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室交接区是房室、室房传导的交通要道,因其由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浦肯野纤维交织成迷宫状结构及有着较长不应期,极易使过快、过早出现的室上性激动在此处发生不同程度的隐匿性传导,出现复杂多变的心电图改变.现归纳心房扑动、颤动时隐匿性传导引起的8种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2.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激动(窦性异位激动)兴奋了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分,但未能到到心房或心室,这种不完全性的异常传导,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P波或QRS波群,但可由于其对下一次激动的形成或传导的影响而被间接证实。从理论上看,隐匿性传导可以发生在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为房室交接区。无论是室上性激动下行传导过程中或是交接性、室性激动逆行上传过程中,当其通过房室交接区时可产生隐匿性传导。由于隐匿性传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传导     
隐匿性传导(Concealed condction)这个名称,是由Langendorf及Pick于1948年最早开始应用的。隐匿性传导是常见的干扰现象之一凡心脏某一处的冲动,在传导途径中已经传到足够的深度,但又不能“走毕全程”的一种传导受阻现象,称为隐匿性传导。由于这些冲动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太微小,不足以在体表心电图上直接显示出来,但可根据对下一次冲动所引起的传导障碍或冲动起源上的变化而得到提示和间接的证实。例如,房性早搏,隐匿性房室传导时,因心房冲动虽已传入到房室交接区一定深度,但未能完全通过房室交接区激动心室,因此心电图上便只有P  相似文献   

4.
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性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性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好图回放之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不齐,②频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显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部分呈隐匿性传导(见梯形图),③房室交接区性逸搏,④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多层传导阻滞现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4-246
多层传导阻滞存在于房室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而以房室交接区为多见。房室交接区等单径路或单层传导是众所周知的心电图表现,随着近代心电学的进展,发现这些部位不仅有纵向分离的多径路传导现象,也可有横向或水平分离的多径路传导阻滞现象,就此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多层传导阻滞本质上反映了隐匿性传导程度的深浅。文氏现象不仅发生在房室交接区,也常遍及其他部位,故多层传导阻滞常表现为一种交替性文氏周期(alternating Wenckeback period)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7.
邓万俊 《心电学杂志》1999,18(4):225-226
患者女性,92岁.临床诊断;带状疱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图1)示:V_1导联P波按规律出现,P-P间期0.84s,正常窦性激动的P-R间期固定为0.20s.第3、5个QRS波群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偶联间期分别为0.68及0.60s,第6个QRS波群之后出现一个隐匿性间位性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该期前收缩顺向及逆向传导均受阻,因此在心电图上无从表现,但由于其在房室交接区逆行隐匿性传导,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致使下一个窦性心搏的P-R间期自0.20s意外地延长至0.32s.第10、12个QRS波群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分别为0.82及0.80s.V_3导联窦性P波亦按规律出现,可见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呈间歇性二联律,偶联间期逐渐缩短,从0.84→0.80→0.72→  相似文献   

8.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可合并顺传/逆传阻滞,当同时合并顺传及逆传阻滞时称之为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心电图上无直接表现,但可导致很多其他复杂心电图表现,应仔细鉴别.本研究报道2020年9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以多幅动态心电图作解释.  相似文献   

9.
吴祥 《心电学杂志》2009,28(5):296-302
起源于房室交接区的激动(iunctional ectopic impulses)具有双向传导作用,既能顺传至心室,产生类似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又能逆传至心房,引起逆行P波.然而,有时房室交接区的激动发出后产生双向传导阻滞,既不能顺传激动心室,也不能逆传激动心房,而在房室交接区内呈隐匿性传导.……  相似文献   

10.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对应于具有病理意义的“房室传导阻滞”的概念,意指心脏激动因遇生理不应期而引起的传导延缓或中断现象,心电图惯称为房室干扰现象。但广义的生理性传导阻滞还应包括生理因素引起不应期延长所致的传导阻滞。常见原因:①心房频率过快,心房周期(或联律间期)小于房室交接区生理不应期。见于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②心室频率加快,大于心房率,使心房激动遇到心室激动隐匿除极房室交接区产生的生理不应期。如室性或房室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加速逸搏、期前收缩(或隐匿性期前收缩)。③窦性心率过慢,小于…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搏动在传导途经中,传到足够深处,但不能“走毕全程”的一种现象。隐匿性传导由于未能使心房或心室除极,故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但常常影响随后搏动的传导和形成,而被间接推测出其发生。隐匿性传导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位,以房室结区的隐匿性传导最常见。由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伴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心律较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为一例28岁的女性。主诉经常心悸,乏力而来作心电图检查,血压正常,心脏听诊未发现明显杂音,但有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早伴逆行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图中第1、  相似文献   

