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其主要成分为总黄酮,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抗毒、抑制血小板凝聚等功能[1,2],野菊花提取物制成的栓剂,应用于临床对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慢性前列腺炎等有显著疗效[3].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药材资源,充分提取野菊花所含的总黄酮成分,我们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菟丝子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的雌激素活性进行测定.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菟丝子总黄酮的含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指标,采用L4(23)正交设计实验对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及闪式提取法进行工艺优化和筛选;并采用性未成熟小鼠子宫增重和子宫(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以小鼠的子宫系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评价菟丝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泽漆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为充分利用开发泽漆总黄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渗漉提取法,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冷浸提取法5种方法,以芦丁为考察指标,通过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含量进行精密测定,对提取效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5种提取方法所得总黄酮含量依次为:超声提取法(10.239 1 mg·g-1)〉渗漉提取法(7.777 6mg·g-1)〉回流提取法(6.163 9 mg·g-1)〉索氏提取法(5.079 0 mg·g-1)〉冷浸提取法(2.900 1 mg·g-1),超声提取法所得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超声提取法应用于泽漆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作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通过测定总黄酮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2%,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40∶1,总黄酮提取量15.93 mg。总黄酮含有量与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皂角刺总黄酮,并且该成分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和羟基自由基(OH)法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物进行了的抗氧化评价。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对刺五加叶总黄酮提取效果最佳。超声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0%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次数为2次,溶媒倍量为20倍,提取率为5.192%。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叶总黄酮对DPPH和.OH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永明  余龙江  敖明章  杨英  胡菁 《中药材》2006,29(8):838-841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甘草总黄酮超声提取、酶解提取间的差异、传统搅拌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并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的抑菌效果。结果:超声提取的效果最好,其最优条件为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20 m in。此外,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0.03125,0.03125,0.125,0.03125 mg/m l。结论:超声提取是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总黄酮的新方法。甘草总黄酮对上述四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金钱草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中药金钱草的抗氧化性能.方法 将中药金钱草提取物加入三种化学发光体系,测量其发光强度,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评价金钱草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结果 金钱草提取液对O2-·、·OH 、H2O2 三种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且清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H2O2>·OH> O2-·.结论 中药金钱草可作为潜在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3)
目的以广豆根为原料,利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其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然后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进行3因素5水平星点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广豆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DPPH法研究纯化前后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30 min,液料比20∶1(mL/g)。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2.71 mg/g,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而且,纯化前后的广豆根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而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菊花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孔琪  吴春 《中草药》2004,35(9):1001-1002
目前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等,由于毒性和致癌作用等原因,许多国家已停止或严格限制其使用。寻找和开发天然、无毒的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许多植物体中都含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野菊花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野菊花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野菊花多糖的提取条件;并通过对DPPH·和·OH的清除效果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野菊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 g·mL~(-1),提取时间:2.5 h,提取温度:92.3℃,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3.25%;Sevage法脱蛋白脱除率为23.58%;过氧化氢法脱色率为61.18%;纯化后的野菊花多糖主要在0.8μm陶瓷膜渗透液中。野菊花多糖对DPPH·和·OH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该优化工艺实现了野菊花多糖的高效提取,微滤膜可以实现对野菊花多糖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1.
