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优点。方法对2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给予置管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肝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在细菌性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51例患者进行穿刺抽脓、冲洗、注药。结果穿刺及置管引流成功率达98%,经超声复查,50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痊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可作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细菌性肝脓肿通过超声引导确定后进行穿刺抽脓后置管引流.结果 36例穿刺、置管全部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安全、费用少,并发症低的优点,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1例肝脓肿病人均经临床、影像学(B超或CT)和细菌培养确诊,行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脓肿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24例,肝2叶8例。31例为单个脓肿,10例为多发脓肿。结果36例1次置管引流成功,5例经2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平均引流时间为(18.5±5.3)d。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出现穿刺脓液外漏经超声引导右膈下置管引流治愈。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普通B超探头体表十字方法定位,按Seldinger氏法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结果超声诊断确诊率、抽脓成功率、治愈率均为100%(38/38)。其中1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率97.4%(37/38);无1例中转手术,出现并发症或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建议作为肝脓肿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庄军  陈永强  陈亮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4+179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17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例肝脓肿患者均成功接受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经引流及冲洗后所有患者均于24 h内体温下降至38℃以下,肝区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穿刺成功率100%,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大出血、局部感染、胆汁漏、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直接、安全、简便,成功率、有效率高,是目前治疗肝脓肿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对4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肝右叶34例,肝左叶11例。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4~9天,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廉价、微创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细菌性肝脓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10F猪尾巴引流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积极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去顶开窗减压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具有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等优点。它是临床治疗肝脓肿的又一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应用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2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采用单纯穿刺抽脓9例,其中6例仅进行一次穿刺抽液治疗、3例需进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治疗;置管引流16例,留置引流管(15±3)d.2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8±6)d.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太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73-77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肝脓肿65例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结果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治疗成功率达100%,经复查B超,65例患者脓肿完全吸收痊愈出院,未出现大出血、气胸、感染播散等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联合药物灌洗及置管引流术在治疗细菌性肝脓肿中具有安全、实用、疗效可靠、康复快、经济等优点,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介入治疗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接诊的93例细菌性肝脓肿忠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34例单纯穿刺抽脓,5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达97.8%。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57例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单纯抗菌药物治疗10例,外科手术引流47例,其中7例为急诊或择期进腹手术、经皮穿刺抽吸治疗16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4例,57例均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或置管引流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冯立中  刘爱萍 《中外医疗》2011,30(24):60-6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脓腔逐渐缩小消失,全部治愈。结论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且取材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CT-guided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CT-PDLA)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57例(95.0%)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手术后治愈,其余3例(5.0%)再行开腹脓肿引流术后痊愈。57例CT-PDLA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4±6.8)d,平均带管引流时间(25.6±11.3)d。术后无出血、胆瘘、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准确判断脓肿情况,CT-PDLA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采用经皮肝穿刺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中83例临床症状消失,B超探查脓肿闭合;9例中转开腹,其中死亡3例。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具有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的忧点。  相似文献   

16.
郎耿 《当代医学》2008,2(19):345-346
目的 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 方法 2005年以来我们收治肝脓肿5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1~72岁;均进行了CT、B超检查确诊. 结果 成功为5例患者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取得了满意效果.讨论 我们认为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较其他方法更接近理想的引流方式--即要求直接、简便、损伤小和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扩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单房细菌性肝脓肿两种引流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单房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腹手术置管引流60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40例。结果:经腹手术置管引流与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相比,组织损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优于经腹手术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全毅 《微创医学》2007,2(4):340-340
细菌性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感染,治疗不当,可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穿刺设备的改进及新一代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已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引流转向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科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10例肝脓肿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30例,其中,单发脓肿24例(80.00%),2个以上多发脓肿6例(20.00%)。脓肿部位发生在肝右叶20例(66.67%),肝左叶6例(20.00%),左右肝叶4例(13.33%)。结果:患者在抽吸、置管后平均3d体温恢复正常且症状消失,引流量逐渐减少和消失,B超检查证实脓腔萎陷及无脓液。结论: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的肝脓肿引流方法,医疗费用低,成为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 年1 月- 2012 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10 例(156 个病灶) 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10 例(156 个病灶)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86 例在穿刺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超声检查肝内脓腔消失,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痊愈率达到78.2%(86/110)。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5/110)。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