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仝小林教授在"伏邪"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痹病"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即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或通过官窍而直中,使得风寒湿邪留而不去,伏于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造成疾病的加重或反复,因脏腑风湿所致的疾病称为脏腑风湿病。另外,仝小林教授基于现代解剖学,将顶焦从三焦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四焦八系的辨治体系。顶焦包含颅腔与髓腔,是指挥、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中枢。按照现代解剖学划分,颅腔内为脑,因脑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主要控制中枢神经,故称其为神系;髓腔内为与脑相通的脊髓,主要支配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称为髓系。顶焦中髓系比较接近现代医学中的周围神经系统,但又不完全对应,依此理论提出的髓系脏腑风湿的辨治方法,为临床中医治疗难治性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院士在“痹病”和“伏邪”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一个新学说。基于脏腑风湿理论,仝院士认为痹病与伏邪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异常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外邪侵袭是其必要的发病外因,邪气伏留是其致病关键病机。据此运用达原饮辨治痹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可为临床治疗痹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仝小林神系疾病辨治要点及态靶结合选药思路。其将顶焦从传统的三焦理论中剥离出来,建立"四焦八系"理论,从神系病辨治的实践层面主张脑主神明,认为临床中许多精神、情志类疾患实际属于脑的神系病变,神经系统疾病实际属髓系病变。并建立顶焦刚柔辨治体系,执简驭繁地提出神系病辨治要点;强调中西医结合,提出态靶同调的临证选方遣药法则。  相似文献   

4.
陈曦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2022,(9):1037-1039
脏腑风湿理论由仝小林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伏邪”和“痹病”提出,临床中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皆与风寒湿伏于脏腑相关。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我们认为反复发作的痤疮多为中阳不足、寒湿中阻、郁久化热或表气郁闭、玄府失司所致,故治疗上可以在温补中焦、散寒除湿的同时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并配合开闭宣肺、解表祛邪等方法治疗,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意义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玉英 《陕西中医》2001,22(12):763-764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其病因复杂 ,病理表现多端 ,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而有些风湿类疾病 ,常能使人致残。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内容 ,虽篇幅不多 ,突出了其辨治的要点。其中明言风湿者 ,大多为急性风湿病 ,还有一些内容未言风湿二字 ,但其辨证、用药为风湿类疾病的辨治指出了原则和方法。此将张仲景辨治风湿类疾病的经验及当今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1 对风湿类疾病因病机的认识 风湿病属中医“痹病”范畴 ,也称“痹”、“痹证”等。“痹”作为病名 ,其含义有广、狭义之不同。此所讨论的风湿类疾病主要为狭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由于解剖学局限,对人体的划分主要基于脏腑功能及大致部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焦,缺乏对颅腔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及其所支配的神经系统的认识,一直以来,将脑系统的功能归属心主神明及其他脏腑。本文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即顶焦、上焦、中焦、下焦,每一部分包含相应脏腑体系,即顶焦包含神系、髓系,上焦包含心系、肺系,中焦包含肝系、胃系,下焦包含溲系、衍系。在三焦基础上补充了脑和其支配的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内容,并对每一焦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纲领进行了论述,以初步阐释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脏腑风湿是仝小林教授在《素问·痹论篇》中"五体痹"与"脏腑痹"的基础上提出的,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通过五体而内传脏腑,或通过官窍而直中脏腑,而人体正气不足以驱邪外出,使邪气伏留,久则成为伏邪盘踞脏腑而成痼疾。每于复感,伏邪引动,则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仝小林教授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提出一类因感受风寒湿邪发病的血脂异常治疗新思路,注重透邪外出,根据脏腑风湿理论拟定散寒除湿,温阳补肾;健脾渗湿,化脂降浊;清热利湿,降脂泻浊;祛痰化浊,活血化瘀等治则治法,以期为血脂异常的中医治疗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明廉教授治疗痹证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廉教授、主任医师、项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五十年,精于岐黄,学验俱丰,擅治风湿痹证。现就先生治疗痹证临床经验总结如下。痹证,也称“痹”、“痹病”、“风湿”等,是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痰、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9.
郝怀清主任医师对风湿性疾病的辨治有独到的理论和用药特点。兹就跟师学习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主要病机特点 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属于“痹证”范畴,依据其病程长、病情顽缠的特点,称之“历节病”(《金匾要略》)、“白虎病”(《外台秘要》)、顽痹、尪痹。本病病理为骨关节损害、  相似文献   