12.
窦房结隐匿性折返合并交接区间歇性并行心律伴电紧张性调频庄亚纯图1说明见文内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平时心电图有阵发性心房扑动,2°窦房阻滞,1°房内阻滞,1°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为典型的慢-快综合征及全传导系统传导障碍。本...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传导是指激动在心脏中或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可以传导至足够深处,但又不能走完全程的一种传导受阻现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能使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对下一次心搏产生影响,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本文报告的1例患者由于同时存在交界区的前传和(或)逆传阻滞,未能激动心室和(或)心房,导致心电图无可见QRS-T波,易误诊为房室阻滞或...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房室交接区早搏二例朱志忠,胡绳俊例1患者男性,30岁。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为1导联:P波规整,频率79次/min,已提前出现,其前后无相关P波,此QRS前半部与窦性者相似,但S波加宽增深,考虑为房室交接区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早搏插入在二个相邻...  相似文献   

15.
龚仁泰  齐治平  赵世豪 《心电学杂志》2011,30(6):495-497,499
一、概念 房室交接区存在双层传导阻滞区.在房室交接区近端有一双向完全传导阻滞区,心房所有的激动皆不能顺传,这个阻滞区下方的任何主动或被动性的激动亦不能逆行通过近端阻滞区产生心房夺获.在房室交接区远端有一文氏传导阻滞区,近端阻滞区平面以下的任何激动通过远端阻滞区到达心室时,R-R周期变化规律皆符合文氏传导的基本特点.本文的房室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是房室交接区传导功能水平分离现象,亦谓之"房室交接区分层阻滞".  相似文献   

16.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所形成的双重心律,是指在房室交接区传导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房室传导延缓或部分下传受阻,导致低位潜在节律点发出逸搏冲动。当逸搏冲动能够连续发出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形成逸搏心律(一般只包括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和室性逸搏心律两种)。本文通过对7例具有上述特点的双重心律心电图进行分析介绍,说明能够伴发低位潜在逸搏心律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基本上应是二度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大可能伴发低位节律点逸搏。当此双重节律出现时,要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改善房室传导,保护逸搏心律,同时要密切注意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一旦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加重,且出现相应的循环功能下降的症状,应当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7.
谢凤霞 《心电学杂志》1997,16(4):244-244
患儿男,3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第3次心电图(附图左)示:窦性心律不齐,频率平均107次/min,Q-T间期0.29s。R_1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其QRS波时间正常,振幅增高,其后有代偿间歇,此后第1个窦性心搏T波倒置,深达0.7mV,Q-T(U)间期0.36s。其余心搏的T波均为正负双相,U波均为直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致第1个窦性T波深倒置。出院时复查心电图(附图右)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消失,V_3导联T波由双相转为直立,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房室交接区是正常窦性激动下传心室的必经之路,也是心律失常最常涉及的部位,因此房室传导功能的临床电生理学有特殊的重要性。房室传导功能大致可区分为传导功能正常,过速或称加速和阻滞三类,本文重点讨论房室阻滞的电生理学。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学指标:1.体表心电图P-R问期在012~02O秒;2.食管或右房内快速起搏时,经房室交接区的文克白阻滞点>130次/分3.窦性心律时希司束电图的A-H和H-V间期分别为80~110ms与40~50ms。该指标对分析房室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和选择心房按需起搏有重要意义。加速性房室传导的电生理学标…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传导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4,23(1):53-57
隐匿性传导(concealed conduction)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搏动激动了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例如房室交接区的一部分),虽未传抵心房或心室形成P波或QRS波群,但由于它在该区产生的不应期影响下一个激动的传导或形成,从而获得间接证实。所以隐匿性传导并非真正“隐匿”,而是一种“不完全性穿透性激动”(incomplete penetmtion of impulse)。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所致的较为特殊心电图改变,对食管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双径路传导和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发现:(1)双径路传导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假性房室传导阻滞,(2)双径路同步1:2房室传导可造成交接区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假象,(3)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上部和下部共同径路传导阻滞时又可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上述改变对进一步认识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提高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