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源性血液病(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药源性红细胞疾病1.1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DAA)药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较药源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症为低。DAA占全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50%~70%。欧洲和美国DAA的发病率为每年百万分之2到5。我国武汉市对1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原因的调查结果,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8例(占82%),其中DAA72例,占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73%。DAA病情多严重,急性型病人约有1/3~1/2,可能在一年内因出血和感染而死亡。1.2药源性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骨髓中红细胞系统“选择性减少或缺如”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2.
<正>尽管近年来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患者仍存在病情差、进展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研究显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何预防、治疗和护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是临床血液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显示,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2]),但其应用于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中研究较少,其效果尚待进一步证实,因此,本研究选取90例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患者,分组讨论针对性护理对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患者感染控制情况、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A)至今仍是一类可危及生命的重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等一组综合征;尤其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块,病情重,绝大多数患者因重症感染(败血症)、颅内出血等危及患者生命,病死率极高;现简述其常规诊断及治疗方法如下,仅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属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范畴。本病主要是骨髓的造血功能障碍,红骨髓显著减少,因而出现红血细胞、白血细胞、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减少,由此而出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症状与体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急性与慢性之别。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病程较短,病情较重,大多在一年内死亡。因此,在此主要介绍一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庭调养。  相似文献   

5.
刘永华  方炳木 《医药导报》2012,31(6):760-762
摘要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由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爆发性肝炎引起,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而对于没有HLA相合骨髓供者而无法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该文着重综述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在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多种诱因下发生的以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干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1,2]。现今对其发病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以出血、贫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依据骨髓抑制程度和病情进展将其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及慢性和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在儿童中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3],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分为病因治疗、造血干细胞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对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后,40例患者基本治愈,18例明显缓解,10例有所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雄性激素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重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I)18例、重型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3例、重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Ⅱ)21例,均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雄性激素联合治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达64.3%,其中SAA-I型为83.3%,SAA-Ⅱ型为42.9%,PRCA基本治愈,有效率近100%。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雄性激素联合治疗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采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特别是重型再障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目前,治疗再障的主要方法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抑制疗法。近年来,随着免疫介导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免疫抑制治疗经验的不断总结,免疫抑制治疗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取得显著疗效。本文意在综述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份输血在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扎兰屯市医院儿科最近十几年来收治的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曾经接受成份输血治疗的病例12例,其中白血病9例,再生障碍贫血3例,对这些病例在输成份前后的临床表现、化验结果,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情均获得缓解,贫血改善、出血停止,为进一步治疗或转往上一级医院继续治疗奠定了基础。结论成份血经过提纯、浓缩,其容量很小,而浓度和纯度很高,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风险。对于病情严重,有严重贫血的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选择成份输血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环孢霉素A(CsA)、十一酸睾丸酮(安特尔)、复方皂矾丸三联药物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三联药物治疗欠佳及无效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在三联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粒细胞.巨噬细胞激落刺激因子(GM-CSF),即五药联用。结果多种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疗效满意,无明显的副作用,是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红  周洁  董会敏 《河北医药》2013,35(12):1862-186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但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有明显副作用,如反复使用其临床疗效不理想。因此,本研究用雄激素与环孢菌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联合治疗,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0例,  相似文献   

13.
贫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然而有一种因为干细胞缺陷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是"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率竟高达90%.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疗效虽有明显改善,但仍有约1/3患者死于感染和出血.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液科相继收治两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下简称"极重型再障"),科主任李利红带领科室...  相似文献   

14.
孟嫣 《首都医药》2011,(8):47-47
目的探讨并总结柯微君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方法结合中医古籍中关于描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典理论,整理柯微君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医案及经验总结。结果和结论柯微君老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注重脾肾两脏并取的中医理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谈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本文论述了治疗治愈1例患30多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全过程。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妊娠使原有的疾病恶化,一旦安全度过分娩期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分娩的新生儿也健康;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西药雄激素和中药互相兼顾,雄激素短期使用达到效果即可,中药可长期应用以至康复,治疗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补肾益髓汤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推广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方法12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服用补肾益髓汤、司坦唑醇,对照组56例采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生血片、司坦唑醇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3.9%),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髓益肾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以推广更优良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患者接受黄芪注射液加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53例患者接受康力龙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比较两组的疗效和血象情况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象情况等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常见难治性疾病。古代中医无此病名,现代中医多从虚劳之症温补此病。根据中医血液化生机理,理论联系实际,从温病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清热解毒方法治疗此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连蒲双清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获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了156人次,粒-单系祖细胞体外培养分型,结果为干细胞缺损型111例,细胞免疫型2例,干细胞缺损兼细胞免疫型15例,干细胞缺损兼体液免疫型3例,造血微环境缺陷型7例,进一步证实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中主要由干细胞缺损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35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测其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的变化,同期选取3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经免疫抑制剂治疗3后,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血清IL-2、TNF-α水平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