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名菜典故"文思豆腐"是淮扬菜系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茶香室丛钞》有记载:"文思字熙甫,工诗,又善为豆腐羹甜浆粥。至今效其法者,谓之文思豆腐。"据说在清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羹,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羹。  相似文献   

2.
袁枚是清代才子.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作品.他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 袁枚辞掉官职后,在南京的小仓山筑园造林,怡情养性.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最大乐趣,便说是“好花进一觞”.而在众多的花里,袁枚最喜欢的是兰花,他在《偶成》里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知觉身轻欲上升.”就是说他置身于兰花丛中,有飘飘欲仙、爽心惬意的感觉.这种心态是一种健康快乐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3.
筷子情趣诗     
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雅士写过不少咏颂筷子的诗和谜,饶有情趣. 清代才子袁枚著有《咏箸》,诗曰:"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也许是这位随园老人一生宦海沉浮未能如意,才借筷子发此牢骚吧.如果把袁枚的《咏箸》诗和宋代文人程良规的《竹箸》诗相比,程诗的意境就高得多,其诗曰:"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  相似文献   

4.
91岁能逢春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新齐谐》里记载了一个老“剩男”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烹饪专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详细记述了我国18世纪中叶上溯到14世纪的326种菜肴,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无所不包。真是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史料。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配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6.
夜读拾奇     
劣医误诊险害人 高手明辨解危难 据清代著名诗人袁枚《随园医话·卷二》载,丙子年(公元1756年)九月,袁枚患了暑疟病,请吕姓医生诊治。早晨他饮服了吕医生开的汤药,午后即发呕逆,头眩不止。母亲将其抱着坐起,他只觉得血气直从胸中上冲,性命危在旦夕。恰逢好友赵藜村来访,家人以他有病为由婉辞。赵先生说:“我懂医理,可为  相似文献   

7.
《随园食单》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作者袁枚不但是著名诗人、文学家,更是一位对饮食极有心得的美食家。《随园食单》成书于1792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  相似文献   

8.
<正>由浙江省营养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全国社区与妇幼营养暨临床营养进展研讨会于2011年6月10-13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来自全国及浙江省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代表共220余人出席了会议。浙江省营养学会华金中副理事长主持开幕式,浙江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张片红主任委员致开幕辞。浙江省科协学会部王辉、中国营养学会蒋与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马方主任委员、浙江省营养学会丁钢强理事长等领导出席会议。专题学术报告有:浙江大学加州纳米研究院Nancy Yu研究员《营养基因组学:历史与现状》;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妊娠糖尿病的营养干预》;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蒋与刚研究员《水果的神  相似文献   

9.
鸡肉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1996,(11)
俗话说:“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一斤。”飞禽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其食用价值大大超过了走兽。清代袁枚说:“鸡功最巨,诸菜赖之。”把鸡肉尊为羽族之首。《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食中“上品”。  相似文献   

10.
蛋花豆腐羹 原料:鸡蛋、豆腐、骨汤150克、小葱末等. 制法:鸡蛋打散,豆腐捣碎,骨汤煮开;下入豆腐小火煮,适当进行调味,并撒入蛋花,最后点缀小葱末.  相似文献   

11.
杨春 《医药与保健》2003,11(6):61-61
八宝豆腐羹选用白嫩豆腐和八种配料精制而成,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您和家人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2.
海参又名海鼠,在生物学上属棘皮动物海参纲。中国所产海参约有20余种可供食用。我国南北海域都出产海参,但南北所出,差异甚大。越往南,海参种类越多;越往北,海参品质越好。其中山东沿海所产的刺参被认为是最上品。古人一般以海参是否有刺而名其细类,如《本草从新》说“:有刺者名刺参,无刺者名光参。”至于光参的种类,大多用外形色泽来区分,如乌参、黄玉参等。我国从何时发现并生产和食用海参,至今尚难断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食用海参在明清时代已经十分盛行,清人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考证说:“海参,盖以其补益人与人参同也。”袁枚的《随园食…  相似文献   

13.
敬畏火候     
“火候”一词源于道家炼丹的术语,外丹炼制中极讲究用火技巧及温度变化的把握,火候到了,才能炼制出灵丹妙药.也就是袁枚在《火候须知》中说的:“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张艺林蒋永明主编集定价:7.30元本书为化工企业管理干部培训教材。本书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较全面地总结了我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参考外国安企管理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袁枚善养生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袁枚善于养生,年逾八秩,作诗不停,写字不辍,兴来举足登山,旅游玩苏杭。虽已暮年,神明不衰,且“齿若编贝,声若洪钟”,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从《随园全集》所载他一生事迹看,他无世俗之名利及高官厚禄之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自如地控制自  相似文献   

16.
人生如茶     
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作了描述:"……杯小如核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下咽,先嗅其香,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二杯,令人释燥平矜……"静下心来,品一口茶,在窗边笑看云卷云舒,也回味自己一路走过的风景……那淡淡的茶香如故,茶的颜色依旧是那么清新,味道也依然如故。在吴裕泰茶庄品尝过一碗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艺术家,都擅长烹饪。如宋代大诗人苏轼,所创制的“东坡肉”脍灸人口,至今被列入名菜谱;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还曾在南京小仓山的自造园林“随园”中编写有《随园菜单》一卷,这是现在研究明、清时期佳肴的范本……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在烹饪上也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8.
菜单趣话     
说起菜单,大家并不陌生。当您光临一些宾馆、饭店就餐时,服务员们会在您的餐桌上事先摆放一份精致的菜单,供你挑选。 中国菜单历史悠久,但古菜单与现今的菜单略有差别,这些菜单不是专让人在就餐时看的,而是让人们在闲暇时阅读。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我国有个名叫伊尹的人有《本味篇》菜单一份传世,此人为中国烹饪的开山鼻祖。唐代颜师古记载了各种汤羹的名称和制法。元朝的忽思聪著有《饮膳正要》,记载了各种药膳的名称。清代袁枚的《随  相似文献   

19.
正若是有书可借,当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个人的力量有限,当集众人之力;个人的知识有限,当合众人之智。这大抵是读书最直白也重要的一个理由,或许也是借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曾言:"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藏书再多,也不可能包含所有,而借书正好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弥补这种不足,更何况很多穷苦人家连书都买不起。  相似文献   

20.
豆腐小传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在寿春,广招方术之士,以求长生不老之术,与八位老公在北山论道炼丹。结果,仙丹没有炼成,却制出了豆腐。 千百年来,豆腐的发明,给人们餐桌添上了一道贫富成宜,荤素皆可的菜肴。清代名士袁枚盛赞其“精美无双,远胜燕窝”;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则从近代营养学的角度赞它“有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