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PPL)刺激巨噬细胞诱导炎症的作用与炎症小体NLRP3的相关性。采用凝胶色谱纯化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其纯度;采用ELISA法以IL-1β为指标考察PPL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DCFH-DA荧光酶标仪检测PPL刺激巨噬细胞后活性氧ROS的水平变化;以ROS抑制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巨噬细胞,考察PPL刺激ROS的过量生成与炎症因子IL-1β大量释放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L对炎症小体生成相关的Caspase-1 p20,NLRP3,TXNIP,ASC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PPL达到电泳纯;PPL刺激巨噬细胞后引起ROS过量释放,引起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胞内炎症因子IL-1β含量显著升高;NAC可抑制PPL导致的ROS过量生成,且IL-1β释放也显著降低。同时PPL可诱导胞内Caspase-1 p20,NLRP3,ASC蛋白表达升高,TXNIP表达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PPL刺激巨噬细胞可导致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同时能够激活炎症小体NLRP3,导致IL-1β大量生成释放,即PPL能够通过ROS-TXNIP-NLRP3-IL-1β信号通路促进IL-1β的成熟和分泌,导致炎症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姜辣素拮抗掌叶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的机制,该研究采用掌叶半夏毒针晶诱导的小鼠腹腔炎症模型,观察姜辣素对小鼠腹腔炎症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2的影响;采用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为指标,研究姜辣素拮抗掌叶半夏毒针晶的致炎作用;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姜辣素拮抗掌叶半夏毒针晶刺激后巨噬细胞表面形态的改变;采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共培养模型,考察姜辣素拮抗掌叶半夏毒针晶对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姜辣素可以显著抑制掌叶半夏毒针晶所致的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的生成;姜辣素可以显著抑制掌叶半夏毒针晶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扫描电镜显示,姜辣素可以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吞噬掌叶半夏毒针晶及细胞膜破损,并能显著抑制掌叶半夏毒针晶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迁移。姜辣素拮抗掌叶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的机制可能是抑制了包括巨噬细胞激活、炎症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迁移聚集的致炎毒性。  相似文献   

3.
郁红礼  张倩  吴皓  邵丞  赵腾斐  李卓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93-3897
目的: 探索掌叶半夏致炎毒性及白矾炮制对其致炎作用的影响。 方法: 自掌叶半夏鲜品中分离毒针晶及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采用整体动物及细胞水平模型,以炎症介质为指标,考察掌叶半夏毒性成分毒针晶和凝集素蛋白的致炎效应,及矾制对致炎作用的影响。 结果: 腹腔注射掌叶半夏毒针晶混悬液可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2,NO含量显著增加,矾制后生品及毒针晶诱导的PGE2,NO释放显著下降;掌叶半夏凝集素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后,在一定时间内可导致剂量依赖性的炎症因子TNF-α及IL-6含量显著增加。矾制后凝集素蛋白诱导的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显著下降。 结论: 掌叶半夏的刺激性毒性在机体表现为炎症反应,其所含的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是其毒性成分,均可导致显著的炎症介质释放。矾制可显著降低掌叶半夏毒性成分的致炎毒性。  相似文献   

4.
