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对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中均有长期或既往中耳炎病史,其中2例呈典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史,2例为特发性蓝色鼓膜改变,另2例则表现为似原发中耳占位病变。对6例患者均采用了手术治疗,包括鼓室探查及中耳置管、或联合鼓窦开放、单纯乳突切除或根治性乳突切除术,术后追踪1~7年无复发,其中5例术后听力有提高。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及蓝色鼓膜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对该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2.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或称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乳突炎 ,是发生于鼓室、鼓窦或乳突的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 1992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 11例 12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 ,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对其病因、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等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例 ( 12耳 )患者 ,男 2例 ,女 9例 ;年龄 10 5 0岁 ,平均 2 6.4岁。病程 15d2 0年 ,平均 2年 10个月 ,<1年者 7例。 4例于 10 2 0年前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 ,均干耳 10年以上 ;5例 ( 5耳 )无明显诱因 ;2例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 ,其中 1例鼓膜置管后感染 ,炎…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是指具有完整鼓膜的中耳慢性炎症,中耳内存在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由于无鼓膜穿孔和耳流脓病史,病变发展隐匿,患者忽视未及时就诊,临床上常常漏诊。疾病进一步发展常引起听力下降。为了提高对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认识,对我科收治的23例(27耳)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确诊的13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胆脂瘤型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8例,分泌性中耳炎并胆固醇肉芽肿4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蓝鼓膜)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而痊愈,术中见三种不同的中耳炎疾病均交错存在胆固醇肉芽肿病变,肉芽肿大多位于中耳乳突腔、鼓室入口、上鼓室、鼓室窦等处。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与各种中耳慢性疾病并存,病变可广泛存在于中耳各部,治疗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6.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常存在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如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特发性蓝鼓膜等。本文对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的住院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并发胆脂瘤的14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本病的发病原因及诊断,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1病因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 granuloma,CG)多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慢性炎性疾病并存[1],尤其在中耳通气受阻时易发生,也有特发性颞骨胆固醇肉芽肿报道[2]。中耳CG形成原因多认为与鼓室及乳突出血、中耳通气受阻和引流障碍有关。伴发于慢性分泌性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鼓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鼓室是指中耳原因不明的出血而蓄积咖啡色分泌物、鼓膜呈蓝色的临床现象。作者于1991~1994年共诊治特发性血鼓室18耳,经额骨CT扫描、鼓室。乳突探查及组织学检查,其中6耳(33.3%)诊断为胆固醇肉芽肿,12耳除中耳有咖啡色液体外,未发现肉芽组织。8例患者对侧耳诊断为一般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访0.5~3年,2耳复发,1耳自愈,15耳治愈。  相似文献   

9.
胆固醇肉芽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颞骨内气房阻塞后引起的一种炎性反应。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胆脂瘤、慢性肉芽型乳突炎、急性乳突炎等耳部病变可并发本病。发病原因可能与气房的通气引流不良有关,可发生于颞骨任何部位之气房内,但常见于中耳或乳突处。已有动物实验证明胆固醇肉芽肿的形成与气房引流不良和咽鼓管阻塞有关。作者报导罕见的2例发生于颞骨岩尖部的胆固醇肉芽肿,病变涉及内耳道及桥小脑角。其病变发展过程可能先是气房引流受阻,致岩尖处胆固醇肉芽肿形成。由于无引流通道,因此粘膜肿胀和肉芽形成等病理变化持续不愈,加上腔内  相似文献   

