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郑耀珍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3):90-9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多脏器衰竭(MOF)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降低病死率。[方法]根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多脏器衰竭的档床特点,对63例老年CHF并发MOF患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63例老年CHF并发MOF中救治存活30例,好转率47.6%,死亡33例,病死率52.4%,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患抢救失败.[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对心脏功能的监护、心衰的护理,控制心衰,是减少或延缓MOF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休息、氧疗、输液护理、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入院、出院和出院1年时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观察两组患者躯体症状、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和社会关系,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且能够长期维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8例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强调药物的作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用药后的反应,出院指导等,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致使动脉系统灌注不足,不能满足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所需要的氧和各种营养物质,而另一方面静脉系统回流受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综合征.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心衰实质上是由于心肌储备力耗竭,从而导致心肌基因表达异常,功能下降,因此它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心力衰竭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视年龄而异.①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多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常见者有完全性大血管错位、永存动脉干、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动脉缩窄、大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②婴幼儿及儿童期常见病因有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24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诱因及其临床表现,便于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方法: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患者分入Ⅲ级组、Ⅳ级组,统计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CHF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 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医院感染。②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受凉,其次是长期使用安眠药、糖尿病、长期卧床、住监护病房等。③肺部感染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肺部Luo音等与心衰症状相似,容易相互掩盖。胸片、血常规、体温、痰培养等指标单项敏感性较低,惟粘痰增多一项敏感性较高。结论:肺部感染是CHF恶化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控制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近几年中、西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进展,明确药物治疗仍是现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西药的“五联疗法”和中药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在心袁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是现时治疗心衰最为普遍用药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疗效显著,将是今后治疗CHF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多种代谢紊乱的中心环节,由于胰岛素代谢异常,导致心肌和骨骼肌能量供应障碍。已有研究表明: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reHeartFailureCHF)可能存在着IR,但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起始剂量为1.25mg,1次/d,1周后增加至2.5mg,1次/d,以后每2周倍增,维持量为5~10mg,1次/d,维持治疗至3~4个月。结果:治疗后97例患者,显效59例(60.82%),有效31例(31.96%),无效者为7例(7.22%),总有效率为91.6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医从性,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复杂综合征。我院于2004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卡维地洛加生脉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HF)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3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超声心动图反x线心脏三位片,在用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结果:倍他乐克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提高,总有效率迭76.2%。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茔剂量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近几年中、西医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进展,明确药物治疗仍是现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西药的“五联疗法”和中药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在心衰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是现时治疗心衰最为普遍用药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疗效显著,将是今后治疗CHF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检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与100个健康人的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血清血尿酸水平在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或可成为判断慢性充血性心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不同血清钠水平患者的预后。方法对CHF合并低钠血症的128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按血清钠水平分为≥130mmol/L及≤129mmol/L2组,比较血清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利尿剂应用前后血清钠的变化与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利尿剂后血清钠≥130mmol/L64例,死亡4例,病死率6.25%;血清钠≤129mmol/L64例,死亡28例,病死率43.7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合并低钠血症严重影响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现代观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充血性心衰是各类心血管病的终末阶段 ,一旦发生心衰预后极差 ,重度心衰死亡率两年内 30 %~4 0 % ,6年内 67%~ 80 % ;轻中度心衰的 5年死亡率2 6% ,存活率比有的癌症更低。1 心力衰竭 (心衰 )的病理生理心血管疾病发展 ,为了代偿逐步降低的心排出量 ,导致体内一系列代偿机制 ,包括神经内分泌 (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的兴奋和激活及心室重塑。早期上述代偿机制可以提高心排血量 ,保持血液正常供应脏器和代谢需要。长时间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产生的一系列反应直接毒害心脏和血管内皮。这些毒害作用使心肌细胞增厚、凋亡、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