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研究九里香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制备薄层、反复硅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2),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4),川陈皮素(5),香草酸(6),咖啡酸乙酯(7),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8),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9),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0),山柰酚(11)。结论:3,4,6,9,10为首次从九里香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显脉羊蹄甲中查耳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显脉羊蹄甲茎中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显脉羊蹄甲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查耳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紫铆花素-4-甲醚(1),异甘草素(2),紫铆花素(3),异甘草素-2'-甲醚(4),2',4'-二羟基查尔酮(5),异甘草素4-甲醚(6),4-羟基-2',4'-二甲氧基查尔酮(7).结论:化合物1,3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4)
目的:研究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洋蒲桃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洋蒲桃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醛(1)、白桦脂醇(2)、白桦脂醛(3)、白桦脂酸(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5,7-二羟基-6-甲基二氢黄酮(7)、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二氢査耳酮(8)、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9)、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10)、5,7-二羟基二氢黄酮(1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2)、2'-羟基-4',6'-二甲氧基-3'-甲基査耳酮(13)、对羟基苯甲醛(1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线草内酯(Ⅰ),呋喃二烯酮(Ⅱ),羽扇豆醇(Ⅲ),24-羟基羽扇豆醇(Ⅳ),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Ⅴ),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Ⅵ),7-甲基柚皮素(Ⅶ),刺木骨苷B1(Ⅷ),3,4-二羟基苯甲酸(Ⅸ),棕榈酸(Ⅹ),β-谷甾醇(Ⅺ)。结论除化合物Ⅴ和Ⅵ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酸模叶蓼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1)、2',6'-二羟基-4'-甲氧基查耳酮(2)、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3)、3-甲氧基槲皮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2)、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13)、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4)、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半乳糖苷(15)。结论化合物3~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黄药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黄药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正二十酸单甘油酯(2),1,7-bis-(4-hydroxyplaenyl)-1E,4E,6E-heptatrien-3-one(3),山萮酸(4),去甲基山药素Ⅳ(5),2,3'-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6),黄药子素B(7),黄药子素D(8),阿魏酸二十二酯(9),7-bis-(4-hydroxyphenyl)-4E,6E-heptadien-3-one(10),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12),原儿茶酸(13),腺苷(14).结论:化合物2~4,6,9,10,12,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思茅豆腐柴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民族药物思茅豆腐柴(Premna szemaoensis Pei)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 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2),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醇(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醇(4),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6),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醇(7)。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思茅豆腐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方法: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报道从白花蛇舌草全草中分离得到另外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1),3-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2),2-甲基-3-甲氧基蒽醌(3),2,6-二羟基4-甲氧基-3-甲基蒽醌(4),异高山黄芩素(5),2',4',5',5,7-五羟基黄酮(6),七叶内酯(7),丝石竹酸(8).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掌叶苹婆Sterculia foet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1),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芹菜素-6,8-二葡萄糖碳苷(4),葛根素(5),5,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6),5,7,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结论: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掌叶苹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白木香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木香叶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1),洋芹素-7,4'-二甲醚(2),木犀草素-7,3',4'一三甲醚(3),异紫堇啡碱(4),对羟基苯甲酸(5),正三十二(烷)醇(6),正三十一烷(7),α-豆甾醇(8),表木栓醇(9),木栓烷(10),木栓酮(11),芫花素(12),5,4'-二羟基_7,3'-二甲氧基黄酮(13).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亚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亚麻根Linum usitatissimum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vanillic acid,1),丁香酸(syringic acid,2),黄嘌呤(xanthine,3),牡荆苷(vitexin,4),异香草醛(isovanillin,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1,2-二苯乙烯[(E)-3,3'-dimethoxy-4,4'-dihydfoxystilbene,6],2-甲氧基对苯二酚-4-β-D-吡喃葡萄糖苷(tachioside,7),β-谷甾醇和豆甾醇(8和9)混合物,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chloride,10).结论:化合物1~3,5~7,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荜茇三氯甲烷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荜茇用95%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正丁醇萃取,对三氯甲烷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6个酰胺类生物碱,3个倍半萜,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1),3-(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2),胡椒酸(piperoic acid,3),3',4,-dihydroxy-biabola-1,10-diene(4),eudesm-4(15)-ene-1β,6α-diol(5),7-epi-eudesm-4(15)-ene-1',6β-diol(6),几内亚胡椒胺(guineesine,7),胡椒碱(piperine,8),胡椒酰胺(pipericide,9),2E,4E-dienamide(10),(2E,4E,8E)-N-isobutylhenicosa-2,4,8-trienamide(11),荜茇明碱(piperlonguminine,12),胡椒酸甲酯(methyl piperate,13).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荜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对叶豆Cassia alata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应用1DNMR,IR,UV,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素(1),山柰酚(2),槲皮素(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葡萄糖-(6→1)-O-葡萄糖苷(6),17-羟基三十四烷(7),正三十二烷醇(8),正三十醇(9),棕榈酸二十六酯(10),硬脂酸(11),棕榈酸(12).结论:除化合物1,2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对叶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无梗五加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oleanolic acid-3-O-6'-O-methyl-β-D-glucumnopyranoside(1),22-α-hydroxychiisanogenin(2),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momordin Ib 3),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 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5),ehiisanogenin(6),(-)-芝麻脂素[(-)-sesamin 7],胡萝卜苷(daucosterol 8),β-谷甾醇(β-sitosterol 9).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假奓包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2)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假奓包叶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在抗菌药理活性跟踪下,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运用波谱分析法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醚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1)、槲皮素(2)、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3)、洋芹素-7-O-新橙皮苷(4)、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5)、没食子酸(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假爹包叶属植物中得到,并有一定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活性;化合物6还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云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风毛菊属植物云木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2),3,5-二甲氧基4一羟基苯甲醛(3,5-dimethoxy-4-hydroxy-benzalde-hyde,3),3,5-二甲氧基_4.羟基苯乙酮(3,5-dimethoxy-4-hydroxyacetophenone,4),ethyl 2-pyrrolidinone-5(s),carboxylate(5),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aidehyde,6),棕榈酸(palmitic acid,7),丁二酸(succinic acid,8),葡萄糖(glucose,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2,4,5,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5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柘木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柘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NMR,MS等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13α,14β,17α)-7,24-二烯-3-乙酰羊毛甾醇(1),粘霉烯醇(2),蒲公英萜酮(3),槲皮素(4),山奈酚(5),异鼠李素(6),香豌豆酚(7),3'.甲氧基奥洛波尔(8),花旗松素(9),柑桔素(10),草大戟素(11),1,3,6,7-四羟基口山酮(12),5,7-二羟基色原酮(13).结论:化合物1-3,6,13为首次从柘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8.
苦豆子酚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苦豆子的酚性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和各种色谱方法对苦豆子95%乙醇提取物的非生物碱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1),紫铆因(2),7,3',4'-三羟基黄酮(3),7.羟基-3',4'-二氧亚甲基异黄酮(4),紫铆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番石榴酸(6)和7,3',4'-三羟基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研究 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产白花前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α-D-ghcopyranose-1-hexadeeanoate(1),D-mannitol monohexadecanoate(2),腺苷(adenosine,3),丁酸(butyric acid,4),eleutheroside B_1(5),apiosylskimmin(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