10.
鼓膜置管是在鼓膜上留置一个通气管,维持中耳腔内外的压力平衡,是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胶耳、胆固醇肉芽肿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无论哪种中耳炎的鼓膜置管,经过一段时间,都会从鼓膜上脱落。经过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中耳炎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5年5月至2006年2月完成的86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或术中发现伴中耳乳突炎性病变患者共41例,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1岁3个月-38岁,平均10岁2个月;左耳人工耳蜗植入18例,右耳植入23例,均为单侧植入。其中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3例,隐蔽性中耳炎18例,中耳炎后遗症鼓膜穿孔1例,双侧胆脂瘤中耳炎2例,中耳乳突肉芽肿7例。中耳炎性病变伴内耳、中耳畸形7例。对于双侧胆脂瘤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患者,设计采用了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法保护植入电极和面神经。结果41例患者经 Ⅰ期或分期手术,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至6年11个月,平均未发现耳部炎性并发症,装置工作良好。结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肉芽肿、中耳炎后遗症伴鼓膜穿孔者可采用Ⅰ期或分期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胆脂瘤中耳炎在彻底去除病变基础上可分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于乳突根治术后没有足够组织覆盖保护植入电极的病例,可采用带蒂翻转帽状腱膜方法。存在活动性中耳乳突炎症者为手术禁忌证。中耳炎性病变患者人工耳蜗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 ,临床及影像学的诊断与鉴别。方法 :对 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固醇肉芽肿可与多种中耳疾病同时存在 ,MRI检查 T1 W与 T2 W皆为高信号。结论 :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为中耳的其它疾病如胆脂瘤、硬化灶等导致的通气受阻 ,仅凭 CT及临床体征不能区别胆固醇肉芽肿与胆脂瘤 ,MRI对本病诊断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耳乳突结核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莹  喻虹 《耳鼻咽喉》1999,6(6):338-340
我科自1990~1998年共收治7例(8耳)中耳乳突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为耳漏,中耳腔粘膜苍白肉芽。术前明确诊断结核2耳,术前诊断为急性中耳乳突炎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耳,乳突根治术后感染1例,此6耳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病变。8耳均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结合抗痨治疗,随访2月~2年,局部病变无复发。文中对中耳乳突结核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各型中耳炎关系密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将近年来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各型中耳炎关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们对颞骨胆脂瘤和各种中耳疾病的活组织作了组织学和生化研究以探索胆固醇和胆脂瘤的关系及其来源。所用材料为25例颞骨连续切片(其中22例上鼓室胆脂瘤,2例胆固醇肉芽肿,1例鼓膜内陷袋);52例上鼓室胆脂瘤和鼓膜内陷袋胆脂瘤手术标本;8例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标本;5例慢性单纯型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手术所获小黄色标本。用HE和PAS染色作组织学研究。8例中耳渗出液、5例内陷袋耳粘膜、4例中耳粘膜和静脉血、5例胆固醇肉芽肿手术标本作生化研究确定胆固醇和胆固醇酯量。结果:组织学观察表明有上鼓室胆脂瘤的颞  相似文献   

16.
中耳乳突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肉芽一种特定的临床疾病,而是用以描述对胆固醇结晶产生的组织学反应的组织学专门名词。耳部的胆固醇肉芽肿最先由anassé于1917年描述,但早在1869年Politzer氏的论著中业已提及此种病变。直到Ranger(1949)再次报告时,才为耳鼻喉科医师所注意。本病的命名较多,比较混乱,曾有“蓝色鼓膜”(Shambaugh,1929)、“特发性血鼓室”(O′Donnell,(1949)、“黑色胆脂瘤”(Birrell,1956)及“浆液性乳突炎”(Sheehy,1956)等称。回顾这些文献,作者们报告中所描述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即是胆固醇肉芽肿。后来相继有报告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慢性渗出性中耳炎及某些耳部手术后的病例中,都看到有胆固醇肉芽肿病变发生。Friedmann(1956)报告,在各种耳部慢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近五年在我院就诊的57例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及其比值,同时以57例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通过术后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排除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APOB/APOA1水平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G、HDL、APOB及HDL/APOB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C、LDL是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主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血脂水平高于非胆固醇肉芽肿患者,TC、LDL、APOA1及LDL/APOA1水平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9例结核中耳乳突炎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仅1例在术前明确为结核中耳乳突炎,其余8例术前误诊为慢性中耳乳突炎,术后病检才确诊为结核中耳乳突炎。结论:结核性中耳乳突炎临床特征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相似,临床上易混淆。临床医生应重视此病,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 MECG)常并存于各种慢性中耳疾病中 ,尤其常与胆脂瘤型中耳炎及骨疡型中耳炎共存。其病因通常认为与含气腔通气受阻、腔内出血及引流障碍等因素有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形成是否与炎症因素有关 ,其作用机制如何 ,均尚不清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 1 )在许多炎症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检测 ICAM- 1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中的表达与分布 ,借以探讨其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选择近 3年来我科行中耳乳突手术…  相似文献   

20.
闭塞性中耳炎是中耳的进行性弥漫性纤维化,伴有胆固醇肉芽肿,与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症显然不同。作者介绍1966—1975十年间,所遇12例闭塞性中耳炎的临床病理情况。本病一般开始于儿童期,自幼听力持续减退。早年曾有耳痛和中耳炎发作史,以后转为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无慢性耳溢,就诊时往往已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