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揭示半夏产生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炎症模型,以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指标,研究半夏凝集素致炎作用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以眼结膜的病理切片观察半夏凝集素与半夏毒针晶刺激性的相关性。结果:半夏凝集素可引起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半夏凝集素可显著加重半夏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且随着半夏凝集浓度的升高,刺激性显著增强,但单给药半夏凝集素对家兔眼结膜无刺激性。结论:半夏凝集素蛋白具强烈的致炎作用。半夏产生强烈炎症刺激的机制是半夏刺入机体,凝集素蛋白随针晶进入机体组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而产生刺激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半夏毒针晶刺激性毒性产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以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为指标,研究半夏毒针晶致炎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经半夏毒针晶刺激后巨噬细胞表面形态学的改变;使用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迁移模型,考察半夏毒针晶刺激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半夏毒针晶刺激巨噬细胞,可引起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扫描电镜显示,半夏毒针晶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细胞膜表面皱褶明显,伪足数量增多,细胞膜完整性下降,并能显著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结论:巨噬细胞在毒针晶的致炎过程中起关键的介导作用.半夏毒针晶的毒性机制是毒针晶刺入组织,激活组织中的驻留巨噬细胞,引起吞噬、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中性粒细胞大量迁移,最终导致强烈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天山雪莲总酚酸(PSI)抑制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PSI,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生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释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亚基p65、激活子蛋白1(AP-1)亚基c-Jun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入核情况。结果 PSI主要含有绿原酸(23.60%),质量浓度为12.50~100.00 μg·mL–1时能显著抑制LPS刺激下炎症因子NO、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6、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的释放,并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TLR4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κB抑制因子(IκB)α、IκB激酶(IKK)α/β、p65、TANK结合激酶1(TBK1)、IRF3、p38、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c-Jun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抑制LPS诱导的p65、c-Jun和IRF3的入核。结论 PSI能抑制LPS刺激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竹节参醇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竹节参醇提物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的初步 探讨。 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竹节参醇提物处理RAW264.7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以及竹节参醇提物干预后RAW264.7细胞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β(IL-1β)分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胞核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竹节参醇提物作用RAW264.7细胞的安全范围<100 mg·L-1;LPS的用药质量浓度为1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醇提物0.1,1,10,40 mg·L-1能有效抑制NO释放(抑制率分别为31.2%,41%,46.1%,55.2%)和抑制TNF-α,IL-1β的分泌(P<0.05或P<0.01);竹节参醇提物10,40 mg·L-1能下调LPS模型组iNOS mRNA表达且抑制NF-κB的核移位。 结论: 竹节参醇提物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通路,进而抑制NO的释放,降低TNF-α,IL-1β,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肺肠合治法(麻黄汤+大承气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作用与保护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肺肠合治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通过LPS(10 mg·kg-1)腹腔注射成功复制ALI大鼠模型。观察与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采用肛温测量法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0~8 h体温数值;造模后24 h取材,收集血清与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精氨酸酶-1(Arg-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大鼠肺组织经典激活型(M1)巨噬细胞标记物CD80、IL-1β、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IL-10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温和热效应指数(TRI)显著升高,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p-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M1巨噬细胞标志物CD80和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肠合治各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体温与TRI指数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P<0.01),血清抗炎因子IL-10、Arg-1水平升高(P<0.05,P<0.01),肺组织p-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肺组织M1巨噬细胞标志物CD80、IL-1β表达显著降低和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1),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肺肠合治方剂对ALI大鼠的发热与炎症状态有明显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与NF-κB炎症通路被抑制,肺组织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对缺氧所引起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通过调控活性氧来实现的。