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站立正位黏膜相对直肠黏膜内脱垂的诊断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对81例便秘患者进行传统排粪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站立正位黏膜相,于肛门截石位6点肛缘处粘贴显影标志物,测量坐位正位及站立正位黏膜相的深度、宽度、肛门距,根据影像检查结果分析站立正位黏膜相对直肠黏膜内脱垂的诊断价值。结果:81例患者在坐位正位及站立正位黏膜相均检出直肠黏膜内脱垂影像表现,站立正位直肠黏膜脱垂深度[(32.51±8.99) mm]大于坐位正位[(27.88±8.38) mm],站立正位直肠黏膜脱垂宽度[(33.25±8.77) mm]小于坐位正位[(37.84±9.89) mm],站立正位直肠黏膜脱垂肛门距[(66.56±12.26) mm]大于坐位正位[(60.53±13.72) mm],P<0.05。结论:与坐位正位黏膜相相比,排粪造影站立正位黏膜相成像效果更好,对直肠黏膜内脱垂的诊断价值更高,而且患者依从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直肠内脱垂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较常见的疾病[1]。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7。直肠内脱垂是指直肠近侧的肠壁黏膜或全层折叠陷入远侧肠管或肛管,而又不脱出于肛门之外,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者。从理论上讲,直肠内脱垂是直肠脱垂的前期阶段;但临床研究发现,直肠内脱垂很少发展为直肠脱垂[2]。直肠内脱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梗阻感,排便费力、肛门坠胀、便次增多、便条变细如挤牙膏状及排便不尽感。  相似文献   

3.
稠、稀钡排粪造影在直肠内脱垂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稠、稀钡两种造影剂对直肠内脱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有肛直肠临床症状.如排便困难、便秘者用稠、稀钡两种造影剂作比较研究。结果 全环直肠粘膜脱垂30例,直肠前壁粘膜脱垂21例.直肠套叠17例.其中8例合并二种异常。结论:稠钡对诊断直肠内脱垂比稀钡更有价值(P<0.01)。认为稠钡是排粪造影较为理想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4.
现行排粪造影不能满足指导直肠内脱垂诊治的需要,报道作者设计的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应用结果;在82例直肠内脱垂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底腹膜正常者为直肠粘膜脱垂,其中26例伴异常会阴下降;32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降入套叠鞘部、并构成直肠壁内疝疝囊者为直肠全层套叠,6例疝囊上口敞开者术中证实有内容物疝入,20例伴异常会阴下降。故认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是区分粘膜脱垂与全层套叠,诊断直肠内脱垂伴发的直肠壁内疝等盆底疝的直观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PPH 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排便障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经PPH手术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300例临床资料. 结果 291例(97%)患者一次PPH手术后排便障碍得到了缓解;9例(3%)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中6例行2次PPH手术,术后排便障碍缓解.结论 PPH治疗因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排便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直肠前突并发直肠黏膜内脱垂致便秘100例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2年 ,我们通过直肠镜检 ,肛门指诊和排粪造影等检查 ,对已婚生育中青年女性 1 0 0例直肠前突并发直肠黏膜内脱垂 ,所致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行直肠前突 ,直肠黏膜内脱垂注射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已婚经产妇。年龄 30~ 40岁 2 3例 ,41~ 5 0岁 42例 ,5 1~ 60岁 35例 ,病程为 2~ 6年。经保守治疗无效 ,均须依赖服泻药或灌肠排便。主要临床表现 [1]特点为排干稀便均困难 ,排便时间明显延长 ( >1 5 min) ,排便不尽感 ,便条变细 ,肛门坠胀 ,甚至用手助便等症状。1 .2 检查方法1 .2 .1 食…  相似文献   

7.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排便过程中近端直肠全层或黏膜层折入远端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直肠内脱垂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会阴或肛门坠胀、骶尾部疼痛、便血、手法帮助排便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三种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优越性。方法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130例分为三组,A组43例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加直肠黏膜柱状松弛柱状结扎术,B组30例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C组32例采用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对三组疗效及复发率作比较。结果三组术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痊愈率显著高于B、C两组,术后随访6-12个月,B、C两组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对于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的便秘及合并直肠前突所致的便秘,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加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治疗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上并不多见,长期的完全性直肠脱垂将会导致阴部神经损伤,而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皮肤湿疹甚至感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狭窄及坏死的危险,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自1912年Maschowitz报道以来手术方法不下二百余种,手术方法众多反映了人们对手术疗效的不满意和对发病机制上认识的差异。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种手术方法适用于所有病例,有时在同一病例同时采用几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肛直肠黏膜脱垂固定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5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观察对象,均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脱垂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共治愈4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术后并发尿潴留5例,出血1例,创面感染合并发热1例.平均住院时...  相似文献   

11.
直肠内脱垂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IRP)是指直肠黏膜层或直肠全层套叠入远端直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直肠内脱垂致顽固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可借助外科手术治疗改善症状。手术的目的就是纠正造成梗阻的形态学异常,去除病因,阻断其与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PH结合直肠黏膜纵行逢合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与脱垂痔的疗效。方法用PPH切除松弛脱垂的黏膜袖外加于痔右前、右后及左侧环状母痔处齿状线上方1cm处纵行缝合直肠黏膜6~8cm以上,以缩短悬吊脱垂的黏膜及痔,解除排便困难。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后直肠黏膜内脱垂引起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痔脱出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结论利用PPH环切黏膜的有效性以及纵行逢合悬吊脱垂黏膜的彻底性,减少了术后复发,以及阻断直肠黏膜脱垂与便秘间的恶性循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直肠黏膜内脱垂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直肠黏膜层松弛向下移动,阻塞肠管而引起排便困难。笔者采用消痔灵高位注射治疗该病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排粪造影(Defecograph),是对排便异常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是在病员排粪时对肛门直肠部位作静止和动态的检查,观察排粪时肛门直肠部的功能状态,确定排便异常的原因。国内卢任华于1985年开始此项工作,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并参考80年代国外文献资料及有关文献,1989年开展该项工作,至1997年8月已检查病人301例,其中31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通过对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和信访调查,分析其手术疗效和们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51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72.5%,其中对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便血,骶尾部疼痛,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便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69.8%,70.7%,78.9%,100%,50%,80.0%和87.5%,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外科治疗,应从严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肛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黏膜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方法:用PPH术式治疗202例。结果:治愈172例,治愈率85.1%,有效30例,有效率14.9%。术后下腹部不适10例,尿潴留6例,出血4例,术后平均住院4d。无肛门疼痛、肛周感染、脓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直肠粘膜内固定术治疗直肠前突并发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76例.结果:25例病人自觉排便通畅,32例症状较前明显好转,11例症状虽无明显改善,排便造影有好转,总有效率89.5%.结论:该术式适用于治疗低、中位直肠前突并发轻、中度直肠粘膜内脱垂的病人,特点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分析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 6 2例直肠内脱垂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史回顾和信访调查 ,分析手术疗效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直肠内脱垂手术有效率为 73% ,其中排便困难、肛门坠胀、便不尽感、手法协助排便及服用泻剂维持排便的有效率分别为77%、80 %、71%、86 %和 97%。结论直肠内脱垂必须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确认无效后 ,方可考虑外科治疗 ,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分别采用PPH和传统手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计160例,随访6个月到4年不等.结果:160例患者均痊愈,无严重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而且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和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位折叠低位缝扎加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高位折叠低位缝扎加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15例,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15例中治愈9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结论:高位折叠低位缝扎加注射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型便秘,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