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继政 《吉林医学》2015,(6):1184-118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11例ES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等因素。结果:11例ESS中,低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2例,光镜下9例呈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构成,细胞密集,核分裂少见,细胞异型不明显,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并伴有较多的螺旋小血管;2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HGESS/UES),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浸润性生长,伴坏死,小血管减少/或无。结论:ESS是女性生殖道很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恶性度相差很大,术前常误诊为平滑肌瘤,确诊主要靠临床病理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综合分析,CD10可作为ESS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6例ES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低级别ESS(LG-ESS)18例,高级别ESS(HG-ESS)8例,并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E1/AE3、CD10、h-caldesmon、Des、ER和PR在26例ES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6例ESS患者平均年龄(50.81±11.51)岁,肿瘤直径0.5~24.0 cm。其中Ⅰ期17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异常阴道出血、月经紊乱和盆腔包块,主要治疗方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7%、91.3%、91.3%。其中Ⅰ+Ⅱ期HG-ESS患者与Ⅲ+Ⅳ期HG-ESS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G-ESS组织与HG-ESS组织AE1/AE3、CD10、h-caldesmon、Des、ER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G-ESS组织...  相似文献   

3.
周睿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49-150,F0003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前列腺肉瘤样癌进行光镜、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54岁,因排尿困难3个月,CT示:前列腺癌侵犯直肠和膀胱行前列腺及膀胱全切术.大体:前列腺包裹膀胱出口并形成结节突入膀胱腔内.镜下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呈梭形、核大、深染、胞质轻度嗜酸性、可见小核仁、奇异核,多核及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AE1/AE3和CD68散在阳性,Vim片状阳性,PSA、PAS、P504S、S-100、CDI 17、CD34、SMA均阴性.结论 前列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并应与前列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黄祥杰  蒙念龙  代爱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02-102,121,F000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子宫原发性ES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可以伴有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有纤维样分化等。免疫组化:CD10(4/4)、Vim(4/4)、ER(2/4)、ER(1/4)为阳性,inhibin(1/4)为阳性,其他如SMA、CK、Des、S100、LCA、CD117均为阴性。结论ESS是一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可能具有多样成分分化,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和一系列免疫组化抗体标记综合分析,需与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平滑肌肿瘤、血管周上皮样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徐国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61-4863
目的 探讨黏液型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例黏液型软组织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病理切片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黏液型软组织肉瘤镜下肿瘤组织均有明显黏液样间质背景,间质小血管丰富,肿瘤细胞呈梭形、星形、小核仁,轻中度异型性.结合免疫组化,1例为黏液型纤维肉瘤(低级别),Vim(+),Ki67(20%+);1例为黏液型脂肪肉瘤(高分化),Vim(+),S-100(+),Ki67(5%+);1例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S-100(++),Ki67(15%+),HMB45(+).结论 黏液型软组织肉瘤在形态学上经常较为良善或为低级别,但其临床预后较差,较易与黏液型良性软组织肿瘤混淆,故早期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性质,有助于临床治疗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DIO均为阳性,h-钙调结合蛋白(h—caldesmon)均为阴性;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Vim、ER、PR均阳性,性索成分d—inhibin、CD99均阳性;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PR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需要与由间质细胞增生引起的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姝娇  李世君  赵蒙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1055-1057,F000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中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 8例,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 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镜下LGESS的肿瘤细胞大部分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肿瘤细胞呈舌状或弥漫浸润肌层。有部分病例伴多成分分化(4例伴平滑肌分化,2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纤维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 m(10/10)、CD10(10/10)、PR(7/10)、ER(4/10)、SMA(5/10)、Des(5/10)、CK、EMA、S-100、CD34、LCA均(-)。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伴发多成分分化,以平滑肌分化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多见;并发肿瘤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肿瘤预后与多成分分化的数量及类型关系不大;肿瘤有无浸润及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ESS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察PSA、34βE12、p63、p504S在不同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BPH、5例LGPIN、3例HGPIN、8例AAH、7例PAH均有34βE12、p63、PSA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504S在8例前列腺癌和3例HGPIN中具有较好阳性表达.结论 尽管PSA、34βE12、p63、p504S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在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和根治性前列腺标本中意义不如在穿刺活检中那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曹志星 《医学综述》2013,19(14):2684-2685,2689
目的研究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LGESS患者采取常规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观察,探讨LGESS诊断要点。结果肿瘤由增生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细胞呈卵圆形,弥漫性分布;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或性索样等成分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10、雌激素受体等的表达多为阳性。结论LGESS的肿瘤组织可向多种成分分化,有多种免疫组化表达特征,诊断时应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卵巢原发性ESS,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右侧卵巢,边界不清。组织学可见肿瘤细胞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呈结节状或巢状,瘤细胞体积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梭形,细胞核卵圆或圆形;胞浆少。网染显示纤维包绕每个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10、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波形蛋白(vimentin)呈阳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部分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10%,肿瘤细胞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PCK)、α-抑制素(α-inhibin)、S-100、CD99、结蛋白(Desmin)、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PLAP)、CD117、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病理诊断:卵巢低度恶性ESS。结论卵巢原发性ES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有其较特异的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在排除子宫原发性ESS侵及卵巢后,其需要鉴别的常见肿瘤包括性索-间质肿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常用于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指标有CD10、ER、PR、PCK、SMA、α-inhibin、S-100、CD99、Desmin、CD117、ki-67等,其中CD10、ER、PR、PCK、SMA对该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佟晓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2):175-177,F0004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2例子宫外原发性ESS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例子宫外原发性ESS的光镜下组织形态均显示瘤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数<10个/10HPF,间质小血管丰富,其中1例伴有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CD10、PR、ER均( ),EMA、S-100、LCA均(-)。结论:子宫外原发性ESS非常少见,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达提示可能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瘤细胞来自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12.
