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肝硬化是肝脏病的后期表现,在病理学上是不可逆的.一般认为病程长,死亡率也高。尤其对肝硬化腹水,无论中医、西医治疗,可以说都不能达到完全缓解。当出现感染、出血、肝肾机能不全等合并症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
营养疗法在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不少患者仅用营养疗法即可改善症状。但即使症状缓解,由于肝脏病情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必须长期治疗。1.水、钠慢性肝功能不全时水肿、腹水的原因,首先要考虑水代谢异常。但在临床上,钠比水的潴留更具有重要意义。如肝硬化患者行水负荷  相似文献   

3.
腹水常见于肝硬化和癌性腹膜炎等,大量腹水可以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损害,因此腹水的治疗历来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腹腔穿刺排除腹水,操作简单,是临床上很早就已实行的方法,但缺点是效果短暂,腹水很快又会产生,需要反复穿刺;又由于腹水中含有的大最蛋白质的丢失,会使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因此,人们提出了靠患者自身能力来吸收排除腹  相似文献   

4.
1.腹水浓缩再注入法肝硬化腹水病人,试用了将抽取的腹水用无菌操作再注入静脉内的方法。单纯再注入时效果不好。加用利尿剂后可得到利尿药及水利尿的作用。此法由于腹水中蛋白浓度低,有大量水分进入血管是最大的缺点。Parbhoo 等用人工肾的滤过装置,将腹水浓缩五倍后再注入静脉内,收到了使难治性腹水患者的尿量、血清蛋白量、循环血量等增加的效果。以后制作了专用装置。此种装置的滤过器是用高分子电解质膜制造的。可将分子量45,000以上的物质浓缩。从腹腔到静脉连接成该装置器的无菌封闭  相似文献   

5.
笔者测定了伴有腹水的恶性肿瘤和非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及腹水中的乳酸脱氨酶(LDH)的含量,将两者进行厂比较研究,并对细胞学诊断和腹水中蛋白含量进行了探讨。研究对象是80年4月到82年4月间在日本鸟取县中央医院住院的伴有腹水的患者。其中非癌患者11名(全部是肝硬化),恶性肿瘤患者17名(胃癌7例,肝癌5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2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6.
肝病水肿     
水肿在肝脏病中较为常见,仅次于肾脏及心脏疾患。大多见于肝硬化患者,有时也可见于肝肾综合征及慢性肝炎所致肾小球损害等病人。本文重点概述这些肝病疾患伴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一、肝硬化水肿的发病机制肝硬化时,随其病情进展而易发水肿。肝硬化所致的门脉压增高、低蛋白血症及肾脏血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末期、癌性腹膜炎、慢性肾功不全等病症有时伴有腹水潴留。在以利尿剂为主的内科疗法无效时,可以见到体内循环血浆量不断减少,而腹水继续增加的异常体液分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把腹水直接注入大循环的方法,比较早地被试用。此法不仅把水分单纯转入血循环中,而且由于腹水中蛋白质的输入,使血液的胶体渗透压上升,进而获得抑制腹水产生的预期效果。注入方法:1.将原腹水间歇地或浓缩后注入静脉。2.将管腔器具植入体内。使腹水持续地注入静脉。采用管腔器具使腹水流入静脉内的方法在数十年前已试用,但未普及。可能由于这种器具尽管在构想方面是卓越的,但由于使用的材料、构造上不切合实际,在长时间内涉及至管腔开放等原因,没有获得腹水注入的机能。  相似文献   

8.
腹水多由恶性肿瘤、肝脏、肾脏和心脏等严重疾病所造成的腹腔内体液潴留,是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全身症状恶化的表现。但是,应除外妊娠时的腹部形态变化。对临床医师来说,讨论其形成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下面从腹水的原因疾病、诊断、病理生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肝脏病与饮食提到肝脏病的饮食,普通的观点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膳食。可是,从急性肝炎到肝硬化直到慢性肝功衰竭,其病变是多种多样的,把这些疾病的营养管理一概而论是不恰当的。肝脏是主管全身营养的中心器官,肝脏疾病对机体的代谢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  相似文献   

10.
因肝静脉或肝区下腔静脉闭塞所引起的肝静脉还流障碍的一组综合病症,被称为柏一查氏(Budd-Chiari)综合征。其病因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日本,以下腔静脉膜性闭塞者为多见。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小腿浮肿、腹水、胸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继发性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肝硬化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往往可以合并肝癌。因此,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旭川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采用多肢穿刺灌流法,从两名肝硬化患者切除的部分病变肝脏中,采集约二千万至一亿五千万个正常肝细胞,分散游离后再移植入本人脾脏。这是根据肝细胞再生力强的特点,使其在脾脏中繁殖、成长,成为“第二肝脏”,以用来代替肝脏的代谢功能。一个月后,其中一名患者的移植细胞已在脾脏上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对于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等慢性肝疾病,“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疗法十分推崇。但在食物极其丰富的今天,逐渐发现营养成分的过分摄取反而会使肝脏疾病恶化。  相似文献   

