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病人长期输注化疗药物,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药物对周围血管的破坏,以及化疗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但在临床维护过程中也逐渐出现如局部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局部过敏、穿刺点局部感染、导管移位等问题。若处理不当,影响导管使用寿命,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我科2003年5月,2004年5月共施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5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置留时间长,在肿瘤患者中广泛应用。临床上化疗药物应用时,常需输注止吐药、护肝药等辅助治疗药物,考虑到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临床多应用双通道静脉给药,但若另外建立外周静脉通道,不仅增加静脉负担,易导致静脉炎,还限制患者活动。我科于2012年9月至2013年年5月对不使用化疗泵持续输注的患者置入单腔PICC导管,对使用化疗泵持续输注的患者置入双腔PICC导管。通过临床观察,对比双腔PICC导管与单腔PICC导管的优缺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该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直观下置管,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可有效或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血管坏死的危险,同时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导管维护方便,可提高生活质量。而PICC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对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有密切关系。自2004年1月以来,我科对250例肿瘤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应用了PICC,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细软导管放置到上腔静脉并留置一段时间,这样输注的药物直接到达中心静脉,避免了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通常适用于持续静脉输注化疗药物、长期输注静脉高营养药物,以及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PICC 与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 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 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126例颅脑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置管进行静脉输液。结果:经临床观察,PICC置管既保证病人按时用药,又减少了用药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结论:PICC置管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又简单易学的静脉置管方法,既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126例颅脑病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置管进行静脉输液.结果:经临床观察,PICC置管既保证病人按时用药,又减少了用药所致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结论:PICC置管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又简单易学的静脉置管方法,既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1],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与局部组织坏死,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中唯一可由护士完成的穿刺操作[2]。尽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辅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临床的使用情况,为MST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进行常规PICC置管和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管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技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穿刺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时出血情况,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拔管原因,了解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43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50例,对照组28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而两组置管时出血量和拔管原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辅助穿刺技术能解决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PICC置管,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留置时间,降低PICC导管使用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适应证广和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可以满足肿瘤患者长期静脉化疗的需求[1]。但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引起并发症,迫使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就PICC管路安全维护模式构建的实施和PICC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置管后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肿瘤。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住院时间久,为保护患者的静脉,通常我们采用PICC置管后再经导管行药物治疗,减轻每日穿刺所带来的皮肉之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化疗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亦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对69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炎采用我院中药制剂室调制的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取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平均留置时间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肿瘤化疗病人行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痛苦,由于血管的损害,往往影响病人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科从2004年3月开展PICC置管(经外周浅静脉置管于中心静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33~79,平均56岁。均是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应用PICC导管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导管移位的对策,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对189例应用PICC导管病人穿刺时操作进行评估,重点对7例导管位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89例置管,发生导管移位7例,其中5例误入颈内静脉,2例滞留在外周静脉;经在X线调整位置后,6例前端位于上腔静脉。结论:熟练掌握刺穿技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病人相关知识的宣教,可避免或减少应用PICC导管位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PICC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相似文献   

18.
高媛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533-153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科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PICC置管患者46例,观察对比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贵要静脉的穿刺成功率最高,占94.4%(17/18),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占5.6%(1/18).结论:对胸外科PICC置管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置管期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在置入PICC导管过程中,采取措施干预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上腔静脉系血栓发生的风险。方法 PICC置管专科护士筛选65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入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34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0例,对照组17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穿刺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置管后科学指导患者运动方式,局部热敷贵要静脉体表投影解剖位置,连续7天,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每天1次,连续14天,随访12周。对照组采用盲穿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置管后指导患者运动方式,连续7天,随访12周。随访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见穿刺静脉血管腔内实性回声作为确诊静脉血栓的标准,记录静脉血栓发生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165例,成功率97.14%,其中7例发生腋静脉血栓,对照组穿刺成功143例,成功率84.28%,其中16例发生腋静脉及颈内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1)。结论在置入PICC导管过程中,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上腔静脉系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481例采用TIVAP和PICC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TIVAP组置管失败率、导管阻塞率、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均低于PICC组(P〈0.05);两组二次置管率、暂时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TIVAP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化疗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