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FP阴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肝脏占位性病变以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血管瘤较为多见。由于AFP检测方法的应用,使历来被视为最难诊断的癌症之一的肝癌,变成易诊断的癌症之一。但在临床实践中,对AFP阴性的肝癌要作出最早期的诊断仍较为困难,特别是AFP阴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临床鉴别更为不易。据我院过去统计,AFP阴性肝癌和肝血管瘤及其他肝脏疾病相混淆者,误诊率约为10%。以至于少数早期肝癌患者延误了早期手术时机。今就我院肝胆外科自1984年6月至1985年6月经过B超定位诊断,手术证实之AFP阴性肝癌和肝血管瘤,无选择性地抽取60例(其中肝癌组40例,肝血管瘤组20例)做一对比研究,对AFP阴性肝癌和肝血管瘤进行鉴别,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1984年10月至1994年10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甲胎蛋白、B超、CT、肝血管造影,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但不能鉴别病变性质.拟为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行手术探查95例,与病理不符,误诊为肝癌者34例,误诊率为35.8%。涉及肝良恶性疾病21种。术前修正诊断8例,修正后误诊率为27.38%。 为减少误诊率,笔者认为除作肝定性、定位及各种辅助诊断检查外,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查和肝穿刺可排除肝血管瘤、肝脓肿,并作病理活检,可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14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79例采用血管瘤剜除术 (其中 1例合并有Kasabach -Merritt综合症 ) ,2 9例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5例多发性血管瘤行联合肝段切除术、血管瘤剥离和缝扎术 ,1例采用酒精注射法。结论 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 >6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患者精神负担较重 ,或合并需手术的其他上腹部外科疾病者选择手术切除 ;直径≥ 10cm随访中有增大或术前与AFP阴性的肝癌鉴别困难者应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肝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总结11例肝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4例无不适症状,上腹不适6例,急性腹腔内出血1例;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肝腺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难以与肝癌相鉴别。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居民体检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临床上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逐渐提高。因其体积不随时间变化而明显改变,一般不需要治疗。然而大部分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术前往往难以明确其病变性质,有时不易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因此需要适时的临床干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少见良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不同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发展与演变,以减少误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尤其是明确外科手术指征,进而避免过度治疗。方法:回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3例肝脏少见良性肿瘤病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肝细胞腺瘤4例,炎性假瘤2例,肝脏纤维瘤、肝脏神经鞘瘤、肝脏髓脂肪瘤各1例)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11例患者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压迫胃肠道引起的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术前影像学检查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1.2%(22/43),最易误诊为肝癌。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31例,腹腔镜手术12例)。手术平均时间(195.5±80.3)min,手术平均出血量(419.7±362.3)mL。7例(16.3%)术后输血,平均输血4 U。术后3例(7.0%)出现并发症(1例胆汁漏,1例肺部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感染发热),无再手术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3~17 d。与开腹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468.4 mL vs.287.5 mL,P=0.027)、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7.7 d vs.6.2 d,P=0.040),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7.6~77.5个月,期间未见肿瘤复发,11例术前有症状患者中10例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较低,最易误诊为肝癌,影像组学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应充分认识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特征,避免误诊。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推荐使用腹腔镜肝切除。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避免过度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治疗选择,提高肝脏良性肿瘤的外科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例FNH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式,并随访疗效。结果男性患者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3岁。2例有临床症状,术前确诊7例(58.3%),其中通过CT/MR确诊4例,肝穿刺活检确诊3例,误诊为肝癌1例(8.3%)。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最长随访5年无复发。2例患者保守治疗,随访2年肿块无增大。结论CT/MR对FNH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穿刺活检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与肝门部良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索CA19-9和癌胚抗原(CEA)对HCCA与肝门部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胆道外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前诊断为HCCA并行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经病例证实54例为HCCA,11例为肝门部良性疾病。比较HCCA患者和肝门部良性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A19-9和CEA对HCCA与肝门部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HCCA组患者的年龄,以及血清CA19-9、CE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BILT)和直接胆红素(BILD)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但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病程、临床表现(包括黄疸、腹部不适、发热及体质量下降)、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KP)水平,以及各影像学表现(包括肝门肿物、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及胆囊侵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和CEA的ROC曲线结果表明,CA19-9为233.15 U/m L时,灵敏度为56%,特异度为91%;CEA为2.98 ng/m L时,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90%。结论对于HCCA与肝门部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高龄且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者恶性可能性大,如果同时伴有CA19-9233.15 U/m L、CEA2.98 ng/m L更应警惕HCC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成人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检索、复习中文期刊数据库中肝囊性淋巴管瘤的文献。结果:笔者收治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入院诊断分别为肝囊性占位和肝囊肿;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肝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肝囊性淋巴管瘤;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治疗满意。检索1984—2017年期间国内共报道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入院诊断肝囊淋巴管瘤2例(2/6);其他均误诊(4/6),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后明确诊断,术后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肝囊性淋巴管瘤为临床罕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为肝囊肿及其他囊性疾病;MRl有助于鉴别诊断;有明确症状、体征或不能排除恶性的患者应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肝癌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发热在肝癌患者中比较常见,但以发热甚至高热为首发或唯一表现的肝癌(简称为发热型肝癌)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酷似肝脓肿,易误诊误治。