13.
肝脏疾病     
张华 《日本医学介绍》1996,17(7):299-302
肝脏疾病隆弘总体看肝脏病,自7年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以来,对肝脏病的认识有了大大改观。汇总日本肝癌的病因,丙型肝炎约65%,乙型肝炎20%,酒精肝及其它15%。在日本西部,丙型肝炎的发病率更高。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肝癌在逐年递增,肝硬化60%以...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p)值,了解其在各种肝脏病特别是肝癌时出现的意义,并就其临床实用性进行了探讨。对象和方法选择内科住院之肝脏病人213例,健康人23例,共236例。肝病细分:原发性肝癌63例,转移性肝癌23例,肝硬化50例,慢性肝炎45例(非活动型9例,活动型28,例未做活检8例),不合并肝硬化的酒精性肝损害21例,急性肝炎11例。pcⅢp 值的测定是依Rhode 等方法用Roeckst 社制的RIA 药盒。结果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酒精性肝炎合并肝硬化的病例中出现显著高值,把非癌慢性肝损害的pc  相似文献   

15.
据1980年日本肝癌研究组报道,83.5%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存在肝硬化。这是影响肝脏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因素之一。因此,肝癌肝切除术明显受到限制。由于用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现阶段唯一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所以对肝硬化病人进行肝切除必须仔细地选择适应症。另外,肝硬化病人通常有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的危险性。如果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又有肝癌,内科治疗是困难的。但肝细胞癌如能早期被发现,外科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肝脏与DIC     
肝脏与血液凝固及纤溶系统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肝细胞内(除第Ⅷ因子外)几乎产生所有的凝血因子,所以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等严重的肝疾病,因凝血因子产生减少而导致出血倾向。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及脾肿大而出现血小板减少,并且随着肝纤维组织增生,纤溶活性亢进,这两者加剧了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7.
回眸20世纪和展望21世纪 五、肝脏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肝脏的病理生理与功能肝脏的研究 ,必须围绕两个映入视线的病理生理改变———黄疸和肝硬化。就是说 ,要研究为什么肝有损害会出现黄疸 ;要检视为什么肝硬化尸体呈现变硬而且缩小。对于黄疸 ,远自Hippocrates时代就有 4种认识 ,其第 3位的黄疸可能指的便是现在的甲型肝炎。经验上 ,战乱之年必有黄疸流行。然而病毒探索却是未曾考虑。稻田、井户二人 (1 91 6)早年曾致力于Weil病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并获成功。关于黄疸的指标 ,vandenBergh(1 91 6)发明的偶氮反应开创了胆红素定量检查方法 ,堪称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任太行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0):455-455
肝癌多继发于以肝硬化为主的肝损害,预后不良。随着影像学早期诊断的开展,小肝癌的病例增加了。经皮肝穿刺注入无水酒精疗法(PEI)是将具有强大细胞脱水、固定作用的无水酒精,在超声波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肝肿瘤内,使之坏死的治疗方法。本法损伤小,癌肿坏死确实。问题是,治疗后其它部位的复发,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愈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一、适应证和方法PEI适应于肝功能正常、直径在3cm以下、数量在3个以内、超声波能探出肿瘤影像的肝细胞癌。位于肝脏表面的肝癌,如认真操作,亦可适用。肝癌直径大于3cm,肿瘤周围癌性浸润有可能治疗不充分的病例,原则上不适于PEI。禁忌症为:①有腹水和出血倾向;②术中、术后不能平稳渡过者。作者截至1991年10月,用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和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ima.  UA 汪玲 《德国医学》1997,14(1):18-19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腹水和肝肾综合征外常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同时存在肝硬化伴凝血障碍又加重并导致初次出血病死率达15% ̄40%。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一期预防,即防止第一次出血。目前硝酸盐的作用尚在研究,急性出血治疗的标准除所有急症医学措施、加压导管、Terlipressin和Octreotid外,是内镜下硬化治疗。对于二期预防,即防止复发性出血,药物和内镜治疗均有价值,可使用内  相似文献   

20.
以明治大学农学部高桥直躬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发现并分离出原来基本上不增殖并在试管内也难以培养的能使肝细胞增殖的因子(蛋白质)。它是从大白鼠及牛等大量动物身上分离出来的。据说,在人体中也确实存在同样的物质。这种因子,是在肝脏受到损害时,从小肠粘膜分泌的蛋白质。若能分离出人体中同样的蛋白质,便能成为早期发现肝脏损害的线索,进而对肝硬化的预防、治疗也将成为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