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头颈部鳞癌是全球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其5年生存率仍然仅为55%~65%,且预后生活质量欠佳,临床上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探索,各种免疫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备受关注,其中包括树突状细胞的应用.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免疫与肿瘤的抗争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免疫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其中以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诱导的免疫活性细胞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已知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联合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DC在体内的作用及其特点尚不完全清楚,进一步明确DC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可为提高其生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激活T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特殊功能。大量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在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肿瘤监视等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在我国,肾癌是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肿瘤,现就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采用树突状细胞治疗肾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其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后瘤体内注射树突状细胞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肿瘤的效果。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皮下骨髓瘤模型。微波消融肿瘤后瘤体内注射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24 h后于注射树突状细胞相同位置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3、5、7天测量肿瘤体积,第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切片组织病理。与对照组比较免疫功能和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小鼠的外周血CD8+淋巴细胞比例比对照组和消融组增高(P〈0.05),并且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可见T淋巴细胞浸润增加;治疗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恶性肿瘤经微波热消融后可以暴露肿瘤抗原,联合体外培养的功能完善的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建立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热休克法与冻融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BALB/c小鼠建立EMT6乳腺癌肿瘤动物模型,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冻融法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热休克法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定期测量肿瘤的大小,至第21天处死小鼠并称量肿瘤重量。结果注射热休克法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组肿瘤生长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与冻融法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组比较P〈0.01。结论热休克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较冻融法制备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对小鼠乳腺癌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吕丽琼  刘剑勇 《医学综述》2007,13(14):1054-1056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捕获、提呈抗原和致敏初始型T细胞的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在许多肿瘤治疗研究中已进入Ⅲ~Ⅳ期临床实验,并显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可以双向调节免疫反应。调节性树突状细胞是树突状细胞中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一个群体,在维持免疫平衡,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在肿瘤、感染、移植耐受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中的作用成为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培养、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征,可产生低氧、酸性和间质压升高等微环境改变,使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对缺乏,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增多,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促进异常血管正常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还可增加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浸润,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在肺癌、肝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治疗中均观察到明显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可控。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管异常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凋亡蛋白Survivin与消化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不表达,但选择性地表达于包括消化系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作用。Survivin参与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伴随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免疫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日益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途径,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结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恶性实体瘤展现了优异疗效。本文就DC细胞以及CIK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它们于临床抗肿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实体肿瘤凋亡作用,为其用于临床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小鼠骨髓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以CT-26肿瘤细胞冻融液为DC负载抗原,测定此负载的DC体内诱导CT-26实体肿瘤凋亡效果。结果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典型;CT-26细胞冻融液负载的DC诱导实体瘤外周细胞凋亡明显,而内部细胞罕见凋亡。结论负载DC治疗体积较大的实体瘤作用有限,可能更适合微瘤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相融合,获得SKOV3/DC融合细胞,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①利用PKH26红色荧光染料标记脐血来源的DC,用聚乙二醇法(PEG)融合DC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融合细胞(SKOV3/DC)。②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及光学显微镜检测SKOV3/DC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①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Mo)在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诱导分化为DC,其可表达表面抗原CD1a、CD80、CD86、HLA-DR及MHC-Ⅰ,不表达CA125。②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为CA125及MHC-Ⅰ双阳性细胞,不表达CD1a、CD80、CD86和HLA-DR分子。③树突状细胞和SKOV3按10∶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8.5%。SKOV3/DC形态与亲本肿瘤细胞相似,CA125抗原表达呈阳性,并且高表达CD1a、CD80、CD86、HLA-DR和MHC-Ⅰ分子。SKOV3/DC在体外能分裂增殖,但增殖活性明显低于SKOV3细胞。