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的病程过长,最终导致黏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病变,形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OME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相关,但是,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捕获和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作用机制,参与循环、呼吸、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作为新的治疗靶点,NETs的抑制剂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前期研究在OME患者或动物模型的中耳积液中发现了NETs相关蛋白,提示NETs也参与OME的疾病进展。本文就NETs在OME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在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长期以来,OME的发病病因及机理是研究重点。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生物膜(BF)与OME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在儿童OME的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的病例中伴有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就二者的关系在近年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1 BF的概念及特性1647年,Van Leeuwenhouk在显微镜下观察牙齿  相似文献   

3.
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OME)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 85 %的儿童至少有一次中耳炎发作史 ,5 0 %的2~ 5岁儿童曾患过 OME。 OME不仅对儿童听力有影响 ,而且增加了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约 2 5 %的 OME患儿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 ,增加了医疗费用 ,且对患儿及其父母心理造成打击。因此 ,寻求有效的治疗 OME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OME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感染或 /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重要的因素。咽鼓管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调节中耳与鼻咽部气压平衡。在正常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 ,只在吞咽时瞬间开放。咽鼓管软骨…  相似文献   

4.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近来也有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是其可能病因[2].比较本定义于传统分泌性中耳炎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3],本定义强调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意味着无耳痛、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耳痛、发热)的缺失,正是儿童OME发病隐匿、诊断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85%的儿童至少有一次中耳炎发作史,50%的2~5岁儿童曾患过OME。OME不仅对儿童听力有影响,而且增加了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渗出性中耳炎(OME)的中耳渗液曾被认为是无菌的,但后来由于从很大一部分的渗液中分离出了细菌从而否定了上述观点。不过所分离出的细菌是病原菌抑或污染,并未确定。为此作者们对25例患OME的儿童的血清和中耳渗液进行了研究分析。患儿年龄为1.5~11岁。中耳渗液标本系通过鼓膜切开插管取得,均作细菌学、细胞学和生化研究,并用略加改良的间接萤光抗体(IFA)技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儿童常见的耳科疾病,学龄前儿童(2~5岁)高发.该病以传导性听力损失和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1,2].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在发病早期常易被忽略,就诊时多已出现听力下降.因此,尽早完善听力学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 ,OME)是中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它以渗出液潴留在中耳腔而无急性感染表现为特征。持续的OME常导致听力损害、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但人们至今尚未完全阐明OME的发病机制。近年来一组体液递质 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OM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CK是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其功能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CK在OM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作一简要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与被动吸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67例作为实验组,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健康儿童267例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面访形式调查对象被动吸烟情况,记录结果并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被动吸烟率60.30%,对照组为40.45%,两组相比,实验组被动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被动吸烟儿童罹患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是无被动吸烟儿童的2.236倍(95%CI=1.52-3.161,P=0.000)。结论被动吸烟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监护人应采取措施减少儿童被动吸烟的暴露,以减低罹患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约80%的儿童8岁前患过1次OME,多数在6个月~4岁,约55%的患者有轻度波动性听力损失[1]。OME主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的淋巴组织,当它过度增生时有可能堵塞咽鼓管口引起咽鼓管和中耳腔内压力不平衡和引流障碍,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但是儿童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 (otitismediaofeffusion ,OME )是中耳的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儿童的发病率为高。它以渗液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没有急性感染表现为特征。持续的OME常导致听力损失、语言发育迟缓以及增加中耳炎急性发作的危险[1] 。OME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成定论。有关OME病因的研究表明 ,OME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及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已有文献表明 ,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和Ⅰ型、Ⅲ型变态反应有关[2~ 6] 。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则未完全明确。随着免疫学的发展 ,OME和变态反应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嗜酸细…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为儿童常见病之一,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儿童OME在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如不合理诊治,可能会转化成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严重时会影响言语、智力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们参考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就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原则等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推荐“个性化”的规范治疗方案,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科的常见病。80%的儿童3岁前曾出现过急性中耳炎的表现,以OME为主[1]。然而,一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并且不再复发,另外一部分的患者则迁延不愈。OME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学者普遍认为,OME病因有咽鼓管阻塞、感染、变应性反应,通常涉及多因素,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易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OME的病因和发病因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部分研究认为工型变态反应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46例伴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OME患者和38例对照组其血浆和中耳积液中IL-4及IgE含量,探讨工型变态反应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常见病原。它存在于60%健康儿童的上呼吸道。本文采用分析限制内核酸酶切割NTHI染色体DNA所产生的限制碎片类型以鉴别不同菌株的技术,对从鼻咽(NP)和中耳(ME)渗液中均分离出NTHI的7名OME患儿进行研究,其中2名是姐妹同时发病,还  相似文献   

18.
耳科学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与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为了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ME)与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60名OME患者(排除了航空变压和急性中耳炎导致的中耳积液)进行针对GER诊断的问卷调查,并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定其中耳积液中的胃蛋白酶(PG)的含量。结果:其中GER诊断阴性者46例,仅2例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及鼓室置管治疗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急性OME一般预后良好,但对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OME,若不及时正确地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临床工作中,OME的手术治疗———鼓室置管术,也存在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在治疗上较OME本身更加困难,且效果不佳,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此深入地认识这些并发症,了解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OME的并发症OME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发病率较高,大约80%的儿童曾患过OME,是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的重要原因。大部分O…  相似文献   

20.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以儿童多见,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听力和学习。随着年龄增长,OME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且该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病率高于夏季[1]。一般认为通过观察及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即鼓膜切开或鼓膜置管,对于4岁以上且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同期行腺样体切除术。临床观察认为,鼓膜切开置管术对患儿中耳积液的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