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共完成 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 ,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术后处理重点是稳定循环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减轻心脏做功 ,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80min ,lcu监护治疗时间 36h ,住院时间 3周。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结论 :掌握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特点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症 ,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0年5月共完成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后处理重点是稳定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做功,预防冠状动脉痉挛,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lcu监护治疗时间36h,住院时间3周,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结论:掌握  相似文献   

3.
韩贤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17-9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指不用体外循环机,在心脏跳动情况下应用血管桥移植的手段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缺血,从而改善心肌功能,是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非体外循环下进行。我科2003年3月~11月收治8例该类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56~73岁,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在体外循环心脏完全停跳下进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我院自2001—06-2005—05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3例,其中59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仅有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6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和损害。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8旁路移植术26例。术中应用心包内填塞纱垫,网眼纱布包裹心脏牵引等方法暴露病变血管,心脏表面局部固一器固定病变血管吻合部位,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搭桥73根,平均2.9极/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0min,ICU监护治疗时间15天,住院时间3W,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间,我院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管理。方法 106例冠心病病人行OPCAB,术中监测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用丙泊酚、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和异氟醚诱导及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尤其是术中搬动、抬高心脏循环功能紊乱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结果 病人均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过程平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4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下完成手术,1例术后使用IABP辅助循环,20例术中需要用多巴胺或肾上腺素支持循环。术后3例由于严重低心排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OPCAB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尤其是手术中搬动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明显受影响时,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已在我国逐步兴起。我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32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CABG,222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前调整心肺功能,术中注意保护心、脑、肾功能,术后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进行肺部理疗.结果 226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3例术后低心排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1例随访2个月至3年已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 仔细规范的围术期处理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10~2008-08共施行CABG112例,其中行体外循环CABG10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6例;每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2.9±0.8)支。同期行心瓣膜手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结果围术期病死3例(2.7%,3/112),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心房纤颤2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9)h,住ICU时间(4.2±2.0)d,术后住院时间(13.2±5.6)d。随访85例(75.9%),随访时间1个月至8年,其中82例(96.5%)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级47例,Ⅱ级30例,Ⅲ级8例。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OPCAB)手术方法及评价其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5 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 4例 ,单支病变 10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2 6例。均经正中切口行OPCAB ,人均旁路移植 2 73支 (1~ 5支 )。应用左乳内动脉 5 5支 ,大隐静脉 95支。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5 4例在术后 2~ 12 (平均 4 9± 2 6 )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2 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对于选择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手术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3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搭桥3.2支,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0%患者术后4-8h拔除气管内插管,48%患者未输血,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配合、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网织血小板(RP)的方法,并检测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0PCABG)围手术期RP的变化.方法 在OPCABG术前和术后第1、4、8天,采集20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经噻唑橙孵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数量.结果 20例冠心病患者在OPCABG术前和术后第1、4、8天RP比例分别为0.35%(0.03%-0.60%)和0.60%(0.23%-0.68%)、1.05%(0.40%-1.78%)、0.30%(0.20%-0.80%);其中,OPCABG术后第4天RP比例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有效测定全血中的RP.冠心病患者OPCAB3G术后第4天外周血RP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外科手术后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2年4月共行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麻醉、体外循环、手术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CABG)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现已成为大家认可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我院从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03例,效果良好,现就其临床特点、治疗经验等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的连续603例择期CABG患者。男性362例,女性241例;年龄4082岁,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中循环功能及及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为单纯全麻,在麻醉诱导前(TO)、术后1 h(T1)、24h(T2)、48 h(T3)4个时间点抽取血样测定eTnI、CK、CK-MB值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所有病人手术经过及术后恢复顺利,无1例转为体外循环.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为平稳.对照组病人术后血压、心率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CK、CK-MB、cTnJ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使循环功能稳定,为OPCAB围术期心肌提供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0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成OPCABG组(n=60例)和CCABG组(n=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P〈0.05)。OPCAB组无手术死亡,CCABG组死亡1例(P〉0.05)。结论 OPCABG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心病外科围术期的应用进行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外科围术期的应用进行观察。结果应用IABP后循环明显改善。结论在选择好适应症后,把握好时机尽早合理使用IABP可明显减低围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