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引起肺癌细胞(LC-6)死亡的机制。方法:应用原位细胞毒性分析、DNA解降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测定的动态分析。结果:rhTNF作用于肺癌细胞(LC-6)数小时后,引起细胞核DNA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断,说明肺癌细胞(LC-6)以细胞凋亡的方式死亡,并且细胞凋亡的程度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单纯应用放线菌素D后则肺癌细胞(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作用于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EC-1)的效应与机制. 方法: 应用细胞记数、DNA降解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电镜观察和细胞周期测定rhTNF-α作用后MEC-1细胞的凋亡状况. 结果: rhTNF-α作用于MEC-1细胞后,导致细胞存活数目减少,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基因组DNA分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梯形条带;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形态学观察细胞核皱缩,染色质边集. 结论: rhTNF-α是通过MEC-1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蛋白诱导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作用和意义。方法HepG2细胞经重组人可溶性TRAIL蛋白处理后,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TRAIL蛋白对HepG2的作用存在较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其最佳作用剂量和最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 000 ng/ml和24h;1 000 ng/ml的TRAIL蛋白作用24 h后,HepG2肝癌细胞的存活率降至45%,凋亡指数达51%。结论TRAIL重组蛋白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杀伤一定量的HepG2肝癌细胞,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抗肝癌新药。 相似文献
4.
5.
软脂酸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脂酸(PA)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PA对细胞生存力的影响.用Trypan blue法检测细胞死亡率;流式细胞记数仪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重染色定量检测早期凋亡及Bcl-2/Bax的表达.结果在人HepG2细胞系中PA诱导了时间相关性细胞死亡和剂量依赖性的细胞生存能力下降;PA诱导了HepG2细胞随处理时间而增加的早期凋亡,PA处理后HepG2细胞中Bcl-2/Bax的比值下降.结论PA能诱导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尽管TRAIL对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诱导凋亡作用,但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系均对TRAIL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c-FLIP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8低表达可能是HCC细胞系耐受TRAIL的主要机制,NF-κB途径的激活及死亡受体的表达不足也参与了这一耐受过程。化疗药物及其他一些生物制剂联合TRAIL可以改变HCC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TRAIL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尽管TRAIL对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出强大的诱导凋亡作用,但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系均对TRAIL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c-FLIP的过度表达及Caspase-8低表达可能是HCC细胞系耐受TRAIL的主要机制,NF-κB途径的激活及死亡受体的表达不足也参与了这一耐受过程。化疗药物及其他一些生物制剂联合TRAIL可以改变HCC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TRAIL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白杨素提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肝癌细胞 HepG2 凋亡的能力,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白杨素以不同浓度 (10、20、40 μmol/L) 单独或联合 TNF-α(10 ng/mL) 处理 HepG2 细胞后,于普通及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获得细胞死亡的定性资料;流式细胞术检测 sub-G1 峰,分析峰值变化规律,获得细胞死亡的定量资料;并以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凋亡标志蛋白 caspase-3、caspase-8 和 PARP 原蛋白和相应的裂解产物的变化情况及凋亡抑制蛋白 Bcl-xL、cIAPs、xIAP、cFLIP 的时间-效应变化规律。结果 形态学观察可发现白杨素联合 TNF-α处理 HepG2 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出现明显的死亡数量增加,而单独白杨素组、TNF-α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减少 (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 sub-G1 的定量资料也支持这一结果,联合处理组 sub-G1 值随着白杨素剂量增加而增大,最高达到 (27.84±0.5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Hochest 33342 荧光染色在联合处理组可观察到明显的核固缩细胞增加;Western blotting 检测到凋亡标志蛋白 caspase-3、caspase-8 和 PARP 原蛋白减少、相应的活化裂解片段出现;全 caspase 酶抑制剂 z-VAD-fmk 可有效抑制联合处理组 HepG2 细胞死亡、sub-G1 峰消失比值减少,阻止凋亡标志蛋白 caspase-3、caspase-8 和 PARP 的活化降解;TNF-α 引起的凋亡抑制蛋白 cFLIP-1 表达量增加,随联合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Bcl-xL、xIAP 等其他凋亡抑制蛋白没有明显改变。结论 白杨素能够有效提高 TNF-α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的能力,NF-κB 调节的凋亡抑制蛋白 cFLIP-1 表达减少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骨肉瘤OS-73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探寻骨肉瘤临床化疗的斯方案。方法:将TRAIL应用于体外培养的骨肉瘤OS-732细胞,采用MTr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细胞形态改变,扫描及透射电镜在亚细胞形态上证实凋亡细胞。结果:不同浓度TRAIL作用下,细胞抑制率问差别十分显著(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骨肉瘤细胞凋亡。结论:TRAIL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T比色法研究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562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hTNFα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时相和剂量依赖关系。rhTNFα与HL60和K562细胞分别培养12h,抑制率仅有6.2%和4.3%。当作用时间延长到24h时,抑制度分别达到55.4%和47.1%。rhTNFα的用量由0.04μg/2×105细胞增加到5μg/2×105细胞时,对HL60和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也分别由16.8%和6.4%增长到77.1%和59.3%。上述两种依赖关系的实验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处理,有显著性差异。rhTNPα同抗肿瘤药Vp16合用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有叠加作用。rhTNFα加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培养体系后,对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L)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当rhTNFα为1μg/5×105白血病细胞时,对CFU-L的抑制率可达4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伽玛(γ)射线影响人垂体瘤细胞细胞周期和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得稳定生长垂体瘤原代培养细胞株,根据不同照射剂量分为4组照射组,分别接受中心剂量为2、5、8.22、13.33 Gy,设立对照组,剂量为0,照射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中心剂量2 Gy照射后细胞周期、凋亡率和c-myc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中心剂量分别为5 Gy和8.22 Gy时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p16蛋白表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为13.33 Gy时,S期细胞增多,p16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一定剂量的伽玛射线能够改变细胞周期,促进垂体瘤细胞进入凋亡,抑癌基因p16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促进垂体瘤细胞进入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联合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单用及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途径.