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其中颈瘘6例,胸内瘘3例(1例为颈吻合),纵隔瘘2例。早期瘘(术后3d内)2例,中晚期瘘9例。结果发现瘘后予抗感染、胸管引流、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颈瘘经换药10-20d后均治愈;纵隔瘘经禁食1周观察,无须再处理,均治愈。胸内瘘行空肠造瘘肠内营养,1-3个月治愈3例,死亡1例。结论颈吻合时重点注意降低吻合口张力,避免胸胃顶端血供受到较大影响;胸内吻合采用吻合器时重点注意避免食管残端荷包缝合不佳;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可降低吻合口瘘的风险;对胸内吻合口瘘按其发展各阶段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分析经过食管胃器械吻合术患者,其术后的吻合口狭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经过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其吻合口出现狭窄的45例患者,分析其手术技术、吻合器型号、吻合器结构、病变程度等.结果经过分析得知,吻合口狭窄患者,均由于26~29 mm型的吻合器所致,吻合口内径小于6 mm者有35例,约占81.5%,显示有钛钉排列错乱、扭曲环缩、肉芽瘢痕填充等现象.吻合器吻合与手法吻合后相比,其内径小8.5~10 mm,不具有扩张性.结论针对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排除吻合技术、患者体质差异,由吻合器结构建议,选择垂直式吻合,单排可吸收钉,采用伞形可膨胀式.吻合切割后,消除其内外径8.5 mm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肠内营养(EN)及置管持续冲洗的保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二次开胸治愈,14例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治愈出院,死亡1例,衰竭与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贲门癌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术中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发现及正确的治疗方案是降低及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年~1995年对492例来自全国的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者,应用“自制多功能食管扩张器”(已获国家专利:ZL95215610.5)和Japan-dilator进行扩张术加药物治疗(中药:开膈散、通关口服液),有效率98%,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这种方法对各类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均感满意,尤其适用于老年、体质差者,可避免再次开刀施行手术狭窄成型或切除狭窄再吻合的痛苦或手术死亡的危险。这种自制“多功能食管扩张器”,吸取国内外扩张器的优点,克服其不足之处,设计合理、痛苦小、并发症少、扩张力度大、效果好。对吻合口重度狭窄者扩张术前辅以中药,疗效理想。本组病例,不包括癌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术后胸胃张力过大多见,有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不当等因素,在排除了机械性因素后,对病人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近16年中施行食管、胃贲门部癌手术治疗414例,手术切除率为90.5%。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4例,占3.7%。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岁。食管癌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2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多为术后7~14d,颈部吻合口瘘4例,胸内吻合口...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右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右侧开胸胸内胃食管胸膜顶吻合术式,与传统的左侧开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比较,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其中行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共109例,行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03例。术后均进行24 h pH值监测和胃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胸胸膜顶吻合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较经左胸弓上吻合的病人明显减少。结论食管中下段癌病人采用经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式较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更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4年来对食管胃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到1999年12月共治疗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32岁~73岁,平均54.5岁±14.2岁。原发病有食管癌30例,贲门癌8例,胃底癌3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  相似文献   

10.
该院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行胸上中段食管切除术颈部食管胃吻合153例,发生吻合口瘘16例,15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本文对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40例贲门癌患者分2组(吻合器组和隧道式吻合组)进行消化道重建,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监测。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pH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吻合器组〉隧道式组(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胃隧道式吻合为贲门癌近端胃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单德平 《职业与健康》2004,20(2):148-148
我院1994~2002年间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共45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经全部采用保守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55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WBC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第8天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所恢复,CD3、CD4、CD4/CD8增加,CD8减少,NK细胞增高(P<0.01);(2)术后2 d WBC值与术后8 d CD3、CD4、CD8值有相关性;(3)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CD3、CD4、CD4/CD8减少,CD8、NK增加(P<0.05);(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D3、CD4、CD4/CD8减少,NK增加(P<0.05).结论 (1)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2)术后炎症感染对患者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可能为患者免疫功能增强起一定作用.(3)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免疫功能有明显下降.(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免疫功能有明下降.(5)手术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及行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过程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6月采用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治疗的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方法为:切除病变缝闭胃残端.于胃后壁,切开正三角形两侧边浆肌层,游离成"∨"形浆肌层瓣,纵行切开"∧"形游离食管前壁肌层,切开胃三角形底边黏膜,与食管黏膜做吻合后,将胃后壁"∨"形浆肌层瓣与食管"∧"形肌层瓣缝合.食管后壁全层与剩余胃黏膜层吻合.上提吻合口周围的胃壁,使浆肌层瓣突入食管腔内,包套重塑His角.术后随访并观察食管胃反流、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围手术期2例死亡,病死率为2.63%(2/76),其余7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6年,有反酸症状者1例,占1.35%(1/74),行X线钡餐透视检查未发现钡剂明显反流;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改变.其余73例(98.65%)患者无症状,行X线钡餐透视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口成形术具有明显的抗反流、防止吻合口狭窄作用,可以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4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14例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治愈9例,死亡5例,4例颈部瘘TPN时间为3-4周,10例胸部瘘TPN或PN+EN时间为1个月至1年零2个月,结合胸壁开窗换药合4例严重感染的胸部瘘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食管中段癌切除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的运动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食管胃压力测定,放射性核素胃排空检查分别对20例术后6个月食管中段癌病人(研究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客观检查.结果 (1)术后6个月时胃静息压高于对照组(P<0.01).但研究组术后胃、吻合口、残余食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近期研究组在各时间段胃排空百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1).结论 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重建胃呈一共同腔,吻合口处不存在高压带,胃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口瘘的治疗体会,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36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口瘘的临床资料,5例2次手术治疗,31例保守治疗.结果3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发生吻合口瘘的因素较多,但最重要的仍是手术操作的熟练、手术方式和技巧.对早期吻合口瘘,如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则二次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对中晚期瘘患者,尤其是胸腔严重感染者,则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性脓胸发生的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1972~2003年间手术切除的食管贲门癌4 890例中发生吻合口瘘性脓胸的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放置上、下胸管,采用30%乙醇胸腔灌洗加负压吸引治疗,痊愈;25例再次手术,其中2例颈部带血管蒂肌瓣填塞瘘口治愈,23例瘘口缝合后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或大网膜填塞、仅4例死亡;5例因中毒性休克、衰竭,不能再次手术而死亡. 结论严格选择病例、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意手术操作、改进吻合方法、加强术后处理是预防吻合口瘘性脓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良性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6年3月确诊为食管癌患者进行病灶切除,食管重建手术198例患者的资料。对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病灶部位、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病灶最深浸润深度、手术医生职称、病理类型、输血、淋巴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灶分期、吻合方式;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良性狭窄18(9.1%)例。狭窄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性别有关。结论颈段或胸上段的食管癌男性患者易发生吻合口良性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狭窄与进食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指导术后患者进食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或减轻狭窄的程度。方法选择11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0、60、90、180d时,对进食的种类、时间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长期进流食组的狭窄发生率最高,半流食组次之,普食组最低。狭窄程度以流食组最严重,半流食组较严重,普食组最轻。结论术后坚持早进普食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或减轻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