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接受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症状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9.3±0.8d,肺部症状缓解时间7.2±0.6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86.2±1.6h,住院时间9.6±0.8d;对照组患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14.6±0.3d,肺部症状缓解时间14.8±0.9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48.7±1.5h,住院时间15.2±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益生菌制剂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中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成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两组均给予系统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加用益生菌制剂,对比两组AAD防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ADD发生率发生率(40.00%)与腹泻持续时间[(5.70±1.74)日]均高于研究组[12.00%、(4.06±0.28)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 d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37.03±7.64)g/L、(56.52±6.34)g/L]低于观察组[(43.40±8.57)g/L、(63.72±8.7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23.70±5.90)d]长于观察组[(17.10±4.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益生菌制剂能够使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AD的可能性以及腹泻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对患者营养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因而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故该制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对合并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患者可能影响肺部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4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0例(5.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合并其他疾病、昏迷、夏季、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抑酸剂、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长时间卧床10个变量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以肺部感染为应变量,其他统计量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合并意识障碍、实施侵袭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其OR值分别为3.34、3.12、2.98、2.76。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合并肺部感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和感染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实验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仅在发生感染时给予抗生素。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术后3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术后8例发生感染。可得,实验组术后感染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3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2.03±0.37)d,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为(5.55±0.48)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4例患者死亡。实验组中,1例死亡。可得,实验组死亡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为16.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临床疗效理想,可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294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63例和对照组(未并发肺部感染)231例。观察两组死亡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死亡率(19.05%)显著高于对照组(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年龄、肥胖、吸烟、脑血管意外史、既往肺部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后带呼吸机及使用镇痛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年龄、肥胖、吸烟、脑血管意外史、既往肺部疾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流阻断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后带呼吸机及使用镇痛泵可能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是降低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20mL/d,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天数。[结果]两组均无患者退出,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9.37%,抗生素使用(4.0±1.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配合抗生素用于肺癌根治术后治疗,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天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ICU室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22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者有52例(46.85%),平均感染时间为(23.82±4.82)d,对照组患者有80例(72.07%)出现了肺部感染,平均感染时间为为(19.82±3.02)d,相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21%,对照组为27.03%,相对比,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将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降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用吊床在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1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例使用吊床,对照组5例未使用吊床。结果治疗组平均脱机时间为(22.4±4.1)d,对照组平均脱机时间为(28.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为(13.2±2.5)d,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为(18.5±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用吊床可有效辅助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脱机,缩短卧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评估对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98例,根据监测PCT情况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9例,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每2~3天检测1次PCT水平后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二重感染及死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和住院时间,并评估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 APACHE-Ⅱ) 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PIS和APACHE-Ⅱ为(7.12±0.68)分和(13.29±2.87)分,低于对照组(8.04±0.81)分和(15.44±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二重感染、耐药性及死亡发生率为16.33%(8/49)、10.20%(5/49)、26.53%(13/49)和8.16%(4/49),低于对照组34.69%(17/49)22.45%(11/49)、48.98%(24/49)和20.45%(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为(11.35±1.08)d、(2.31±0.16)种、(10.17±1.19)d和(18.74±0.75)d,低于对照组(11.35±1.08)d、(2.31±0.16)种和(12.38±1.02)d和(18.74±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CT早期评估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和种类,降低耐药性,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脾益肺法配合针刺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引发肺部感染的干预作用。方法:76例重度颅脑损伤引发肺部感染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脾益肺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部感染抗生素使用时间、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水平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4例,痊愈率63.16%,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6.84%);观察组有效37例,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使用抗生素时间[(2.19±0.72)d]显著短于对照组[(4.76±1.03)d](P0.05)。治疗前对照组ALB水平[(38.04±3.31)g·L~(-1)]显著高于治疗后[(36.29±2.74)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水平[(33.14±1.35)g·L~(-1)]与对照组ALB水平[(36.29±2.74)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重度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5例;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肺中药配合针刺疗法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引发的肺部感染疗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防性给药的起效时间及效果。方法:将49例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预防性给药(观察组)及治疗性给药(对照组),进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随访半年以观察存活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平均12.1±2.1d,对照组平均17.2±2.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6个月两组存活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情较重,应在相关症状未出现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缩短起效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柏月兰 《中外医疗》2014,(22):121-122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治疗基础疾病与并发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组(21.8±2.5)d,对照组(36.1±3.6)d;并发症控制时间治疗组(5.5±1.6)d,对照组(9.7±1.8)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21.2±4.0)d,对照组(33.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恶心呕吐2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有较佳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抗生素滥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50-152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感染防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80例,其中,83例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组),97例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9例,未用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例。观察抗生素组及未用抗生素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6.5%)与未用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ICU天数及30d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1.6%,未用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联用治疗脑卒中引起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快速清除病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引起肺部感染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时间、感染灶吸收时间、细菌清除率、死亡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为(19.42±1.12)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为(9.75±1.02)分、自我生活能力评分为(80.12±2.03)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1.17±4.1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26.82±1.74)d、感染灶吸收时间为(7.36±1.02)d、细菌清除率为92.31%、死亡率为3.08%、治疗有效率为90.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联用治疗脑卒中引起的肺部感染,能有效清除细菌、提高治疗效率,对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文军  卫敏  顾琳 《广东医学》2005,26(5):663-664
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序贯抗感染治疗,评价序贯治疗的疗效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将113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当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呼吸道症状改善及白细胞计数正常后改用口服氧氟沙星和头孢呋辛酯。对照组53例全程静脉应用抗生素。结果两组患者疗效一致,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分别为(12.23±4.36)d和(11.68±4.03)d(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24±3.87)d和(11.68±4.03)d(P<0.01)。观察组治疗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47±513)元和(5346±438)元(P<0.01)。观察组抗生素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58±312)元和(3023±278)元(P<0.01)。结论序贯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措施,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特征和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8例于发现真菌感染相关不良症状前即于临床实施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对照组52例于发现症状并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对症应用抗生素。对比两组疗效并分析真菌感染特点。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培养感染病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极明显高于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念珠菌,(P0.01)。结论:对于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治疗可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避免滥用和分析发病特征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206-1208
目的:探究清创术和伤口Ⅰ期缝合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8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清创术,研究组患者给予伤口Ⅰ期缝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纱布填塞伤口,每日换药至伤口愈合。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抗生素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8~21个月,观察患者伤口及疝复发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7.26±3.65)d和(4.63±2.14)d,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8.47±4.58)d和(6.13±3.42)d(P<0.05)];研究组甲级愈合率83.33%(35/42)较对照组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疝复发,手术部位无红肿、积液、破溃溢液或者窦道等现象发生。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患者清创术后行伤口Ⅰ期缝合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临床可进一步探讨术中细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纪钦虹 《当代医学》2013,(33):27-28
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2009年5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2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2 h使用头孢噻肟钠2.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于术后6 h再次使用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头孢噻肟钠2.0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为1.50%,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0.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切口感染为14.29%,呼吸和泌尿系统感染为5.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抗生素使用量为(3.14±0.75)g,术后最高体温为(37.20±0.21)℃,术后退热时间为(41.07±5.63)h,住院时间为(5.76±0.95)d。对照组组抗生素使用量为(12.86±2.73)g,术后最高体温为(37.91±0.36)℃,术后退热时间为(45.42±7.05)h,住院时间为(8.19±1.04)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间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相比术后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的用量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等,降低术后体温,缩短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给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电导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咳喘及X线阴影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常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电导经皮给药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及住院时间,确保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