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冻同种异体骨段移植修复股骨近段大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大块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及预后,对13例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10.8~19.4cm(平均为14.6cm),分别采用冻冷异体松质骨段移植的髋关节加压融合术(6例)和异体股骨近段半关节移植成形术(7例0修复。10例分别于术前4天及术后14和28天检测其空腹外周血各项免疫学指标,以及术后3、6、9、12、24、48个月进行^99mSPECT骨扫描(5例)和X-线片检查(12例),以观察宿主的免疫反应和异体骨愈合情况。结果: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3^+,OKT4^+,OKT8^+)及血清补体(C3,C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手术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99mTe SPECT骨扫描显示:术后3~6个月移植的异体骨两端及髓腔内同位素浓集明显低于正常,而异体骨两端所  相似文献   

2.
骨移植的研究和应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然而如何修复大块骨缺损的研究却是一个从未间断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移植材料。胎儿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胎盘对骨再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均已被证实。胎儿骨和胎盘混合充填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将胎盘和胎儿骨等量混合后充填骨缺损并进行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D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10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新骨形成量及异体骨与受体骨融合性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骨塑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C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优于FDAB,是否为局部免疫反应状态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新型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时对受试动物生理(体质量、血常规)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用雄性新西兰兔构建骨缺损动物模型,将60只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双侧股骨制备深度约为1 mm的骨缺损。实验组(供试品)和对照组(对照品)动物左股骨缺损区填充皮质骨粒,右股骨缺损区填充松质骨小块。空白组动物不填充任何材料。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周、4周、8周和12周采血,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结果 术后1周,3组动物体质量均有轻度下降,1周之后,实验动物体质量多数呈增长趋势。在各实验周期内,各组之间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植入供试品对动物的血液系统、造血功能并无不良影响。生化检查结果提示供试品的植入可能对受试动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及代谢产生一定影响,考虑为术后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并未造成病理影响。结论 该新型同种异体骨对受试动物体质量、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的植入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量同种异体应用于大块骨缺损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因骨肿瘤或骨囊肿等病灶清除后造成大块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植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激素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4.8岁。术后小剂量应用激素5~7天。非激素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5.2岁;术后不应用激素。所有病例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或三面皮质同种异体骨段加自体髋骨骨髓移植后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松质骨应用量2~4包(平均3.1包)。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血沉、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激素组术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血沉和切口深部引流量较非激素组迅速下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切口红肿发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块骨缺损行大量异体骨(段)移植术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激素可以使患者迅速地安全渡过同种异体骨移植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大量同种异体应用于大块骨缺损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因骨肿瘤或骨囊肿等病灶清除后造成大块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植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激素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4.8岁。术后小剂量应用激素5~7天。非激素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5.2岁;术后不应用激素。所有病例均为同种异体松质骨或三面皮质同种异体骨段加自体髋骨骨髓移植后钢板内固定。同种异体松质骨应用量2~4包(平均3.1包)。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血沉、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激素组术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血沉和切口深部引流量较非激素组迅速下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切口红肿发生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大块骨缺损行大量异体骨(段)移植术后,小剂量短疗程应用激素可以使患者迅速地安全渡过同种异体骨移植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25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其中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38.7岁,采用临床表现、X线检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无免疫排斥反应,X线片显示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无骨吸收。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在牢固内固定下使用同种异体骨填充缺损,同种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无免疫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种异体脱钙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胡业丰,章锦,许加铭,丁昌明我科1988年~1993年用同种异体骨盐酸脱钙的方法,去除骨抗原性,治疗肿瘤性骨缺损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脱钙骨取材于新鲜的同种异体骨,即创伤截肢、截指(趾)无污染骨,股骨...  相似文献   

10.
