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泄泻常吐泻兼作,特别易耗津夺液,极易出现伤阴的变证。故在治疗小儿泄泻时要特别注意顾脾。 1.清热勿久用苦寒 治疗湿热泻,常用苦寒之品清热利湿,但苦寒能戕生发之气,过用久用能伤脾败胃。脾胃之气伤,则统摄无权,而致泻愈甚。且苦寒伤津,不利疾病的恢复。故在小儿泄泻用苦寒之品时,宜“中病即止”以“顾脾保津”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祖国医学采用辨证论治,内治加外治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效果,但临证之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治泄须分利,分利防伤阴。古有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泄”,“凡泄泻皆属于湿”之说。“脾意燥恶湿”,而湿的形成最终导致脾运失调。水湿内蕴是形成泄泻的重要原因。所以采用淡渗分利之法导湿下流,使水湿从小便排出,是治疗泄泻的有效方法。张景岳说:“泻泄之病,多见小水不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泻的病因多由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可分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清、消、补、泻和循径取穴等推拿疗法治疗,常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整理了吴瑭治疗疳证的经验,包括疏补中焦;升降胃气;升陷下之脾阳;甘淡养胃;调和营卫;鼓动脾阳;调其饮食;苦寒酸辛以驱虫;缓运脾阳,缓宣胃气。认为其治疳九法从小儿“脾常不足”之体质特点及疳证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出发,立足脾胃,综合施治,对小儿疳证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养阴保津是治疗温病时必守的法则吴氏在温病条辨的条文中或自注中,前前后后化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什么情况下伤阴,什么原因下乏津,什么条件下养阴,什么药物增液等等,其目的无非是阐述温病的养阴保津法则。吴氏认为温病的特征为“温证”“热证”,“热甚”则伤人之阴液而表现“伤阴乏液”证,以此、养阴保津则成为温病的治疗法则。在“养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将98例泄泻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常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变证:伤阴、伤阳。分别以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结果98例患儿显效76例(77.6%),有效17例(17.3%),无效5例(5.1%),总有效率达94.9%。结论用归芍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陶老中医以小儿脏腑全而未壮为生理特点,寒暖不知自调为发病因素,脾肾虚弱为病理变化,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重视辨证施治,临床上小儿腹泻以寒湿泻,伤食泻、脾肾虚泻为多见,尤以寒湿泻为著。陶老治疗用益阳运气,升阳举陷、扶正祛邪法,善用《伤寒论》五苓散,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华庭芳教授认为,中风一证无论由“内风”“外风”何者引起,都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临证应首先辨明标本缓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若伴有气滞血瘀、痰瘀脉络者用自拟方温胆四物汤或涤痰汤以治标;若正虚肾精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加减方填补肾精以治本;若属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实则泻之”“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虚实夹杂,标本兼治”3法,处方用药不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其性质为“寒湿疫”.针灸在“寒湿疫”的防治中发挥了“调气以通泻、温补以化湿”的作用,并将“治神”思想贯穿其中.预防方面,“调脏气以治神,补阳气以避邪”,以五脏俞穴结合“四神方”,调整五脏之气并调畅神机.临床治疗方面,“泻肺和大肠之有余,补脾和肾之阳虚”,以井荥泻其有余,灸背俞穴及关元、...  相似文献   

10.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为主症的小儿常见疾病 ,临床上引起本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多由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 ,损伤脾胃所致。我们以健脾利湿法为主 ,自拟参苓白术葛芩止泻汤化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兹报告如下 :1 寒湿泻 由于寒邪犯脾胃 ,证见感受寒凉 ,面色苍黄 ,泻清稀水便 ,伴呕吐、恶寒发热、小便不利、腹痛肠鸣 ,舌苔白腻 ,指纹青滞或浮红紫。此证属外感寒湿 ,治宜解表散寒 ,芳香化湿。药用太子参、苍术、陈皮、白术、泽泻、茯苓、厚朴、藿香、苏叶、苡仁、车前草、半夏 ,方中以苏叶、藿香健脾利湿为主 ,用苍术、苡仁、茯苓、…  相似文献   

