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1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性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或隐痛、呕吐且呕吐后症状可缓解(12例),恶心、反酸及嗳气(13例),饭后饱胀感或腹胀(16例),以及食欲不振(13例)。16例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3例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诊断;4例行CT检查排除十二指肠周围占位性病变。16例患者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其中10例患者的腹痛缓解,呕吐消失,好转出院;另6例因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其中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式)1例。术后除1例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的患者仍有间断腹胀伴恶心外,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及消瘦,确诊依赖于上消化道造影。对其治疗首选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ng syndrome,SMACS)的诊断及术式选择进行评价。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X线钡餐检查,有23例呈典型的十二指肠水平段与升段交界处纵行受压迫征象(笔杆征)。手术治疗28例,其中包括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4例,单纯胃空肠吻合术2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11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式)7例及肠系膜上血管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4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SMACS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手术治疗效果以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术式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compressing syndrome,SMACS)的诊断及术式选择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行X线钡餐检查,有32例呈典型的十二指肠水平段与升段交界处纵行受压迫征象(笔杆征),21例钡剂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形成明显的反复交流的“钟摆样”运动。行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29例。其中手术包括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4例,单纯胃空肠吻合术2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0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BillrothⅡ式)4例及肠系膜上血管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SMACS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应正确判断致病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经验。方法 对近 10年手术治疗的 1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术前准备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施行手术 12次。行 Treitz韧带松解 1例 ,Billroth 式胃大部切除、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 3例 ,十二指肠空肠 Roux- Y吻合 4例 (其中 1例为胃空肠吻合术后再手术 ) ,十二指肠环形引流术 1例。全部病人随访均痊愈。结论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25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20例经X线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主要的确诊手段是X线上消化道造影,提高认识可减少误诊,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加Treitz韧带松解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症状均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主要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对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加Treitz韧带松解术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syndrome,SMAS)的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0例SM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9例,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均痊愈;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4例,均好转;单纯胃空肠吻合术2例,术后症状均仅有所改善,1例改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痊愈,另1例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治愈。结论SMAS的手术治疗效果以Treitz韧带松解加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指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X线钡餐造影结合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治疗方法首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得到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手工侧侧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手工侧侧吻合术治疗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手工侧侧吻合术,无中转开腹或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95、118、103和89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45、30和25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3、3和2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7、9和6 d。术后造影见造影剂顺利通过吻合口,近端小肠显影,未见逆蠕动和造影剂反流情况。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手工侧侧吻合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ϵĤ�϶���ѹ���ۺ�������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1970年1月至2000年8月住院治疗,经X线钡餐检验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77例。结果 保守治疗38例,好转31例(81.6%),未愈和未治6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9例,痊愈35例(89.7%),好转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效果较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2013-03-2020-03间收治的26例SMA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诊治方法和效果.