由于自体骨骨组织来源有限,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异体骨移植解决了骨组织来源不足,同时具备手术方式比较简单,与自体骨结构类似且排斥反应不明显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异体输血的第二位最常用的组织移植.在以往治疗方法中,应用自体修复骨游离移植骨缺损,虽然并不具有免疫排斥反应并且较容易愈合,但是仍然存在着二次损伤与骨组织来源有限的缺陷.虽然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了骨延长转移术与人工替代物置换等技术,但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缺憾.由此,最近几年在临床治疗骨缺损时带血管骨膜同种异体骨移植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去抗原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色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免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血管化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和16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对两组移植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X线表现为实验组骨痂形成的速度快于对照组,骨痂形成的质和量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骨质更新速度以及新生血管速度均快于对照组,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相同时期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19例下颌骨缺损用游离骨移植立即修复的情况。其中用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9例,游离髂骨修复5例,游离肋骨修复5例。结果15例成功,4例失败。对不同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我们认为带血管蒂的髂骨瓣能达到安全可靠的获得良好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结合钢板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56例股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以来,共收治股骨严重粉碎性骨折56例,全部患者采用钢板加对侧同种异体皮质骨板一体化固定。结果5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25个月,平均15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同种异体骨板与宿主骨整合,骨折线消失。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结合钢板治疗股骨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骨板与宿主骨整合后能增加局部骨量储备,增强股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199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患者53例,年龄13~58岁,平均36,5岁,其中大段骨移植45例,异体半关节移植8例,异体骨移植长度9~25cm,平均13cm。钢板固定23例,动力髋(或动力髁)固定1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1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6例。结果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术后随访6~132个月,平均38个月,异体骨愈合45例,不愈合3例。主要并发症:复发3例,骨不连3例,感染2例(后治愈),骨折2例,内固定失败1例。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18例,良15例,中9例,差6例。结论大段深冻同种异体骨及异体半关节是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7例55个股骨头的临床效果。方法在X线透视下,用1枚3.0 mm骨圆针经皮肤由股骨大粗隆的外侧沿股骨颈至股骨头钻3-5个骨性通道,分别对股骨粗隆、股骨颈、股骨头负重区减压后,于骼前上棘后2.0 cm用自2.0 mm带有侧孔的骨髓穿刺针刺入骨内3.0-5.0 cm,缓慢不间断地抽吸骨髓液10 mL左右,退针或改变方向继续抽吸5.0-10 mL,共抽吸约20-30 mL。用16号腰穿针经皮肤经骨性通道将骨髓液准确注射到股骨头颈钻孔减压部位,在术后2周、4周各取自体骨髓在透视下注入股骨头。结果根据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和X线表现进行疗效评价,术后有效率为91.3%。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游离兔耳廓软骨修复广泛气管前壁缺损的可行性 ,并观察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差异。方法 取新西兰大耳白兔 2 0只 ,分为自体移植组 (n=10 )与异体移植组 (n=10 ) ,取右耳游离耳廓软骨行自体或异体移植修复 8~ 10环气管前壁缺损 ,术后 1、2、4、8和 12周每组分别处死 1~ 2只行内窥镜检查、生物力学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18只兔存活 ,内窥镜发现气管狭窄不明显 ,以瘢痕增生为主。生物力学测试发现 ,移植软骨单位最大应力在 0、4、8、12周分别为 2 .5 4± 0 .19、1.31± 0 .2 1、1.72± 0 .2 2和 1.96± 0 .0 8k Pa/ mm .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软骨部分发生变性和坏死 ,但存活软骨、新生软骨在术后 12周时分别占 6 2 .0 %± 3.45 %、6 5 .8%± 9.48%(自体移植组 ) ,6 0 .1%± 3.98%、5 5 .2 %± 7.5 7% (异体移植组 )。自体移植与异体移植的炎性反应差异不大 ,免疫排斥反应较轻。结论 游离耳软骨可用来修复广泛的气管前壁缺损 ,也可用作同种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物型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重建股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中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在我科接受股骨近端肿瘤切除、生物型APC重建的15例患者资料及病理结果;术后第1、3、6、9、12月及之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功能随访评估。影像学评估主要包括骨-骨界面愈合情况及大转子骨吸收情况;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评分(MSTS)及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估患者关节功能,采用查体评估患者外展肌肌力。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25.1岁(17~56岁);平均随访时间32.8月(18~48月);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2例,骨母细胞瘤2例,尤文氏肉瘤1例。15例患者异体骨-宿主骨界面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9月;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感染、异体骨-宿主骨愈合处骨吸收、髋关节脱位、异体骨超敏反应、髋臼磨损及肿瘤复发和转移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以钢丝环扎术固定。术后6例患者出现大转子骨吸收。15例患者平均MSTS评分和HHS评分,术前为11.3分(7~15分)和47.3分(40.3~58.5分),末次随访时为26.1分(24~29分)和80.1分(66.2~92.7分)。结论 生物型APC应适用于年龄轻、预期生存时间长及术后功能要求高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RBM)复合自体松质骨(ACB)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HCA)重建兔颈椎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RBM与ACB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并采用兔第4颈椎椎体切除的颈椎骨缺损模型。通过观察大体形态及进行X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等,比较联合RBM+ACB+HCA移植(A组)、自体骨移植(B组)及HCA移植(C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观察示A、B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C组示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ALP开始均升高,4周时A、B组血清中ALP浓度都高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血清中ALP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8周时3组AL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A、B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A、B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RBM+ACB+HCA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RBM与ACB复合填充的HCA可明显促进HCA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曲明确股骨头坏死异体骨移植术后临床疗效与其囊变区手术前后的CT影像学表现,同时运用CT检查方法对临床效果做出相关的评价。方法选择30例病例,其中单髋病人22例,双髋病人8例,共38例髋关节。均为Ⅱ期或Ⅲ期的病人(参照Froberg等1996年提出的6期分期标准),经CT检查后行钻孔减压植入重组合异种骨(BMP)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并分别在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进行CT检查,观察股骨头坏死病变区的CT值及囊变体积大小,并与术前做对比,判断CT在其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观察的38例髋关节中,治疗后6个月髋关节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临床体征方面优于治疗前(P〈0.05);在CT观察指标上,治疗后6个月病变区的CT值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个月病变区囊变的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手术6个月后,有27例股骨头囊变区明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局部骨质密度增高,并有骨小梁形成。结论CT检查能够良好的反应出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囊变区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