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痴呆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渐进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认知能力衰退,社交障碍、行为异常及性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本病病位在脑与肾,致病因素分虚、痰、瘀三个方面,虚为本,痰、瘀为标.因年老肾衰、脑髓失养致神志不明,选药以补益为主,治疗以补肾益精填髓为基本原则,常用鹿茸片3 g、败龟板15 g、牛脊髓1条煮汤服,用...  相似文献   

2.
脊髓空洞症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大成 《新中医》1996,28(2):20-20
脊髓空洞症治验周大成沈××,男,55岁,教师,1991年9月1日初诊。两上肢间隙性不遂20年。初发时,两上肢不遂持续时间约半天至2天,尤以右上肢发作频繁。曾在本市数间医院诊治,先后诊断:“桡神经麻痹”,“桡尺神经麻痹”。后因治疗无效,症状加剧,两上肢...  相似文献   

3.
脊髓空洞症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中医学院脊髓病医院以用中医药治疗脊髓空洞症等脊髓病而闻名中外,来院就诊及咨询者甚众,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也热切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从本期始,连续介绍该院治疗脊髓病的中医证治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脊髓空洞症护理1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河北中医》2004,26(6):465-465
脊髓空洞症是临床一种少见的缓慢进行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病变所致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导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等肢体病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中医学对于痿证的医治和护理具有独到之处,与现代医学协同,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11例脊髓空洞症,均经MRI确诊,采用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仝小林教授将认为,对于老年人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早期肾动脉硬化的预见症。补肾缩泉、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黄芪、山萸肉、水蛭粉为基础配伍治疗夜尿多,方中黄芪益气补虚固摄,山萸肉滋补肾阴,酸涩收敛,固精益肾,亦可以增强他药敛尿之力。水蛭粉疏通肾络,抵抗早期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血流,为血络常用药物之一,也可化瘀通络,防止浊毒伤络。方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30 g,水蛭的常用剂量为3~6 g,打粉冲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鲜鹿茸粉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38例在上述化疗方案中加用鲜鹿茸粉,观察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的情况(主要是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鲜鹿茸粉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论治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康 《中医研究》2005,18(10):57-58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或延髓退行性病变.目前病因未明,病理特征是髓内有空洞形成及髓质增生.主要症状是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运动神经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病因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先天性血管疾患、脑脊液动力学异常及外伤等有关,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多归于痿证、痹证范畴,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痱、虚劳、肾劳等命名.脊髓空洞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被现代医学列为不治之症.近年来,虽然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显示出一定优势.故有专家认为该病可借助现代MRI诊断技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脊髓空洞症3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针治疗脊髓空洞症36例临床报告411100湖南湘潭钢铁公司职工医院胡俭雄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18~20岁4例,20~30岁12例,30岁以上20例。病程1年以内6例,1~3年9例,3年以上21例。典型症状为:节段性分离性痛...  相似文献   

11.
唐程  王涵 《吉林中医药》2021,41(5):588-590
中老年女性绝经后机体逐渐衰退,在肾气渐衰、五脏失调、气机不利等因素作用下出现显著虚态,同时伴有血、水的循行和代谢能力下降.仝小林院士认为,调此病态,尤当以气、血、水为要,气充则温煦、推动有力,助血、水流通,血、水流通又可辅助气机调畅.以黄芪、当归、益母草三味药作为补气、调(活)血、利水的基础方.黄芪功专补气,当归尤擅补...  相似文献   

12.
唐程  王涵  赵锡艳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65-1567
呕吐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可伴见于多种内科疾病,虚实寒热皆可见.仝小林院士认为呕吐发生的核心病机在于中焦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在治疗中强调牢握病态,紧抓证靶,态靶同调.在治疗上以调理中焦大气运转,恢复气机升降为基本原则,在经典名方连苏饮的基础上联合生姜组成辛开苦降基础方,苏叶、生姜辛开,黄连苦降,以通肺胃、降胃火,调气机...  相似文献   

13.
心阳主一身之阳气,肾阳即"元阳",为先天之阳,两者具有密切关系,且在五脏之阳气中尤为重要.慢性疾病危重阶段或迁延日久常损及心阳和肾阳,见心肾阳衰.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助阳三味小方,尤擅扶助心肾之阳.仙茅可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补命门之火,常用剂量6~30 g;淫羊藿可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常用...  相似文献   

14.
津伤可见于糖尿病病程的多个阶段,紧抓核心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仝小林院士认为,因热伤阴,因热耗气,因此滋阴益气的同时更要警惕背后之"热",所谓"扬扬止沸,不若釜底抽薪",热为致病之源,清热为澄源之治,滋阴益气更应注重清热.知母、天花粉、葛根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热养阴生津小方,三味药合称"滋膵饮",...  相似文献   

15.
中满内热是脾瘅病的核心病机.由于体质、生活环境的差异,中满内热的主要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追究其根源大多是过食肥甘厚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在中满的基础上化生内热,表现为火热之象,如湿热、肝热等,肝脉挟胃,波及肝木,形成肝热,连及血分,以致血热,火伏气分,从而形成肝热、血热、湿热相互搏结.或者土壅则木郁,影响肝之疏...  相似文献   

16.
黄连、肉桂、酸枣仁,是临床常用治疗心火亢盛不寐的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黄连入心经,长于清心火以安神,临床常用剂量为3~6 g;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原,与黄连配伍,能交通心肾,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临床常用剂量为1~3 g;酸枣仁味酸,性敛,有助于"阳入阴",且使已入之阳不轻易外出故亦能防治早...  相似文献   

17.
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三味小方用于治疗老年肺肾虚型哮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哮喘的病因之一,是风寒湿邪侵袭在表为标;其次是素体虚弱,年老体虚,肾阳虚衰在里为本,病位在肺肾、脾胃,治疗上以扶阳补肾止咳为原则.仝小林院士多用淫羊藿、巴戟天调态,温补肾阳用以固本,维持肾可纳气作用,以平喘;枇杷叶打靶,补肺化痰止咳平喘.用量方面,淫羊藿、巴戟天、枇杷叶常用剂量各为15 g,临床中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用量,其最大剂量可至30 g,但须注意淫羊藿、巴戟天类激素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血精阴亏虚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至后期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临床辨治具有此类病机的疾病时,首先横向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明确气血精阴亏虚出现的先后次序和相互联系,而后纵向辨别刻下气血精阴的病机主次.结合不同疾病背景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黄芪、熟地黄、黄精三药组"四补三黄方",黄芪长于益气,兼具补血之效,...  相似文献   

19.
仝小林院士将2型糖尿病分为"郁热虚损"四个阶段,病至"虚损"阶段,则变证百出,此阶段以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兼有血瘀为核心病机,治疗注重扶助正气,调补阴阳,辅之以活血化瘀,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随证治之.肉桂、山萸肉、生晒参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益气扶正、阴阳双补的小方,三味药合称"温脺饮",对于2型糖尿病晚期但见阴阳两虚者,皆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