方法:细胞培养24 h后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rmhTNF组,C组为5-FU组,D组为rmhTNF 5-FU组),加入相应药物后继续培养72 h,应用TUNEL法检测4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组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①TUNEL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药物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胞浆Cyt-C释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药物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S期细胞明显减少,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rmhTNF可诱导BGC-823细胞凋亡,增加5-FU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腺病毒介导的p16对胆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p16基因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重组体腺病毒p16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用Ad-LacZ进行重组体腺病毒转导效率的检测,发现当MOI为100以上时,重组体朱病毒可使90%以上的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被转导,用RT-PCR方法检测,在胆管癌QTBC939细胞系中p16呈低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p16在胆管癌QBC939细胞系中高效表达,重组体朱病毒介导的p16在QBC939细胞中表达,能抑制QBC939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计数和细胞DNALadder,证实p16能诱导QBC939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结论 p16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1):10-13
目的研究苦参素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5mg/ml、1mg/ml、2mg/ml、4 mg/ml、8 mg/ml的苦参素作用HepG2细胞24h、48h、72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合适浓度(0.5mg/ml、1mg/ml、2mg/ml、4mg/ml)苦参素作用HepG2细胞48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real-time qRT-PCR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im mRNA表达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0.5mg/ml、1mg/ml、2mg/ml、4mg/ml、8mg/ml苦参素作用HepG2细胞不同时间后,各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0.5mg/ml、1mg/ml、2mg/ml、4mg/ml苦参素作用后,各实验组HepG2细胞凋亡率增加,促凋亡蛋白Bim mRNA表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苦参素可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提高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含有人p16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鉴定.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p16基因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利用PAdEasy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然后通过脂质体将正确重组体包裹并转染293T细胞,并在其中包装扩增病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 利用穿梭质粒中所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对病毒滴度和感染效率进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p16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病毒滴度达6.1×1010pfu/ml,对人成纤维细胞有较强感染能力.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含人p16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6.
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中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与原发性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刷落细胞中检测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代替手术标本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在纤维支气管毛刷脱落细胞中采用PCR-电泳-紫外成像条带密度扫描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对照,检测及分析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病灶侧与其相对正常侧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的情况。结果: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率在肺癌患者相对正常侧毛刷脱落细胞中0(0/19),在病灶侧毛刷脱落细胞中35.5%(11/3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小细胞肺癌(SCLC)标本中丢失率为0(0/7),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本中丢失率为50%(11/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相关。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病灶处毛刷脱落细胞检测p16基因外显子2丢失率可代替手术标本以协助术前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在87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内检测P16蛋白、HBxAg及p16mRNA。结果:在87例中,16例P16蛋白和19例p16mRNA阳性,分别占18.4%和21.8%。在53例癌旁肝组织中,32例P16蛋白和33例p16mRNA阳性,分别占60.4%和62.8%。在HBxAg阳性的70例中,9例P16蛋白阳性,HBxAg阴性的17例中,7例P16蛋白阳性。结论: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p16表达减少有关,HBVx基因表达产物可能参与p16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16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ESC中p16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它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64例ESC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47.7%,在53例癌旁鳞状上皮的阳性率为67.9%;高、中、低分化ESC中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4.8%、45.5%和25.0%;在早中期和晚期ESC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4.6%和38.5%;20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5.0%,而45例不伴淋巴结转移病例p16蛋白的阳性率为60.0%;生存期1a及以上组p16蛋白阳性率为63.0%,显著高于1a以下组的26.7%(P<0.05)。结论p16基因的丢失或突变与ESC发生关系密切,而且p16蛋白与ES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16蛋白的检测可作为ES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16和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其30例胃正常组织中p16和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16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1.7%,低于胃正常组织中的73.3%(P<0.01);p16在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高于有高、中分化、Ⅲ~Ⅳ期患者(P<0.05和P=0.05).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8.3%,高于在胃正常组织中的0.00%(P<0.01);HER-2蛋白在高、中分化、有远处转移和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高于低、未分化、无远处转移和Ⅰ~Ⅱ期患者(P<0.05~P<0.01).p16和HER-2蛋白阳性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p16蛋白的失表达和HER-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的转移进展有关,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