原代培养大鼠PASMCs,选用2~5代用于实验。利用体外噻唑蓝比色法(MTT)、蛋白免疫印记法、流式细胞、DCFH-DA荧光观察Pue对PASMCs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ROS是否参与Pue抑制PASMCs增殖的过程。实验分组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Pue组、缺氧+Pue+Rotenone组、缺氧+Rotenone组。其中Rotenone为ROS阻断剂。结果显示,Pue对常氧条件下的PASMCs增殖无影响,可抑制缺氧引起的PASMCs增殖。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Pue对PASMCs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均无影响;可以使缺氧导致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下调;DCFH-DA探针证明Pue能逆转缺氧引起的ROS含量升高。Rotenone与Pue均可抑制因缺氧诱导的HIF-1α,Cyclin A,PCNA表达上调且存在协同作用。这些结果说明,Pue可抑制缺氧引起的PASMCs增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ROS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赵欢  彭正松  雷杨  周永红 《中草药》2014,45(13):1914-1919
目的 克隆半夏凝集素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方法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新鲜叶片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的半夏凝集素的基因序列(GU593718.1)设计引物,克隆了半夏凝集素(PTA)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I1300-CaMV35S-PTA-GFP,在农杆菌GV3101中进行表达且观察了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结果 所克隆的PTA的开放阅读框为810 bp,其编码269个氨基酸;具有1条信号肽、2个B-lectin保守区域和3个甘露糖结合基序;PTA氨基酸序列与NCBI中所报道的半夏、掌叶半夏P. pedatisecta、滴水珠P. cordata凝集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7%、85%和83%;初步推测其定位于膜上,现已在NCBI中登记(登录号KF154979)。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半夏凝集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半夏凝集素的抗病虫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中共性毒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天南星科半夏属有毒中药半夏及掌叶半夏毒性物质基础毒针晶中的共有蛋白,研究刺激性相关蛋白的致炎效应。方法:采用溶液内双酶解方法将半夏与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蛋白降解为混合肽段,采用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分析降解后的肽段,将质谱分析数据与BIOWORKS软件搜索的NCBI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蛋白库比对进行蛋白质检索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半夏、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胶内酶解后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偶联的方法,分析并鉴定约13kDa蛋白。提取分离半夏中的凝集素蛋白,并采用中性粒细胞迁移试验和测定腹腔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考察毒针晶及凝集素的炎症刺激性效应。结果: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中均含约13kDa的蛋白条带,此条带经鉴定为凝集素类蛋白,且此13kDa蛋白条带为毒针晶中的主要蛋白之一,凝集素类蛋白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向大鼠腹腔迁移,可显著增加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结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半夏及掌叶半夏毒针晶蛋白中均含有凝集素类蛋白,且此类凝集素蛋白具有显著的致炎作用,是半夏与掌叶半夏毒针晶中的共性毒蛋白。  相似文献   

13.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其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虽然大量经典方剂中都配伍半夏,但同时其强烈的刺激性毒性以及肝肾毒性、妊娠毒性、遗传毒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研究半夏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性作用机理,并以刺激性毒性为基础,分别研究了汤洗、矾制及姜制对半夏毒性的影响及其减毒机制。研究发现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草酸钙针晶及凝集素蛋白,白矾可与半夏草酸钙针晶发生反应从而降低半夏的刺激性毒性,生姜起协同作用以减少炎症的发生,而其余毒性的研究则没有定论。该研究对半夏的毒性物质基础及其炮制解毒机理的研究作一概述,为半夏毒性物质基础及炮制解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与数据挖掘研究生姜解半夏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生姜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生姜成分靶点,经Swiss-model同源建模半夏凝集素后进行分子对接。通过DisGeNET数据库获取炎症相关靶点,通过基因映射获取生姜治疗炎症的作用靶点。应用String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基因。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生姜有效成分5种,与半夏凝集素均有较强结合力。生姜治疗炎症靶点49个,关键靶点有15个,包括MMP9、HSP90AA1、PPARG、RELA、APP、ICAM1、MMP2、mTOR等。通过GO与KEGG富集分析,49个靶点基因涉及急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T细胞的激活、淋巴细胞迁移生物过程,且主要富集于Th17细胞分化相关通路。结论:生姜对半夏毒性成分产生抑制作用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发挥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半夏作为临床最常用的药材之一,不可忽视其毒性对临床使用的影响。而炮制作为有毒中药临床使用前常用的降毒、解毒手段,主要影响药材中的相关成分的量(增加或减少)。虽然目前对半夏药材中的毒性成分(主要指半夏生物碱类物质)还存在争议,但更多的文献支持半夏中含有的草酸钙针晶、凝集素蛋白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二者对半夏药材引起炎症作用和刺激性作用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研究手段的深入、研究角度的拓展,有关炮制对半夏解毒机制的研究近年来也在不断的深入。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半夏解毒的机制与通过炮制可降低毒性成分的量、炮制中使用的相关辅料成分可抑制多种炎症介导因子等有密切关系。但也应注意某些炮制辅料如白矾可引起铝残留造成新毒性等问题,同时还应注意炮制工艺条件、药材产地与其他药材合用等对半夏毒性的影响。