结论①脐血中的DC前体细胞(单核细胞)可在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②SKOV3/DC融合细胞兼具两种亲本细胞的部分特性,但其体外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失去亲本肿瘤的恶性生长特性。本研究为将SKOV3/DC作为肿瘤疫苗用于卵巢癌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前期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研究体外肿瘤抗原脉冲致敏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瘤苗主动免疫诱导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并观察其抵抗野生性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模型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骨髓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培养方法,并在体外经灭活NS1骨髓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脉冲刺激后直接作为疫苗,然后进行免疫预防与治疗的在体动物实验。结果:可从1只小鼠股骨中获得(3~5)×105个树突状细胞(DC),其纯度为95%以上,对混合T淋巴细胞具有强刺激活性。主动免疫同系健康BALB/C小鼠的试验显示,DC疫苗能诱导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免疫1次的动物首次受到肿瘤攻击后诱发肿瘤形成率为0%,再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为20%;而免疫3次的动物两次攻击的肿瘤形成率皆为0%。主动免疫治疗同种荷瘤动物的试验表明,DC疫苗也能抑制肿瘤生长,荷瘤动物存活率提高及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肿瘤抗原体外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宿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性反应,且对荷瘤模型动物具有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干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胃癌干细胞,冻融法制备抗原,将胃癌干细胞负载DC-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干细胞和DC、CIK细胞表型;将胃癌细胞与DC组、DC-CIK组、胃癌细胞抗原组、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联合培养,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组别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经胃癌干细胞抗原刺激的DC细胞,DC表面成熟标志CD83和CD86表达明显增加,CD83和CD86表达率为80.4%,高于DC组、DC-CIK组、胃癌细胞抗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负载胃癌干细胞抗原组、胃癌细胞抗原组、DC-CIK组、DC组对胃癌细胞杀伤率分别为(80.6±0.8)%、(72.3±0.6)%、(58.4±0.2)%和(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干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细胞,可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原形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制备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观察其对BALB/c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剂量为1000W/cm2×30 s的HIFU辐照体外培养的CT-26结肠癌细胞,获取肿瘤抗原,与体外培养扩增第5天的DC共孵育,制备DC瘤苗。正常BALB/c小鼠皮下接种活的CT-26结肠癌细胞,7天后分别经皮下注射HIFU辐照制备的DC瘤苗,一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治疗。3周后处死老鼠,剥离肿瘤,测量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及祛瘤小鼠的净重,剩余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并设立反复冻融法致敏DC组(冻融组),单纯的DC细胞组(单纯DC组),以及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各组是否有差异。结果 HIFU组、冻融组与单纯DC组、阴性对照组比较3周时肿瘤重量、肿瘤体积、祛瘤小鼠净重、小鼠中位生存时间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或P均<0.05)。HIFU组与冻融组比较肿瘤重量、体积及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IFU辐照法制备的DC瘤苗对小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优于反复冻融法制备的DC瘤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树突状细胞(骨髓瘤致敏DC和未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自身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方法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34^ 细胞诱生DC,将MM患者骨髓瘤冻融物冲击致敏DC。MTT法检测骨髓瘤抗原致敏和未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骨髓瘤冻融物致敏DC诱导的自身T细胞对患者骨髓瘤细胞的杀伤率远大于非致敏DC。结论患者骨髓瘤冻融物致敏的DC能有效诱导自身T细胞抗骨髓瘤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OVA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疫苗(DC-OVA)在肿瘤模拟抗原OVA(ovabumin)的裸鼠肺癌模型体内抗肺肿瘤的效应。方法 裸鼠右肺原位接种携带OVA的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ncer cell-OVA, LLC-OVA)悬液,建立裸鼠肺癌模型。获取DC,经基因转导制备DC-OVA疫苗。Western 印迹法检测OVA蛋白的表达。获取T细胞,进而制备DC疫苗系统(DC-OVA/T)。CCK8试剂检测DC-OVA刺激后T细胞的增殖。模型建立2周后,尾静脉注射DC-OVA/T。Micro-CT扫描荷瘤裸鼠的胸部,观察肺部影像。H-E染色观察肺部及肿瘤组织形态结构。IHC方法观察脾、淋巴结、肿瘤组织中CD8的表达;观察肿瘤组织中SOX2、BMI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 Western印迹法在样本中检测出清晰的OVA条带。DC-OVA强有效地刺激了T细胞的增殖(P<0.05)。DC-OVA/T治疗4周,疫苗组裸鼠肺micro-CT未见明显肿瘤阴影;取材,裸眼可见疫苗组病灶减小,H-E染色显示疫苗组的肿瘤组织较少,肺组织形态较完整。疫苗组裸鼠的脾、淋巴结、肿瘤组织内CD8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5,P<0.01),肿瘤组织中的SOX2、BMI1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5);血清中的IL-1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 基因修饰的DC疫苗在裸鼠体内具有强大的抗肺癌效应,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制备及对C57BL/6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 采用辐射法获取MB49细胞抗原并用其致敏骨髓来源的DC来制备DC疫苗。用MB49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或者PBS,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DC疫苗的实验组荷瘤小鼠,其肿瘤的平均体积和平均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DC疫苗实验组中有2只小鼠30天内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MB49细胞观察30天仍无肿瘤发生。结论 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孟冉冉  张宁 《医学综述》2013,19(7):1214-1217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处于启动、调控、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C已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技术的发展,DC在抗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吞噬凋亡肿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果,以确定一种有效的树突细胞疫苗。方法:由黑色素瘤细胞(BLb-10)生成凋亡细胞,树突细胞(DC)与凋亡肿瘤细胞培育后,收集和提纯吞噬凋亡肿瘤细胞的树突细胞,再对其表型变化及抗肿瘤效果进行检测,并与加肿瘤细胞肽(mTRP2)的树突细胞的结果比较。结果:吞噬凋亡肿瘤细胞后,DC更加成熟。表现出促炎症细胞因子(IL-1,IL-6,TNF-α,IFN--γ和GM-CSF),趋化因子(MIP-1,MIP-1和MIP-2),细胞表面分子(HMC-Ⅱ,CD11bCD40和CD86)以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增加而某些趋化因子受体(CCR2和CCR5)表达减少。吞噬了凋亡黑色素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能(i)更强地刺激体外T细胞增生,(ii)诱导体内Th1型免疫反应而导致更有效的肿瘤特异细胞毒CD8+细胞 介导的免疫,和(iii)防止了免疫鼠肺肿瘤转移,而加肿瘤细胞肽的树突细胞疫苗只能减少免疫鼠的肺肿瘤转移。结论:吞噬凋亡黑色素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苗为癌细胞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