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机械通气建立气道通路的方式有3种,闭合通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患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下面浅谈一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李瑶  李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24-2225
机械通气是在病人自然通气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适用于麻醉手术中、术后的呼吸支持,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急性呼吸衰竭。由于疾病和环境原因.病人会出现心理负担.影响治疗及疾病康复。我们根据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消除不盘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呼吸衰竭以缺氧或(和)二氧化碳潴留为标志,严重呼吸衰竭病人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护理外,重要的是恰当应用以机械通气为代表的呼吸支持技术,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直至呼吸功能好转和恢复。临床上,对呼吸衰竭病人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短期多次机械通气治疗、护理的报道较少,笔者总结了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4月间的16例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短期多次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李秋梅  孟繁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52-185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严重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我们在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病人中随机选择部分病人进行了有创一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将常规通气和序贯通气两组病人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及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预见性护理在防止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意外拔管是指无拔管指征的病人,人工气管意外脱出,是气管插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病人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发生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病人则出现呼吸暂停,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可能出现肺泡低通气等^[1]。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均可危及生命。2000年以来,我们针对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这一现象,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建立了一套预见性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429-2429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不能有效的咳嗽、咳痰,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最重要的护理措施为湿化、吸痰,现将对ICU 158例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严重呼吸衰竭病人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在急诊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病人常常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治疗创伤的痛苦、陌生环境及沟通障碍等应激源的刺激,这些刺激均是使病人产生一系列负性心理反应,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状态的不利因素,若不及时调节、控制,不仅加重疾病,还会妨碍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对呼吸衰竭病人在机械通气期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我科对3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芬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40-141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方法。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能减少呼吸机治疗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2例呼吸衰竭病人行气管切开后.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护理。充分认识到加强机械通气的监督测;做好呼吸道的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痰液引流;严重控制医源性感染,对预防肺部感染,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为救治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且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己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呼衰。我科于2001—2004年使用BiPAP Vision、Harmony S/T和S/T—D30型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COPD、支气管哮喘及闭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呼衰96例,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91例获满意疗效。本文就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问题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救治赢得了时机。笔者对41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临床观察,认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及顺利撤机的关键,因此值得护理人员重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脏直视术后回病房时 ,由于病人尚未完全恢复呼吸功能 ,同时为了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有效通气 ,改善肺功能 ,机械通气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时痰液增多 ,又不能自动排出 ,所以适时有效安全的吸痰技术尤为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人 2 0 0例 ,先心室缺 77例 ,房缺 3 0例 ,先心复杂畸形 40例 ,风心 5 3例 (其中瓣膜置换 42例 )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一般为 3~ 2 4h ,超过 2 4h者 15例 ,气管切开 2例。2 护理2 1 吸痰前的准备 ①吸痰前根据病人情况及插管内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 ,质地不可过硬 ,…  相似文献   

13.
石蓉  陈克芳等 《成都医药》2000,26(4):228-229
机械通气可改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酸,减少呼吸肌作功。若呼吸道管理不当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其感染相关因素有气管粘膜操作,人工气道加温湿化不足,呕吐误吸,呼吸治疗仪未严格消毒处理等,医护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章报道526例使用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有效沟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沟通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影响,寻求有效解决机械通气患者囚气管插管导致的沟通障碍,解除其紧张与恐惧情绪,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提高患者遵医的自觉性,提高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的护理办法。方法将80例意识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对机械通气的患眷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反应增加一些其他有效措施,如:运用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文字或实物卡片等一系列方式,与患者进行了有效沟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和服务,患者需求得以表达,观察组的生理、心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两组结果进行,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而满意度则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沟通可融洽护患关系,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小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我院诊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呼吸护理小组的护理干预,两组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是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值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呼吸护理小组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颈上段脊髓损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颈上段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可波及呼吸中枢而致呼吸麻痹,无力咳嗽咳痰以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高,需要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仇银红 《淮海医药》2004,22(5):422-423
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插管,配合机械通气,能增加通气量,提高血氧分压,有效扭转呼吸衰竭症状。对气管切开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病人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是否安全、有效以及早期拔管效果的评价。我科1999年~2002年收治胸部重度损伤合并呼吸衰竭31例,均行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常规治疗同时应用机械通气的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湿化、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安全转出ICU,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5天。结论及时有效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监护可以提高单肺通气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80例,按组间资料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的气道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并发症及本次护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对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功能的影响低于对照组,护理沟通、专科护理技能、气道管理、护理监督、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辅助机械通气方式,其通气方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具有不干扰自主呼吸的特点,且操作简易、疗效肯定。我们选择全身麻醉已拔除气管插管且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性下降,经面罩高流量给氧(8升/分至10升/分)仍不能提高者,实施此项呼吸支持疗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