10.
《医宗金鉴·凡例》指出:"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中医经典如木之根,水之源,习医之人,必以研读医经为首务,博极医源,方能明辨真要,验于临床。从《黄帝内经》到近代百年,痹病的诊疗体系逐渐完备。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李济仁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突破了狭义痹病的桎梏,提出了广义痹病的内涵,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痹痿通论,体脏互观"思想,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仝小林院士师承于李济仁教授,在李济仁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中的"伏邪"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从"痹痿通论,体脏互观"到"脏腑风湿",共同构建了当代中医"痹病"新的理论体系,为包括风湿免疫类疾病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病的辨治开辟了新思路,展示了中医学薪火相传的大医精神,是中医经典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肝论治"焦虑障碍的研究显示,机体内部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常,经脉郁滞不畅是焦虑障碍的基本病机;以焦虑为主症的患者多表现为易怒、多虑、失眠、多梦、心悸、乏力、善太息、脉弦等症状,而此类症状多与肝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从肝论治为主要治疗方向,结合其他脏腑气血阴阳辨证论治,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多系统性疾病,其中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日常波动剧烈,低血糖反复发作,生活质量更是严重下降,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设"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时常常将"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多渠道、多靶点地调理患者状态,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多系统并发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成人1型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医案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其对这一类复杂疾病的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为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满内热是肥胖型糖尿病脾瘅阶段的核心病机,胃肠实热为常见证型之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面,我国目前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便秘为胃肠实热的主要症状之一,西药降糖的同时对伴随症状的改善相对较少,因此许多患者求助于中医药。仝小林教授基于多年临证实践探索,提出的"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在胃肠实热型糖尿病的辨治中得到了良好发挥。仝教授以胃肠实热为态,大便坚干,排出困难,口干口臭为"症状靶",血糖升高为"指标靶",通过知母、苦瓜、桑叶清热降糖,大黄黄连泻心汤通腑泻热,态靶同调,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4.
仝小林院士认为,中重度脂肪肝多由患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膏浊内蕴于体内所导致,肥甘之品易影响脾胃正常运化,精微堆积,滋生病理之膏浊.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临床多见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症.茵陈、红曲、生大黄三味小方消膏调脂,通腑降浊,可治疗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减轻内脏脂肪堆积,达到改善脂肪肝的效果.茵陈常用1...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使用风湿寒痛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病310例,总有效率为92.6%。实践证明,不仅对临床症状,体征有显著疗效,而且治疗后 ESR、ASO、RF 三项指标亦有较好改善,复常率均在59%以上。风湿寒痛片是在中药治疗本病有效方剂基础上,经浓缩提纯的新型中成药,具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家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从经络辨证理论出发,从整体状态辨治,创立了"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该文率先对姜良铎教授在门诊患者辨证论治中经常采用的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进行了中西医临床特点研究总结,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文中首先对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姜教授诊断三焦经络瘀滞的279例患者的中西医疾病特点。通过该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焦经络瘀滞患者女性多见,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病程迁延,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常见,其现代西医疾病诊断与传统中医辨证症候群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焦经络瘀滞症候群表现以热证状态居多,中年患者是三焦经络瘀滞的常见患病人群,西医诊断的相关信息有助于诊断三焦经络瘀滞。  相似文献   

17.
综合2019年12月-2020年1月31日武汉市的气象资料,此时期武汉市气温范围为-1~18℃,正值暖冬,雪天天数较少,但阴雨天气较多,相对湿度大,气候阴冷潮湿,环境呈现出寒湿的特点,利于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根据武汉异常气候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传播情况,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属于“寒湿疫”。鉴于“寒湿疫”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气候的紧密联系,有必要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明确疾病性质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阳阳  晁旭  黄峰 《吉林中医药》2021,41(3):344-347
黄峰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肝郁气滞导致脾虚,脾虚无以运化则水湿停聚形成腹水,湿邪化热阻滞中焦又进一步加重肝郁脾虚,肝肾同源,久之累及于肾,最终导致肝、脾、肾受损及三焦运化失司.黄峰遵循辨病结合辨证的思想,主张从肝脾肾之本入手,辅之行气、利水、清热、活血以治标,采用温肾健脾、宣肺疏肝、清热化湿、活血...  相似文献   

19.
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 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 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20.
仝小林院士认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癌前病变,应当重点关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湿热蕴结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之一,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胃喜润恶燥,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三是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