野菊花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的超高效液相特征性指纹图谱,为全面有效控制和科学评价野菊花药材整体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0.4 mL·min-1梯度洗脱,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26 nm,柱温25 ℃。 结果: 在12 min内得到野菊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中5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并对15批药材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相似度为0.871~0.985。 结论: 相对于HPLC指纹图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具有更好分离效率、更高灵敏度,并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可用于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野菊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野菊花药材的指纹图谱,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0%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进样10μL。结果:建立了16批野菊花药材的指纹图谱,选择11个野菊花样品作为标准药材,标准药材有16个共有峰,多数峰可以达到较好分离,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作为野菊花质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雪松  王娇  许浚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4,45(11):1634-1636
目的 检测野菊不同部位(花、叶、嫩茎、老茎)中蒙花苷和绿原酸的量,为野菊各部位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检验手段。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C18(250 mm×4.6 mm,5 μm),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27 nm。结果 蒙花苷在0.15~3.00 μg(r=0.999 0),绿原酸在0.01~0.20 μg(r=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7%、97.99%;野菊叶中蒙花苷量较高,野菊花中绿原酸量较高,茎中各成分量最低。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野菊不同部位的质量控制,定量测定结果显示野菊各部位均存在蒙花苷和绿原酸,但质量分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吴雪松  许浚  张铁军  陈常青 《中草药》2015,46(3):443-452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在我国资源分布广泛,有良好的药用前景。目前研究发现野菊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以及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相关分子生物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野菊的质量评价研究。针对野菊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野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N、P、K肥用量及配比对野菊药用部位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利用N肥(尿素,H_2NCONH_2)、P肥(过磷酸钙,CaP_2H_4O_8)、K(氯化钾,KCl)不同水平及其配比设计正交试验,在采收期观察测量野菊花部位性状,同时使用HPLC测量干燥后野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结果 14个组合间野菊头状花序数、头状花序直径、管状花直径、单株产量、总黄酮含量及蒙花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矿质元素的肥效不同。适当的增大N肥浓度、K肥浓度与降低P肥浓度有利于野菊花的生长发育、提高干花产量;低浓度的N、P、K配施对野菊花总黄酮与蒙花苷含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各处理下的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结论综合比较发现营养液浓度在N-P-K15∶0.1∶3时为野菊花序生长最优N、P、K配比,总黄酮含量与蒙花苷含量在未施肥处理下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野菊花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其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方法: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大孔吸附树脂LSA-21脱色与Sevag法除蛋白,再经DEA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75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得到野菊花多糖。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PC)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并借助衍生化气相色谱法(GC)对其单糖组成进行解析。结果:从野菊花中得到3个均一多糖CIP-1’,CIP-2’和CIP-3’。结论:CIP-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242 D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0.75∶1.48∶1.96∶0.72∶1.80∶3.00;CIP-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383 D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17∶1.19∶0.23∶0.56∶1.70∶2.20;CIP-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201 D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2.40∶1.43∶3.84∶7.45∶5.10。红外光谱表明,三者均为吡喃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湖北五峰产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结果: 湖北五峰产野菊花共分离出81种组分,鉴定7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其他4个地区比较具有10种独特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是L-樟脑5.840%,其次是氧化石竹烯5.807%、左旋-乙酸龙脑酯5.551%、油酸4.873% 及龙脑4.668%。 结论: 湖北五峰产野菊花与其他地区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杭白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杨俊  蒋惠娣  徐娟华 《中草药》2002,33(11):988-990
目的:确定杭白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总黄酮含量随杭白菊不同采摘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提取次数对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在该条件下对同一种植区域,不同时间采摘的抗白菊进行总黄酮提取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对杭白菊黄酮提取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不同时间采摘的杭白菊,其总黄酮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杭白菊黄酮最佳条件为:75%乙醇,100℃水浴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杭白菊总黄酮含量与采摘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9.
谢苏梦  季巧遇  吕尚  张尧  邹瀚霖  汪弟  饶毅  魏惠珍 《中草药》2021,52(24):7616-7623
目的 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34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建立野菊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野菊花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29批野菊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1以上;通过聚类分析将样品按不同产地分为2大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最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不同批次野菊花药材的6个差异标志物,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10号峰为蒙花苷、5号峰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3号峰为木犀草苷、1号峰为绿原酸。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野菊花药材的质量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黄酮类化合物蒙花苷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豚草素A为指标成分,对不同产地的野菊花药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提高野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蒙花苷和豚草素A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蒙花苷和豚草素A的量;YMC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25%~26%A;18~26 min,26%~32%A;26~33 min,32%~34%A;33~35 min,34%~40%A;35~65 min,40%~50%A;体积流量0.8 m L/min;检测波长203、340 nm;柱温35℃。结果蒙花苷和豚草素A的TLC鉴别特征较为明显,不同产地二者的量有所不同,其中信阳野菊花药材中蒙花苷和豚草素A的量最高,分别为6.53%和0.81%。结论首次建立了野菊花药材不同类指标成分的TLC和HPLC法测定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研究表明蒙花苷和豚草素A的量能够反映野菊花药材的品质,为提高野菊花现有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