赵雨占  高立永 《河北医学》2010,16(10):1230-1232
目的:探讨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肛管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为直肠出血、肛门疼痛及肿块形成。瘤细胞呈上皮样、梭形,部分区域见透明样肿瘤细胞,细胞形态明显异型,可见大的嗜酸性核仁,核分裂像易见,并见病理性核分裂像,部分胞质内见黑色素。瘤组织呈巢状、条索状、腺泡状排列。肿瘤细胞表达V imetin、Melan-A、S-100、HMB-45。结论: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邵素英 《中外医疗》2011,30(32):6-6,8
目的明确乳腺肌上皮癌的病理特点及病理鉴别诊断,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1例乳腺肌上皮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细胞P63、细胞角蛋白、CD10、平滑肌肌动蛋白及波形蛋白均阳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癌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肤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例皮肤ES患者的资料,运用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细胞学涂片和病理学组织学特征。结果:本组肿瘤全部原发于皮肤,肿瘤呈结节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又由两种细胞组成,大部分为多角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嗜酸性,少部分为呈胖的梭形,象纤维母细胞样,常围绕在结节周围,结节中央常有坏死。免疫组化示: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均强阳性,S100,CD34弱阳性,CD20、CD3核可疑阳性,其余多项免疫组化结果均呈阴性。结论:ES少见且形态复杂多变,只凭光镜容易误诊,肿瘤细胞学对其诊断无特异性,需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ES预后差,患者常需行肿物扩大甚至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特点、治疗、结局和预后.方法 1983-2005年,共70例ESS患者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其中51例完成治疗及随诊.回顾性记录上述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学及生存信息,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ESS为70例,占所有子宫肉瘤的44.3%(70/158).平均年龄43.5岁.不正常阴道出血和子宫增大是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26例(37.1%)患者术前通过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在51例完成了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37例为低度恶性ESS(LGESS),14例为高度恶性ESS,后者目前命名为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34个月,5年生存率为8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为LGESS( P <0.0001)、手术时切除双侧卵巢( P <0.0001)及术后给予辅助治疗( P =0.0013)可延缓复发,病理学类型为LGESS可明显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P <0.0001);但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病理学类型( P <0.0001)和手术时行双卵巢切除( P =0.002)是影响DFS的独立因子.结论 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体恶性肿瘤,诊断性刮宫可提高术前诊断率.LGESS和UES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在治疗上也应区别对待;肿瘤的病理分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组织起源、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1例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结果:90.3%GIST发生在胃和小肠,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3.5%及87.1%。HE染色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难以鉴别,须依靠免疫组化染色。结论:GIST可能起源于卡哈尔细胞或向卡哈尔细胞分化,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前列腺疾病组织形态特征,免疫表型,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复习125例前列腺疾病的HE切片,部分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良性病变105例,恶性肿瘤20例.结论 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对其中组织形态较典型的7例作抗结蛋白、抗肌红蛋白、抗S-100蛋白抗体及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免疫组化7例中阳性者抗结蛋白5例,抗肌红蛋白8例,NSE4例,S-100蛋白均为阴性。作者结合文献复习提出了该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并对其组织发生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8例E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高度恶性、低度恶性各4例。临床分期为:Ⅰ期3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行全身静脉化疗,其中2例行腹腔化疗,2例行髂动脉栓塞化疗,1例行孕激素治疗。随访2例死亡。结论 ESS恶性程度与预后关系密切,治疗以手术为主,综合运用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为低度恶性,侵及子宫浆膜层及宫颈,双侧卵巢可见转移,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及下腹部胀痛、腹部包块,病理形态学见肿瘤细胞巢随意穿插于平滑肌细胞束或卵巢间质之间,呈不规则形舌状及岛状浸润,瘤细胞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波形蛋白阳性,共同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结蛋白、细胞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弱阳性,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抑制素、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Kit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外周神经标记蛋白(S-100)阴性。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中年妇女,预后良好。根据组织学表现,结合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