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用中药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的作用,体现了多功效单味中药的特点,其与不同药物组成的药对,决定了其不同功效的发挥。就其与多类药物配伍,体现"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调气和血"药对配伍做一论述。以古方为例对中药桂枝的配伍加以阐释,以期为其临床配伍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春玲 《光明中医》2007,22(11):51-52
桂枝汤源出《伤寒论》,为经方之典范.原方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辛、甘、温之品,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  相似文献   

3.
【歌诀】桂枝美称和营王,辛甘温经通卫阳。外感风寒表虚证,化气祛饮通痹僵。【释义】中药治疗营卫不和首选桂枝。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其性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肉桂及桂枝中有效成分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亮亮  刘子琛  李慧  王弘  陈世忠 《中草药》2007,38(7):1094-1096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幼嫩枝条,肉桂为其干燥树皮或粗枝皮,主产于广东、广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和平冲降气的功效[1]。《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有TLC鉴别,本实验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桂枝及肉桂中香豆素、桂皮酸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认为,麻黄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桂枝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两者均性温,具有散寒解表之功,均可用于外感寒邪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有发汗、利尿、镇咳、平喘、抗过敏、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解热、抗病毒及影响神经肌肉传递等作用,桂枝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祛痰止咳、抗惊厥、扩张血  相似文献   

6.
桂枝味辛甘而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祛风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心悸、痰饮蓄水、经闭癥瘕等症.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常用桂枝,运用之灵,用法之妙,独具匠心.因此,探讨张仲景运用桂枝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求其遣方用药之精妙所在,给吾辈在临床用药时以指导,也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桂枝的临床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思考与探索桂枝的基本作用有温通经脉、解肌调卫、解肌通经、解肌舒筋、解肌温阳、解肌温肺、温通心脉、温阳化气、通经散瘀、平冲降逆、温通筋骨、温化水饮,权衡与斟酌桂枝基本作用与用量调配之间息息相关,亦即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桂枝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主产于广东、广西,为樟科植物肉桂Cin 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桂皮醇、香豆素及原儿茶酸等。文献报道对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和薄层色谱法[2],但对不同产地的桂枝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桂枝性温,味辛、甘,人心、肺、膀胱经.具有发热解肌,助阳化气的功效,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有发汗不峻烈的特点,不仅是常用的中药材,也是常用的煲汤、煲粥等药膳材料[1-2].桂枝汤始见《伤寒论》,是中医食疗第一方[3],说明桂枝作为功效食材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为评价桂枝的安全性,我们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及30天喂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临床运用中体会到桂枝贵在通阳,可行里达表,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并从温通卫阳、温通心阳、温通中下二焦、温阳利水、温通经脉等方面予以论述。而在阴虚、阳盛证中亦可配伍使用。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肺、心、膀胱经。辛温发汗、甘温助阳,可行里达表,温通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  相似文献   

11.
柳于介 《中医研究》1995,8(1):11-13
桂枝汤及其类方不仅运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桂枝通过不同的配伍,表现出了发汗解肌、温经通阳、化气行水、平冲降逆、调和阴阳及调和脏腑六个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12.
从《伤寒论》谈张仲景治水十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证达十六种 ,涉及原文 2 7条。笔者就其部分原文概括为治水十法 ,浅谈如下 :1 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太阳病变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发汗后 ,其人脐下悸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5)。太阳病发汗后 ,虚其心阳 ,心火不能下蛰于肾 ,肾水无以蒸化 ,则水停下焦 ,复有上逆之势 ,故脐下筑筑然跳动 ,如奔豚之将作。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 ,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 ,且能宁心 ,以防水邪下逆 ;大枣健脾 ,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 ,并能助茯苓化气行水 ;心阳复 …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应用桂枝的方剂较多,纵观全书桂枝在经方组方配伍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可为解肌发表、调和阴阳、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等功效.  相似文献   

14.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15.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性甘温,入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在张仲景的《伤寒论》112首方剂中冠以桂枝的处方有24个,在70味中药中,桂枝的使用次数高达43次,仅次于甘草。桂枝及其组方已广泛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现仅对其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应用加以解析,翼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开创了方证之先河,如桂枝汤方证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张仲景用桂枝者见于76方证,可见其于桂枝之用广泛而精微,运用出神入化。袁红霞教授灵活运用桂枝及其方证,治身发热、恶风寒,缓肢烦疼、腹里急,止心下悸、腹中痛,消胃中痞、口燥烦,镇气上冲、心下满。桂枝味辛性温,外可解表,内可通阳,与不同药物配伍,则具有解肌祛风、温通血脉、补中益气、化气行水、平冲降逆等诸多功用。验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梳理历代主流本草对桂枝功效及功能主治的相关记载,明晰了桂枝功效发展的演变脉络,整理归纳出桂枝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利水,平冲降逆,补中益气,平肝,散下焦蓄血"的功效,而"补中益气,平肝,散下焦蓄血"的功效未被《药典》载入,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考证。  相似文献   

18.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桂枝辛甘发散,解肌祛风,温通卫阳;芍药酸苦微寒,酸能敛液,围护营阴。桂枝配芍药,解肌则卫阳通畅不伤阴;芍药辅桂枝,可以调和营卫;生姜辛温,佐桂枝发散风寒解肌;大枣甘平,佐芍药补精液而养营阴;甘草甘平调阴和中。五药合用,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故主治太阳中风症;风寒表虚证。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主。凡太阳病,无论中风、伤寒、或汗或下,但有头  相似文献   

19.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表现为通阳助气化;中等剂量则表现为解肌疏风、调和营卫,调整阴阳;用至中重剂量,其温通之性更显,主要表现在温通心阳,温补脾阳,通络散寒而除痹症;重剂量使用则温化阴气,而平冲降逆。在看待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时必须同时考虑配伍及比例,配伍可以影响桂枝功效的发挥,而同一配伍的比例调整也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桂枝功效发挥方向与剂量、配伍及比例关系密切,学习时当综合考虑,着眼于病机、方证、用药,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第一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作用,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柯韵伯"此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血,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