1发热型肝癌临床特点Lin等~([1])通过回顾性分析台湾地区近12年以细菌性肝脓肿收治入院的32,454患者,发现有698例(2.15%)最终确诊为肝细胞性肝癌,其中男女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为29例患者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2例,31~65岁,原发性肝癌15例,肝血管瘤8例,结直肠转移性肝癌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结果:12例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4例行左半肝切除术,病变局部不规则性切除术11例,两个以上部位联合切除2例。手术时间平均(111.0±42.2)min,手术出血量平均(133.1±196.9)ml,术后平均住院(6.2±1.6)d。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2例、胆漏1例。无术后腹水、肝功能衰竭发生。3例原发性肝癌、1例结直肠转移性肝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后续射频消融、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后生存至今。肝脏良性疾病术后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把握手术适应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例FNH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方式,并随访疗效.结果 男性患者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3岁.2例有临床症状,术前确诊7例(58.3%),其中通过CT/MR确诊4例,肝穿刺活检确诊3例,误诊为肝癌1例(8.3%).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最长随访5年无复发.2例患者保守治疗,随访2年肿块无增大.结论 CT/MR对FNH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穿刺活检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 对上海中山医院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33例术前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探讨影像学检查、肿瘤相关抗原、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以及手术探查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33例手术病例中有8例系其他肝门部梗阻性疾病被误诊为肝门胆管癌,误诊率占所有手术的24.2%。这8例被谋诊患者中,包括肝门胆管癌栓3例,特发性良性狭窄2例。咀囊管癌累及肝总管1例,胆囊管残株癌1例,肝外胆管结核1例。结论 虽然有较多的方法可用于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但临床误诊率仍较高。我们建议对所有肝门胆管癌病人.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均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F  Wang K  Yan ZL  Zhang XF  Li J  Dong H  Cong WM  Shi LH  Shen F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1):1621-1624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69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6例,女性123例,男女比例1∶2.7;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45岁;病史2 d~16年,平均0.54年.结果 本组169例患者中,96例(56.8%)肿瘤见于肝右叶,149例(88.2%)呈单发.术前确诊率为13.6%,119例(70.4%)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MRI鉴别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高于CT(x2=5.508,P=0.019).16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1例行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术.1例术后肝创面出血,3例术后胸腔内大量积液,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均证实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全组随访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MRI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病瘤的主要方法.治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速度等,肿瘤最大径>5 cm、有临床症状、肝肿瘤位于肝中叶或尾状叶及生长速度较快者,均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PEComa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肝脏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情况、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患者中女16例,男7例,中位年龄为50岁;肿瘤直径4.6(1.0~22.5)cm,以单发为主(87.0%),8例位于左半肝,11例位于右半肝,1例包含左、右半肝,1例位于尾状叶,1例肝、肾多发,1例肝、腹膜后多发,术前仅4例诊断为PEComa。Melan-A、HMB-45和SMA阳性率分别为92.9%(13/14)、85.7%(12/14)和76.9%(10/13)。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后出院,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肝脏PEComa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肝脏肿瘤,多为良性,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依赖于术后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术前能够确诊的良性PEComa可定期复查或保守治疗,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耀2005 年收治的39 例FNH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17 例,女性22 例,年龄21耀47 岁.主要病史为:慢性腹部隐痛或胀痛14 例,发现腹部包块4 例,无症状而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区占位性病变18 例.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33 例,腹腔镜下活检1 例,2 例细针穿刺病理证实后行微波消融,3 例活检后未予以治疗.本组患者随访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本病病程良性经过,预后良好.诊断明确,症状无或者轻微,可以定期随访.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肿物巨大,压迫症状明显,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或者肝腺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总结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误诊的经验,提高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而剖腹手术者627例,31例(4.9%,31/627)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其中肝局灶性增生性结节9例,肝硬化结节8例,肝再生结节5例,肝炎性结节5例,肝腺瘤样增生增节4例。结论应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进行诊断,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可增加诊断的正确性,肝动脉造影对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对HBsAg(一)和AFP阴性或定量低于200ng/mL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最好术前行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肝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疾病,巨大的囊肿或有临床症状的囊肿或因腹腔其他疾病需手术时,可对患者实施肝囊肿手术。2008-01—2015-01间,我院对25例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9~74岁,平均52. 19岁。11例因胆囊结石术前常规彩超检查而发现肝囊肿; 14例有上腹不适或隐痛,食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液中XAGE-1b mRNA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集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3例肝硬化患者、34例良性肝病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XAGE-1b mRNA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健康人血液中XAGE-1b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3.72(0.93,10.2)×10-5、0(0,0.56)×10-5、0(0,0)×10-5、0(0,0)×1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肝硬化患者表达量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良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8.385×10-7为最佳临界值,XAGE-1b mRNA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9.8%,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77.9%.肝癌患者的阳性率为80.0%,肝硬化患者的阳性率为30.4%.结论XAGE-1b mRNA可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并有利于肝癌、肝硬化、良性肝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肝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自1953年Pack首例报道肝脏炎性假瘤以来,世界文献中已陆续报道35例。肝脏炎性假瘤是以一个包块的形式发生在一个局限的肝段或肝叶内,基本病理特征为一炎性增生肿块。在临床和影象上很难与肝癌相鉴别,术前多误诊为肝癌。从35例文献报道中术前均误诊为肝癌,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发现10例肝脏炎性假瘤,其中前5例术前误诊为肝癌,由于加强了对这类病变的认识,后5例术前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附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