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下肢动脉栓塞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充分认识此病,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对提高疗效,预防肢体缺血、坏死所致的功能丧失、截肢等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我科2002~2005年采用经动脉内导管利用输液泵持续给药[1] 成功地治疗了32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延萍 《吉林医学》2010,31(36):6876-6877
<正>动脉栓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充分认识此病,及时有效地诊断、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对提高疗效,预防肢体缺血、坏死所致的功能丧失、截肢等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创伤小、见效快的"经动脉内导管利用输液泵持续  相似文献   

3.
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95-196
目的比较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手术组),行For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治疗;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介入组)行介入溶栓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的动脉通畅情况、D-二聚体含量、复发率、不良反应等观察指标。结果两组的动脉通畅情况、复发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取栓术比介入溶栓术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效果略为理想,但介入溶栓术也有自己的优势,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艳惠  赵辉 《中外医疗》2016,(24):175-177
目的:研究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溶栓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来该院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身心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手术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护理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治疗组SAS评分为(31.04±3.12)低于对照组(40.57±4.88),SDS评分中,治疗组为(41.23±3.87)低于对照组(49.62±3.54),治疗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度64.00%,低于治疗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给予身心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增进患护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溶栓等内科综合措施治疗腊国动脉以下部位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 15例该部位动脉急性栓塞患者采用穿刺患侧股动脉滴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剂 (rt PA)进行溶栓 ,结合抗凝、扩管等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血管再通 ,溶栓再通率 80 0 % ;尿激酶再通率 6 6 7% (4 6 ) ,rt PA 88 9% (8 9) (P >0 0 5 )。溶栓 72h未再通者继续溶栓仍未再通。本组未发生肢体坏疽及出血并发症 ,患肢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对腊国动脉以下部位的单支动脉急性栓塞效果良好 ,结合长期抗凝治疗能有效防止再栓塞  相似文献   

6.
黄丽霞 《广西医学》2005,27(6):933-934
经皮穿刺介入溶栓是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风险性低、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15例外周动脉急性栓塞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手术后栓子脱落时发生。起病急骤,不仅可引起肢体坏疽甚至可威胁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极为重要。近二年我们对3例下肢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淑华  韩冬梅 《吉林医学》2002,23(6):366-366
动脉栓塞系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周围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厥冷、麻木和运动障碍.此病起因急骤,发病后肢体以及生命受到威胁,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行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我科自2001年1月~12月采用溶栓治疗治愈急性动脉栓塞病人45例,现将溶栓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动脉留置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先经健侧股静脉穿刺 ,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再经健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至患侧股浅动脉内 ,采用微量泵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结果  15例 16个病变肢体中 ,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的有 9个(5 6.2 5 % ) ,部分溶解的有 6个 (3 7.5 0 % ) ,无明显溶解的有 1个 (6.2 5 % ) ;深静脉血栓分数由术前 4.19± 1.72降至术后的0 .75± 1.13 (P <0 .0 0 1)。无一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LEDVT患者 ,采用经留置于动脉内的导管持续加压灌注尿激酶 ,同时辅以在下腔静脉内放置自制“宝塔形”导管 ,可有效溶解血栓 ,防止并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患肢恢复情况(肢体肿胀、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8.37%、并发症总发生率2.33%及1年后复发率4.65%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a PTT、TT、Fbg、患肢肿胀、疼痛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a PTT、TT、Fbg变化不显著,但患肢肿胀、疼痛评分均明显减小,且实验组减小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时,积极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肢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秀练 《医学文选》2006,25(3):479-480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栓子脱落,被血流沿动脉管腔推向远端,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发病突然,病死率高。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2011-2012年3月,共对12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实施DSA下肢动脉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并进行溶栓治疗.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器材及药品准备;术中抢救器械抢救药品处于备用状态,作好术中配合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溶栓效果及相关症状变化,给予科学的护理措施,促进病员顺利康复.结果12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其中8例在术中即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4例术中未能扪及足背动脉搏动,但患者皮肤变暖,皮肤颜色正常,经治疗后第二天可扪及足背动脉搏动,12例患者均再通成功,有2例恢复供血后出现肢体远端有热感,1天后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运用介入溶栓方法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效果明显,及时恢复血运,可避免因患肢严重缺血而发生不可避免的组织坏死,导致病情变化,患者截肢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祛栓、溶栓及(或)支架植入术,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介入综合治疗后33例治愈,3例好转,3例截肢,无死亡。结论该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患者的预后与就诊时间及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右下肢动脉栓塞属于外周血管闭塞症,在临床是一类急症。在成人周围血管病中占有一定比例。我科于2004年4月,为1例右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溶栓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右下肢动脉血管成功再通,肢体循环良好,避免了截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好,5d后可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5.
何琴  杨春岚 《大家健康》2016,(4):247-248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精心护理法,对该院接收的21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中,术后栓塞动脉完全开通者,共18例;余下3例患者,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者,共17例;部分消失者,共4例。术后肺部感染者,仅1例,经抗感染雾化排痰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留有跛行者,1例;脑梗者,1例。结论: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围术期中,应用精心护理,可加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速度,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马安琴 《吉林医学》2010,(25):4386-4387
目的:探讨Fogarth导管取栓术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h导管取栓术的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除1例因栓塞时间过长行截肢外,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患肢血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Fogarth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Fogarth导管取栓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29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9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7例;患者术后1周内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信心,减少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卒中是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患病率约为800人/10万,缺血性卒中占83%。循证医学证实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疗法[1]。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是将溶栓药物用特殊的导管经股动脉送至颈内动脉甚至更小的栓塞部位的脑血管内,在局部进行药物溶栓。术后并发症有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25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2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1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并行截肢手术.结论 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提高了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手术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我院新引进血栓旋切器(血栓消融器、Straaub Rotarex Syster)为2例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病人行血栓介入旋切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