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进行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解剖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手术经验。方法 10例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模拟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并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临床16例垂体瘤经该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对蝶窦、鞍区等结构显露良好,内镜可弥补显微镜的盲区。临床16例垂体瘤中,手术全切13例,近全切3例,效果满意,无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解剖及临床应用表明内镜辅助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具有对鞍区结构显露良好、肿瘤全切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切除垂体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128例的效果.结果 经标准的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84例;简化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28例;经双侧鼻孔-蝶窦入路16例.肿瘤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保守治疗后痊愈.7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70例激素水半明显增高的病人中,41例降至正常,18例术后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8例。结果5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鼻腔解剖结构保留完整,损伤最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改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与应用,提高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88例,术前改进各种手术器械(单极电凝器、吸引器的形状和功用)并应用,总结分析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垂体瘤全切除204例,次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30例.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鼻黏膜迟发性出血3例,经治疗后控制.结论 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加上默契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馒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的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镜下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无死亡。术后有脑脊液鼻漏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经手术修补治愈。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避免重要结构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径4mm0°、30°的神经内镜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4例。结果9例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手术耗时较经鼻中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明显缩短。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仅5例病人出现一过性尿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内镜控制下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简便、安全、微创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及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2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中隔黏膜下蝶窦入路手术42例(鼻中隔组),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78(鼻腔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通气功能[鼻气道阻力(NAR)]、嗅觉[识别阈(RT)]、生活质量[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变化,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NAR、RT、SNOT-20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提升(P<0.05),但鼻中隔组明显低于鼻腔组(P<0.05)。术后6个月,鼻中隔组有效率(83.33%)与鼻腔组(89.74%)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中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52%,4/42)明显低于鼻腔组(25.64%,20/78;P<0.05)。结论 与经鼻腔-蝶窦入路相比,经鼻中隔黏膜下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对鼻腔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其优越性。方法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22例患者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后8例内分泌恢复正常,随访5例激素水平下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P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4—2015-02收治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则于神经内镜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0.5)min、(45.5±11.6)mL、(8.6±2.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0±27.2)min、(73.2±22.0)mL、(14.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P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 22例垂体瘤患者在显微镜下行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例死亡。22例患者中15例全切,4例次全切,3例部分全切;术后观察6个月,主要症状均显著改善,改善率66.67%~100.00%;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结论对满足手术条件的垂体瘤患者采取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可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51例(87.9%),次全切除2例(3.5%),大部分切除5例(8.6%);手术时间1~2.5h,平均1.5h。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死亡1例。52例获得平均6个月的随访,9例视力受损病人中,4例恢复至正常水平,5例明显改善。46例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病人中,40例降至正常。1例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6因垂体瘤在我院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双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方法切除垂体瘤,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经单侧鼻腔入路鼻窦镜辅助切除鞍区病区(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经单侧鼻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的技术。方法 采用经单侧鼻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8例,在鼻窦镜下折断中鼻甲或切除中鼻甲的后1/3,切开鼻中隔骨部后端的黏膜,寻找蝶窦开口,咬开蝶窦前下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入蝶窦,切除蝶窦或鞍内占位。结果 6例垂体腺瘤中,有2例未找到蝶窦开口,误入后筛窦,经透视定位后纠正操作方向。1例垂体腺瘤较硬,血供丰富,只切除50%,后行X-刀治疗,其余病灶均全切。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经卧床而治愈。1例尿崩,3个月后治愈。2例鼻孔的内上角撕开,与用力撑开扩张器有关。结论 经单侧鼻腔入路是继传统的经鼻中隔入路之后的新型入路,属于微创手术,有不少优点,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手术具有良好的内镜基本功和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否则还不如使用传统的经蝶窦入路。  相似文献   

18.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3~2008-01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的临床病例56例.结果 5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中有18例(32.1%)术后发生并发症:尿崩症5例(8.9%),脑脊液鼻漏3例(5.4%),电解质紊乱3例(5.4%),术后鼻出血3例(5.4%),垂体功能低下2例(3.6%),颅内出血1例(1.8%),视力减退1例(1.8%).结论 掌握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手术要点恰当处理,对术后发症进行早预防、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危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筛窦蝶窦入路(筛蝶组)与单鼻孔入路(单鼻孔组)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筛蝶入路与512例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内分泌、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结果筛蝶组肿瘤全切121例,次全切除50例,部分切除15例;单鼻孔组全切408例,次全切除87例,部分切除17例。视力、视野障碍者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筛蝶组46例,单鼻孔组142例。病人术后泌乳停止或减少,筛蝶组55例,单鼻孔组134例。筛蝶组术后出现尿崩症24例,并发脑脊液鼻漏5例,发生术侧单眼失明4例;单鼻孔组术后出现尿崩症13例。两组均无死亡。结论筛蝶入路和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单鼻孔入路在彻底切除肿瘤和残存垂体功能保护方面优点更明显,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对1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3例,大腺瘤12例,巨型腺瘤1例。功能性腺瘤14例,其中PRL腺瘤6例,GH腺瘤4例,混合性(PRL GH)腺瘤4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内镜下全切除肿瘤14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无死亡,无脑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及其他鼻腔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经治疗术后1周恢复正常。随访3-6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下一例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切除肿瘤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