11.
2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本文通过2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病例分析,将慢阻肺发病期及迁延期病例分为7个证型。痰热蕴肺兼肺肾两亏证,治以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痰饮伏肺兼肺肾气虚证,治以温肺化饮、平喘止咳;正虚邪恋气阴不足证,治以益气养阴、肃肺化痰;肺热痰瘀兼气滞肺痹证,治以泻肺豁痰化瘀、宣痹宽胸;肺热痰瘀兼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祛痰化瘀、泻肺利水;肺热痰瘀合并痰蒙心窍证,治以化痰开窍、平肝熄风;肺热痰瘀合并心阳欲脱证,治以回阳救逆。结果,总有效率为93.5%。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在辨证的同时应结合辨病,注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及标本兼顾等治则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关键在于“同证同治 ,异证异治”,即辨证相同 ,施治则一 ,辨证不同 ,施治全异。这也是辨证论治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也是中医与西医在临床治病上一大区别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意义所在。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一治法 ,取得了可喜疗效 ,现举案如下。1 同病异治1 .1 肾阳虚泄泻 戴某某 ,男 ,5 8岁 ,农民 ,1 998年 1 2月 1 8日门诊。患泄泻半年 ,经西药治疗服多种抗生素无效 ,服止泻药泄泻止 ,但泻停后腹胀 ,过时又泻 ,遂给中药治疗。视其面无华色 ,问之每逢五更时大便作泻 ,泻前自觉小腹作痛 ,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寓意草》中体现的治痢思想,探索其对久泻临证辨治的指导意义,并总结纪云西教授辨治久泄的经验。[方法]通过研读《寓意草》辨治痢疾的8则医案,探析喻氏的治痢法度,并总结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方法辨治久泻的经验。[结果]《寓意草》所载治痢医案体现了喻氏安胃为要、顾护胃气,和润缓图、慎用急药,从表解痢、防陷阴分,通补结合、温通为主的治痢思想。纪云西教授借鉴喻氏治痢之法,在临证辨治久泻时注重开表宣肺、和胃化湿,疏肝理气、温中健脾,益肾填精、甘缓滋补。[结论]喻氏治痢强调扶正透表,通补结合。纪云西教授将喻氏治痢法引申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机体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稚阴稚阳”就是指小儿各种生理功能幼稚和不完善,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充盛,调护上要从饮食、衣着及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等方面加以注意,衣被不可太厚太暖,饮食不可过于辛热,以防拢阳致亢而发热疾。也不可过于单薄或饮食寒凉,以防寒伤于阳。小儿“稚阴稚阳”,抗病力弱,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小儿用药要时时注意顾护脾胃,中病即止。“治热当令热去而不冷,治冷当冷去而不热。”泻实防伤正,补虚避免滞留余邪,对寒热错杂之证须辩明寒重热重,遇虚实相兼之证要分清主次,谨慎选药,适当配伍。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治泄十法     
祖国医学对泄泻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将其归纳为治泻十法,与同道讨论.表(?)双解法泄泻既有表证,又有里证时,当用扶正祛邪,发汗解表,即“逆流挽舟”治泄法.解表和中寒湿侵溃肠胃,运化失职时,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或呕吐不思饮食,苔白腻,脉浮缓.方用藿香正气散或香薷饮.达表请里素体阳盛胃热,夏秋湿气当令,内处相引,传化失常.腹痛即泻,兼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黄褐,泻下灼肛气秽,小便短赤,脉浮数或滑数,舌苔黄而腻,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相似文献   

17.
万全“五脏论治”治疗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医家万全在《密斋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论治总论》中,对小儿五脏性能特点,五脏病证,治法,方药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万全对小儿“五脏证治”的治疗思想:1.五脏性能特点“有余”、“不足”论:含肝有余,心有余,脾不足,肺不足,肾常虚五个方面2.五脏证治法则举隅;(1)肝无病,不可补泻;(2)倡心虚证急救良法;(3)治脾病宜“阴阳相济”。(4)肺病“膈消”宜清阳.5治肾病之“补”、“泻论  相似文献   

18.
泄泻一证,四时皆有,夏秋之季多而易患,唯小儿及老人更为常见。在病型上以伤食挟湿者尤多。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湿胜则濡泄”。在分型上有:一、全身证候性质上分为热泻与寒泻;二、在发病器官上区分为胃泄、脾泻、大肠泄、小肠泄、肾泄;三、以腹泻症状特点上分为飨泄、洞  相似文献   

19.
先用针灸推拿点穴等作用于“穴”位急则治其标,次用中药方剂汤液等对症下“药”缓则治其本。如此药穴结合,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急性病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20.
柔肝法与肝气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李冠仙曾说“治病若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临床上,肝气病治法有疏肝、柔肝、缓肝、泄肝、抑肝等多种。其中,疏肝法为医家常用,也多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但有很多肝气病,会出现疏之不愈或愈疏愈甚的现象,此时要转用柔肝。正如治肝大家王旭高所述“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又如张山雷所言:“肝阴耗损之证,专事疏肝不独无效,反增其燥伤阴血,柔可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