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 (CTVE)成像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HiSpeedCT/i扫描机 ,层厚 1 0mm、螺距 1 0、骨算法、视野 9 6cm× 9.6cm、间隔 0 1mm重建 ,对 10例正常中耳和 2 1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 (14例手术 )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正常及异常中耳的观察阈值分别为 - 6 0 0~ - 2 0 0HU和 5 0~ 30 0HU。结果 CTVE能清楚显示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 ,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为 10 0 % (38/38) ,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 32 % (12 /38) ,只有 2 1%(8/38)可以分辨镫骨的前、后脚 ;18例中耳炎患者中 12例胆脂瘤形成 ,CTVE上有不同程度的听小骨破坏。 1例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结论 CTVE是一种新的、非侵袭性的方法 ,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 ,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听骨链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听小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S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资料与方法 对43例患者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利用密集放大的重建图像,采用手动编辑,先移去听小骨周围的骨质,仅保留听小骨,用经编辑的轴位图像进行SSD三维成像。结果 40侧正常耳的听小骨三维SSD显示了听小骨的细微结构,还反映了听小骨之间的关系。病变听小骨的三维SSD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的表现基本相符;慢性中耳炎25耳中,22耳进行了听小骨SSD成像,10耳见有骨质破坏;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耳均见有听小骨发育不良;外伤后听力下降5耳中,1耳锤砧关节脱位和1耳并有移位的锤骨骨折在听小骨三维SSD成像直观地显示。结论 螺旋CT扫描和三维SSD有利于听小骨的显示和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技术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如在气管、支气管、喉部、结肠、膀胱、血管等部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中耳结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78例病人双耳(156只耳)听骨链进行CT仿真内镜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膀胱癌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膀胱立体图像。结果:(1)膀胱三维图像的好坏与扫描方法,图像重建方法等密切相关。(2)膀胱三维图像上可清楚观察到向膀胱内突入的菜花状或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膀胱壁增厚;并可以多方位观察膀胱轮廓及肿块情况。结论:螺旋CT膀胱三维成像可以从二维及三维立体图像上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听骨链及迷路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听骨链及迷路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该技术在听骨链及迷路病变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普通二维CT和三维CT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维及四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中三维及四维CT重建技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并通过多平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损伤细节,对骨折进行临床分型。其中11例术后进行内固定复位及关节置换的疗效观察。结果:32例中MPR,SSD显示骨折28例,有4例未显示全部骨折线;SSD显示骨折立体效果优于VRT,对明显移位旋转的骨折显示清晰。VRT显示全部骨折,且在显示骨折细微结构和无移位骨折方面优于SSD,并可立体直观显示术后固定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螺旋CT,MPR,SSDVRT技术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手段,对诊断复杂性髋臼骨折应作为首选,VRT技术对髋臼骨折手术方案制定及术手疗效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中耳听骨链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中耳正常结构在CT仿真内镜下的影像学特征。明确传导性耳聋的听小骨及听骨链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HispeedCT/I进行颞骨薄层螺旋扫描 ,层厚 1mm ,螺距 1,电压 14 0kV ,电流 170~ 2 2 0mA ;DFOV 9.6cm ,骨算法CTVE听小骨成像。结果 CTVE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细小结构 ,锤砧关节显示率 10 0 % (162 /162 ) ,“L”型镫砧关节显示率 80 % (13 0 /162 ) ,镫骨前后脚为 73 % (12 1/162 ) ,能够良好地显示中耳炎及胆脂瘤的听小骨破坏 ;能够准确地显示听小骨畸形。结论 CTVE在中耳的应用 ,快速、无创、立体直观地再现了听骨链及中耳腔情况 ,能够为传导性耳聋患者明确病因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颌面部损伤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颌面部损伤患者,其中53例同时做CT三维成像。用CT三维成像与常规CT的比较。结果:CT三维成像能确切、立体、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异物定位。并能显示骨折的愈合状况,对骨折复位起到重要作用。结论:与常规断面CT相比。CT三维成像更有立体感,能直观地、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移位、旋转、骨缺损范围、异物定位,并能显示骨折的愈合状况。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对颌面部严重损伤后的复杂畸形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便于确诊并可优化手术方案和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功能和形态的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多层面螺旋CT和CT三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从 1972年X线CT问世以来 ,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其后十年 ,CT技术发展集中在提高轴位扫描的速度和图像分辨力上。80年代末期 ,出现了螺旋CT ,冠以螺旋一词 ,是指采用了滑环技术 ,使X线管球围绕被扫描的人体长轴连续旋转 ,而人体向扫描机架内同时移动 ,其结果X线球管沿人体长轴按螺旋轨迹扫描。在很短时间内 ,不间断地快速扫描 ,获得容积数据 ,如做胸部扫描 ,一次屏气 ,2 0s即可完成全部扫描 ,而常规CT扫描则需反复屏气 2 0余次 ,每完成一层扫描需 2 0S以上 ,完成全部扫描需 8~ 2 0min…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颈椎损伤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X线和/或螺旋CT证实的颈椎损伤15例,行螺旋CT扫描,并作MPR和SSD成像,13例扫描参数为层厚3mm,床速4.5mm/s,重建间距1.5mm;2例为层厚5mm,床速5mm/s,重建间距2mm,SSD最低阈值选择150~180。