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过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作为治疗组,选取50例未给予脑反射治疗仪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的记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意识、语言、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有明显改善,总分平均值显降低(P<0.05)。结论:多极脑反射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意识、肢体活动、语言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是基层神经外科工作的重点,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1].自CT、MRI应用以来其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病死率仍然很高,达26%-50%[2].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在此结合文献做一综述,旨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血糖升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颅脑损伤后应调控的血糖阈值。方法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GOS4~5级,45例)与预后较差组(GOS1~3级,34例)。按瞳孔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分为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组(67例)与对光反射消失组(12例)。分别比较GO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与入院时血糖及术后血糖的关系。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4分组入院/术后血糖较5~6分组、7~8分组均明显偏高(均为P〈0.01)。预后良好组(GOS4~5级)入院/术后血糖均较预后较差组(GOS1~3级)明显偏低(均为P〈0.01),并且入院时血糖≥8.3mmol/L,术后血糖≥11.1mmol/L的患者,预后较差。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组较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组入院血糖明显偏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的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能够作为早期预测预后的简易指标。入院血糖≥8.3mmol/L,术后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者,预后欠佳,应予降糖处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恶性脑水肿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末次术后并发恶性脑水肿的患者146例,根据患方治疗意愿及高压氧治疗介入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超早期组(术后3 d内介入高压氧治疗)、普通组(术后4~10 d内介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未行高压氧治疗),3组患者分别为55例、65例、26例。记录3组患者4周内的死亡率,于颅脑损伤术后1、2、3、4周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动态复查颅脑CT,比较各组患者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 结果观察期间,超早期组、普通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0.9%、7.7%和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超早期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837±3.350)分、(10.755±3.388)分、(11.633±3.408)分、(12.367±3.408)分,术后2周与术后3周比较、术后3周与术后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余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509±3.042)分、(9.458±3.115)分、(10.186±3.203)分、(10.627±3.439)分,术后2、3、4周分别与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3、4周的GCS评分分别为(8.042±2.881)分、(8.417±2.962)分、(8.542±3.021)分、(8.958±3.043)分,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超早期组同时间点比较,普通组、对照组GCS评分均较低(P<0.05),且对照组术后3、4周时的GCS评分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10.150±1.830)d]和对照组[(11.783±1.858)d]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均长于超早期组[(9.265±1.729)d](P<0.05),且对照组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长于普通组(P<0.05)。 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恶性脑水肿患者的意识状态,缩短其脑水肿高峰的持续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20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月-2003年10月,本科共收治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对其救治体会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疗效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试验组65例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6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清醒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0、60 d,试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清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等均有所改善。结论开展临床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GCS 3~ 5分组和GCS 6~ 8分组 ,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GCS 3~ 5分组较GCS 6~ 8分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 (P <0 .0 5 ) ;肺部感染 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较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病死率明显降低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肺部感染 1周内得到有效控制的病例 ,其预后与GCS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肺部并发症与GCS昏迷评分密切相关 ,可做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依据 GCS (Glasgow coma scale)评分,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可分三度,即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约占总TBI 的90%,且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 mTBI 缺乏统一的定义,临床上认为 mTBI 和脑震荡是可以互换的术语。近年来,随着脑成像、生物标志物和神经病理学的研究不断进展,mTBI 相关的知识不断修改、更新。鉴于 mTBI 在急诊和社区发病率高,而关于 mTBI 长期影响的研究数据又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减少 mTBI 的发病率和成本、减轻延迟性损伤,以及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可减轻长期后遗症,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2例,按人院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听觉、触觉、运动3种刺激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后2周、4周、6周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刺激性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对降低患者伤残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加强对脑肿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310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头颅CT(或MRI)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确诊再发脑肿胀患者16例,计算再发脑肿胀的发生率:选择同期住院的颅脑损伤术后末发生脑肿胀患者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病例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发生率为5.2%;再发脑肿胀组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脑肿胀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再发脑肿胀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应及时发现和治疗,减少其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神经节苷酯对受损神经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探讨临床工作中该药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脑外伤的常规治疗(包括必要的手术治疗、脱水消肿治疗和一般的神经营养药治疗等);治疗组除给予上述的常规治疗外,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注射液(Monosialogangliosides-1,GM-1)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由专职康复医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cowcomascale,GC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Neuralfunctiondeficiency,NFD)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index,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和NF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恢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度,促进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摄取率 (Cerebralextractionofoxygen ,CEO2 )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原因。方法 根据GCS评分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4 0例 ,于手术后当天至术后第 7天内经颈内静脉球部及股动脉同步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 ,计算出脑氧摄取率。结果 全部患者在术后 2 4h内脑氧摄取率均有明显升高 (t=0 4 8± 0 1 9) ,2~ 3d后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成活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小 ,基本上稳定在正常高限水平 (t=0 33± 0 1 6 )。死亡组下降幅度较大 ,在 5~ 7d左右下降幅度尤为突出 (t=0 2 4 5 8± 0 1 5 2 4 ) ,与成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脑氧摄取的变化反应了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状态和利用氧的能力 ,因此可将脑氧摄取率做为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病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影响。方法:对16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年、〉2年)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康复治疗介入时间〈3个月组和3—6个月组的患者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显著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除步行能力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1-2年组的患者其上肢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其余功能均无提高;而〉2年组的患者只有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孙桂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5):109-110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均有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检查。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平均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病灶侧δ/θ活动减少,α波波幅降低;SPECT视觉分析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半定量分析显示病灶区(右ROI—左ROI)/右ROI%也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2.34%±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NS对TBI后昏迷患者具有促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观察研究纳洛酮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①随机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前者在颅脑伤后12h以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再给予纳洛酮12-16mg,静脉滴注,24h维持,连续3d后,剂量改为4.8mg,连续7d,10d为一个疗程。②根据GOS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病情预后和血浆β-内啡肽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者,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纳洛酮后血浆β-内啡肽均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使颅脑伤后的病残程度降低和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0.
Hsiao-Yean Chiu Wen-Cheng Lo Yung-Hsiao Chiang Pei-Shan Ts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