该文旨在通过对半夏药材毒性成分和不同解毒方式、机制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提供相关文献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开展半夏毒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不同浓度豨莶草水洗脱部位(SWEF)对MRC-5人肺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MRC-5细胞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表达与炎症因子的影响,从而发现豨莶草毒效与药效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以MRC-5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台盼蓝染色判定SWEF(1,6,10,20,50 g·L-1)对MRC-5细胞的毒效作用;通过测定沉默基因前后α7nAChR的表达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SWEF对MRC-5细胞的药效作用。结果 SWEF(≥6 g·L-1)显著降低MRC-5细胞的存活率(P<0.01),促进MRC-5细胞凋亡与坏死(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3 g·L-1;MRC-5细胞α7nAChR表达与炎症因子检测显示SWEF含有α7nAChR激动剂样物质,该物质可增高α7nACh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降低炎症因子水平(P<0.05,P<0.01),SWEF下调炎症因子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α7nAChR mRNA表达有关,二者呈负相关(P<0.01)。结论 SWEF(≥6 g·L-1)对MRC-5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药效作用研究证实SWEF含有α7nAChR激动剂样物质,该物质可增高α7nAChR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推测过量的α7nAChR激动剂样物质可能为豨莶草的毒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或功能退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后期斑块破裂发生血栓,进而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故也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被激活后可介导炎症因子的转录,能诱发AS发病或是加重病情。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等刺激下相关机制被激活,NF-κB介导内皮细胞内相关调控基因,分泌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单核细胞等选择性聚集,上调黏附分子的表达,使黏附分子黏附于细胞内皮并向内膜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形成不稳定斑块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S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了许多中药可以抗AS,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AS发生和发展。该文章主要介绍了NF-κB通路及其与AS的关系,黄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不同类型的75个中药单体成分在基于NF-κB通路抗AS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中药单体主要通过调节NF-κB通路起到调控胆固醇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间黏附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等作用,以期为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姜汁对半夏毒针晶所致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半夏毒针晶所致小鼠腹腔炎症模型,观察生姜汁对小鼠毛细管通透性、腹腔渗出液的量、腹腔渗出液中蛋白质含量、白细胞数量和炎症介质PGE2含量的影响;采用半夏毒针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生姜汁对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结果:生姜汁能显著抑制半夏毒针晶腹腔注射所致的小鼠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减少腹腔渗出液和白细胞数目,降低蛋白质和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也可减轻半夏毒针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结论:生姜汁可显著抑制半夏毒针晶所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BR)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与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运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单独加入100ng/L脂多糖(LPS)或者合并加入1.86mg/L小檗碱孵育24小时,分别留取细胞上清,抽提蛋白和mRNA进行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分泌和炎症信号通路,并收集巨噬细胞上清,加入3T3-L1脂肪细胞中孵育24小时,检测脂肪细胞上清葡萄糖含量和提取蛋白检测炎症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组细胞比较,0.37mg/L和1.86mg/L的小檗碱对巨噬细胞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而3.72、18.59、37.18mg/L的小檗碱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小檗碱(1.86mg/L)能够明显抑制LPS刺激下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量的上调,减少上清MCP-1、IL-6的含量,并且抑制巨噬细胞炎症信号通路JNK和IKKβ的磷酸化激活,下调NF-κB的p65亚基的表达量;L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上清能够减少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消耗,而小檗碱能够促使下降的葡萄糖消耗恢复,同时减轻脂肪细胞JNK和IKKβ的磷酸化激活。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脂肪细胞的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医学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临床上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用药多以西药为主,长期使用存在抗生素耐药、激素不良反应和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探寻新型、高效、安全、廉价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医药凭借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独特优势,在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药与脓毒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多。该文通过筛选相关临床研究与文献,从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发病机制,NF-κB信号通路和中医药对脓毒症的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药注射液可以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效抑制NF-κB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炎症因子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各脏器损伤,改善预后。但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研究也存在促炎-抗炎平衡机制模糊、药代动力学不明及药物安全性评价较低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