结果 椎体及附件骨折10例,其中6例伴环齿关节脱位,1例椎体滑脱。椎体旋转脱位4例,成角滑脱1例。15例中3例椎管狭窄并硬脊膜受压。MPR结合轴位图像可完全明确骨折、脱位及椎管情况。SSD对颈椎表现骨折、椎体旋转及成角脱位显示良好,立体感强,但对椎体内骨裂或骨折、椎管内病变显示差。结论 颈椎损伤应首选CT检查。轴位图像、MPR及SSD联合应用,能明确病变性质,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局限性.方法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层厚1.0mm),Pitch1.5,小视野(FOV=9.0cm),密集重建(间隔0.5mm).观察22例,其中10例正常,12例耳部病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表面遮盖法(SSD)行听骨链三维重建成像.正常及异常耳的观察阈值分别为-200~-500HU和100~300HU.结果10例正常耳听骨链重建能直观显示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12例患者中,3例胆脂瘤型及1例肉芽肿型中耳炎患者,3D图像显示有不同程度听小骨破坏,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1例肉芽肿型、2例单纯型中耳炎及2例颞骨骨折患者听骨链3D图像均显示正常.2例中耳畸形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1例神经鞘瘤病显示听小骨被肿瘤组织破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很好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中耳炎、中耳畸形及其它耳部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X线平片、CT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临床高度怀疑肩胛骨骨折而普通X线平片未见骨折,15例X线平片显示骨折但未能显示骨折断端情况的20例患者行螺旋CT三维成像).结果 所有20例患者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楚显示骨折及其断端情况.结论 螺旋CT三维成像能对肩胛骨骨折部位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肩胛骨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和三维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  张挽时等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5-137,F002
目的:探讨正常听骨链的CT仿真内窥镜(CTVE)和三维(3D)成像方法及其价值。方法:20例无中耳疾病的健康人,层厚1mm,螺距1.0轴位薄层扫描,骨算法,0.1min重建,分别做CTVE成像,表面(SSD)和骨最大密度投影(MIP)3D重建,观察和比较CTVE和3D显示正常听骨链的能力。结果:CTVE上,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的显示率都是100%,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为35%,只有25%能分辨镫骨的前,后脚;SSD和MIP 3D成像都能直观地观察锤,砧骨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砧镫关节呈“L”形,镫骨前后脚及底板显示欠佳。结论:CTVE和3D 成像都能很好地显示正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CTVE的显示效果优于3D成像,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4例髋臼骨折患共24个髋臼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髋臼三维重建处理,三维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在手术的15例髋臼中,髋臼三维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外伤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分析图像表现,对骨折或脱位进行观察。结果:全组病例中CT横断面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显示骨折63例;VR从外部立体的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MPR图像能准确地显示骨表面和骨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的细节。讨论:螺旋CT结合VR、MPR图像可以提供创伤性骨折非常有用的空间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骨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多层螺旋CT三难成像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具(24侧),进行颞骨部位的扫描,并应用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技术对颞骨的三维成像,对几处明显的结构进行测量,然后,再解剖测量,对比,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立体图像清晰,各种表面结构清楚,多层螺旋CT成像的测量数据与解剖测量的数据一致,无统计学的差异,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成像测量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维透明重建对内耳解剖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螺旋三维RaySum重建技术对内耳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 2 0位健康志愿者两侧内耳进行三维RaySum重建 ,沿X轴从 0°开始自前向后每 30°旋转 1次 ,再沿Y轴从 0°开始自上而下每 30°旋转1次 ,观察内耳骨迷路和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结果 内耳三维RaySum重建清楚地显示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等内耳膜迷路的解剖结构。该方法从前向后和从上向下各 12个位置的内耳膜迷路各结构的解剖清晰可见。结论 内耳三维RaySum重建成像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膜迷路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听骨链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听骨链的CT曲面重建(CPR)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5耳(122例)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检查,对听骨链行CPR。50例(80耳)为正常听骨链,72例(85耳)为病变组。主要扫描参数:准直0.5mm,螺距0.875,重建间隔0.2~0.3mm,重建矩阵1024×1024。结果(1)正常听骨链组:1幅图像上清晰显示3个听骨及其关节。(2)临床应用:39例颞骨外伤中,听骨链异常的18例;锤砧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各5例,砧镫关节半脱位及脱位分别为5例及6例,锤骨柄骨折1例。16例外耳发育不良中,骨性外耳道闭锁13例,膜性3例。骨性外耳道闭锁最常见的伴随听骨畸形是锤骨柄发育不全(10例),中耳腔变窄、听骨缺如3例,锤砧融合伴砧骨长突缺如1例。不伴随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的听骨畸形2例,1例为双耳砧骨长突缺如,另1例为砧骨长突发育不全伴砧镫关节不连。慢性中耳乳突炎15例,6例合并胆脂瘤者听骨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鼓室硬化症1例。结论听骨链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是诊断传导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