结果 26例患儿中,男1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生肠穿孔患者的资料.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8例患者中,1例肾移植术前有胃大部切除手术史,其余7例术前无胃肠道病变.1例于肾移植术中切除了双侧多囊肾.1例在发生肠穿孔前因急性排斥反应而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8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术,同时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结果 肠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3~18 d.5例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腹部绞痛,不同程度的急性腹膜炎体征;3例急性腹膜炎体征不明显.患者体温为36.5~38.4℃.腹部X线检查显示,5例右侧或双侧膈下出现游离气体,3例出现肠管扩张及肠梗阻征象.诊断肠穿孔后3~96 h患者接受了剖腹探查.术中证实,7例为同肠穿孔,1例为降结肠穿孔.剖腹探查的同时,3例接受了小肠穿孔修补术,4例接受了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接受了部分结肠切除吻合术.经手术治疗,5例患者痊愈出院.随访0.5~3.5年,肾功能良好,未再发生肠穿孔;3例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后30~108 d因肠穿孔并发症死亡.结论 肠穿孔是肾移植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X线检查结果对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通过体查、海绵体抽吸血气分析及多普勒超声扫描等方法,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13例,高流量型1例。经保守、海绵体抽吸、肾上腺素海绵体内注射治疗及手术处理,患者勃起均消退。随访3~16个月,5例出现勃起功能丧失。结论准确判断阴茎异常勃起的类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结合多普勒超声扫描有助于分类的判断;阴茎海绵体穿刺抽吸结合肾上腺素反复灌洗,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副作用较少的治疗异常勃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腹茧症的术前诊断率,进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993年6月至2006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6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8例经钡剂造影显示受累小肠管形成“扭麻花”状;钡柱前端前进方向呈“M”形;6例显示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例肠管排空时间延长。CT检查显示肠管扩张、其周围可见一层膜状物。手术中均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其中包裹部分小肠(I型)1例;包裹全部小肠(Ⅱ型)2例;包裹全部小肠及其他脏器(Ⅲ型)12例。全组行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1例慢性幽门梗阻患者行胃造口术。1例在剥离、切除包裹膜的同时行直肠癌根治术,合并回肠克罗恩病的患者同时进行部分回肠结肠吻合术,但术后10d再次出现小肠瘘,予以保守治疗而愈。全部治愈出院。病理诊断均为小肠浆膜面纤维结缔组织。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主要依靠钡剂造影和CT.手术应彻底切除包膜、松解粘连及预防小肠梗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超及CTA对胡桃夹综合征(NC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NCS患者及50例健康人的资料。结果主诉肉眼及镜下血尿31例;疲乏伴纳差4例;左精索静脉曲张10例;蛋白尿伴左腰不适5例。13例女性有盆底淤血征,男性均有不同程度左精索静脉曲张。彩超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夹角(a)(25.08±11.83)°vs.(48.73±25.82)°;左肾静脉(LRV)受压管径(D1)(2.45±1.28)vs.(3.48±1.02)cm,血流速度(V1)(0.38±0.16)vs.(0.48±0.13)m/s;LRV远端管径(D2)(8.55±2.63)vs.(7.43±2.03)cm,血流速度(V2)(0.28±0.21)vs.(0.94±0.43)m/s。21例CTA示SMA与AO夹角减小,1例示胰头部压迫,3例SMA分支及下方纤维结构压迫;1例后胡桃夹征(腹主动脉和脊柱之间压迫),15例膀胱镜左输尿管口喷血。结论彩超初步筛选胡桃夹征,CTA更清晰显示LRV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16.
静脉阻塞性阴茎异常勃起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阻塞性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静脉阻塞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治方法。结果:17例患者均通过病史、体检、海绵体抽吸血气分析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经保守、海绵体抽吸、海绵体内注射药物及手术治疗后,17例患者中11例异常勃起完全消退,5例部分消退,1例因阴茎肿瘤治疗无效。随访2~6个月,其中3例出现ED。结论: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海绵体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静脉阻塞性阴茎异常勃起有诊断价值,早期及正确应用海绵体注射药物和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术是治疗静脉阻塞性阴茎异常勃起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髂股血管创伤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11月收治的29例髂股动静脉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29例中,行血管修复27例,其中动静脉联合人工血管移植端端吻合11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端端吻合7例,利用自体大隐静脉行血管缺损修补6例,动脉内膜修复取栓并修补2例,血管端端吻合1例。结果本组29例,27例血管修复成功,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肢体血液供应良好,深静脉修复的4例长期站立时有下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另2例由于肢体已发生坏死或血管床广泛栓塞而截肢。无死亡病例。结论髂股血管损伤发病凶险,早期表现隐匿。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而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好的诊断方式。早期诊断及尽早恢复肢体血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下肢假性动脉瘤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下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 2例 ,瘤腔内修补 6例 ,静脉补片 1例 ,动脉端端吻合 2例 ,血管旁路移植 1例 ,动脉结扎 3例。合并动静脉瘘 2例同时行静脉瘘口修补。 15例全部治愈 ,10例获随访 0 .5~ 10年 ,无肢体缺血。结论 下肢假性动脉瘤大部分与外伤有关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均可诊断。部分病人可采取超声引导下压迫保守治疗 ,大部需要手术解决 ,主干动脉需要行动脉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