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临床治疗中 ,对肾脏疾病的治疗多以补法为主 ,而少用泻法 ,故有“肾无实证”的说法。然而在临床实际中 ,肾实证又是确实存在的 ,因此 ,有必要从理论及临床方药上对肾之实证加以论述 ,这将对肾病理论及临床有一定的裨益。1 肾的生理及与其他四脏在五行中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肾属为五脏之一 ,在《内经》中对肾的生理、病理有详细的论述。《内经》对肾的论述 ,多是将肾与其他脏腑相提并论。在五行理论的概括下 ,将心、肝、脾、肺、肾作为五行的核心 ,五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 ,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五脏五行功能系统。1 1 肾…  相似文献   

2.
“肾者胃之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内经》“肾者胃之关”的理论,对当今水肿疾病的治疗仍具有临床价值。指出在水肿发病过程中,其本在肾,肾气起主导作用;在治疗过程中,从肾论治,增强肾的气化功能,俾气化正常,水道通调,水肿疾患可瘳。  相似文献   

3.
肾实证最早见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虽有提及,但均缺乏系统论述。自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以来,在内科领域则逐渐出现“肾无实  相似文献   

4.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医学界已经进行这方面的发生学研究,本文从解剖学角度系统论述了古代解剖学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联系,力图证明古代解剖观察是《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经》肾藏象理论的某些重要命题的创生与古代解剖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于勇 《陕西中医》2008,29(3):318-320
目的:探讨中医气化的源流和内涵。方法:援引《内经》、《伤寒论》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气化"是论述自然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气化"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推动下,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伤寒论》六经六气学说是《内经》气化学说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人的生命其实质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学术观点。有关"心肾开窍"的阐释就有颇多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言"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而《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然而,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这些不同观点有其产生的原因,且是从不同的中医思维角度进行阐述的。再以此为例,表明《内经》体现的百家争鸣之学术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76-2678
"肾主生殖"是《内经》对男女生殖生理的高度概括,是以肾主导生殖器官及生殖功能两方面做为主要基础的,该文从肾虚与肾实两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十年中医药通过"肾主生殖"理论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情况,阐述了以"肾主生殖"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的证治规律,揭示了中医药从多途径治疗不孕症所发挥出的优势,提出重视病证结合、整体观治疗、结合辅助生殖技术、深入机制研究等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关于水肿的病机理论《内经》已有记载,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脏腑的气化功能及血液运行有密切关系,为后世水肿的辨证施治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气化失司与水肿水液代谢离不开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气化失司、水液停留为水肿。对此,《内经》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已有论述,如“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肾者水脏,主津液”,说明人体饮食精微生化输布的概要过程。水液经胃的受纳腐熟,水精布散输送  相似文献   

9.
肾主外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江西中医药》2007,38(12):15-16
肾主外语出《灵枢》,是《内经》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临床以该理论为指导治疗某些病证,疗效满意.本文就"肾主外"的理论及其在临床运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古代形神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相关的发生学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从古文化角度论述古代形神观念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关系,着重阐明“肾应惊恐”这一命题的产生与古代形神观念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