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茯苓、生白术、泽泻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利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脾虚湿困为基本病机.茯苓可利水渗湿,常用剂量为9~120 g;生白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9~90 g;泽泻渗湿化浊,常用剂量为15~30g.利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消化系统疾病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仝小林院士认为眼络病出现在糖尿病病程发展的"虚损阶段",气虚络瘀为主要病机,基本治法为益气活血通络,临床常选用黄芪、夜明砂、潼蒺藜三味药物配伍治疗。方中黄芪补气通络,气行则血行,夜明砂、潼蒺藜均入肝经,夜明砂散瘀明目,潼蒺藜养肝明目,还需要结合肥胖型糖尿病和消瘦型糖尿病病理基础进行加减。黄芪常用剂量为9~30 g,夜明砂常用剂量为6~15 g,潼蒺藜常用剂量为9~15 g。  相似文献   

3.
津伤可见于糖尿病病程的多个阶段,紧抓核心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仝小林院士认为,因热伤阴,因热耗气,因此滋阴益气的同时更要警惕背后之"热",所谓"扬扬止沸,不若釜底抽薪",热为致病之源,清热为澄源之治,滋阴益气更应注重清热.知母、天花粉、葛根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热养阴生津小方,三味药合称"滋膵饮",见热盛阴伤均可配伍使用.方中知母常用剂量为9~30 g,天花粉常用剂量为15~30 g,葛根常用剂量为15~60 g.  相似文献   

4.
仝小林教授将认为,对于老年人及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早期肾动脉硬化的预见症。补肾缩泉、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黄芪、山萸肉、水蛭粉为基础配伍治疗夜尿多,方中黄芪益气补虚固摄,山萸肉滋补肾阴,酸涩收敛,固精益肾,亦可以增强他药敛尿之力。水蛭粉疏通肾络,抵抗早期肾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流减少,增加肾脏血流,为血络常用药物之一,也可化瘀通络,防止浊毒伤络。方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山萸肉常用剂量为9~30 g,水蛭的常用剂量为3~6 g,打粉冲服。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辨证上,需在以下3个要点上与疾病后期进入虚寒阶段者进行鉴别:辨尿之寒热,辨痛之虚实,辨阳痿之身心.仝小林认为下焦湿热,瘀阻经络,气机不畅为核心病机,宜清热燥湿解毒,行气化瘀,选用黄柏、生蒲黄、橘核组成三味小方,黄柏常用剂量为9~30 g,生蒲黄9~15 g,橘核15~30 g,...  相似文献   

6.
苍术、砂仁、薏苡仁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燥脾湿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今多种疾病以中满湿盛为基本病机。苍术可健脾燥湿,常用剂量为12~30 g;砂仁可芳香醒脾,常用剂量为3~6 g;薏苡仁健脾祛湿,常用剂量为30~60 g。燥脾湿三味小方用于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消化性溃疡等有脾湿之证。  相似文献   

7.
胃动力功能障碍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胃动力功能障碍初期,多为实证,日久正气消耗,可由实转虚。仝小林教授认为,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病机为壅、湿,因此化壅、燥湿是其治疗大法。陈皮、莱菔子、大腹皮是仝小林临床常用的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三味小方。陈皮为理气健脾之要药,临床常从9 g起步,逐步加量至15 g,最大用量达30 g。莱菔子利气宽中,消食导滞,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大腹皮行气导滞,利水消肿,临床常用剂量为9~15 g。3味药组成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实证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8.
仝小林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浊,益气活血降浊是其主要治则。临床上,常用黄芪、水蛭粉、大黄合成的三味小方进行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扶正,固涩精微,水蛭破血通络,大黄祛瘀泄浊,三药合用,益气活血降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之病机。其中黄芪常用剂量为30~90 g,水蛭粉常用剂量3~6 g,大黄常用剂量为3~15 g。  相似文献   

9.
从《伤寒杂病论》原文入手,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探寻相关经方中人参的运用规律。提出:(1)经方中人参的常用剂量为30~45g,其炮制方法接近于今之生晒参,但特性略有不同,故临床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参的种类;(2)含人参经方可用于治疗痞满、呕吐、发热、烦躁、疼痛等症;(3)人参可用于治疗很多类似实证表现的疾病,但其"不虚而补"的本质仍是"虚则补之";(4)人参与生姜、甘草、大枣、半夏相配伍,补中降逆开结,常用于痞满、呕吐;与枳实、厚朴相伍,可相反相成,用于气滞兼气虚之证;与柴胡相伍时根据剂量不同可产生不同作用,配大量柴胡可和解少阳,配小剂量柴胡可升举阳气;与附子相伍常用治寒痛证,阴阳两虚时则常配生附子。  相似文献   

10.
桑叶、桑枝、桑白皮均来自桑树,是临床常用的清热降糖通络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桑叶可散中焦及上焦郁火,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桑白皮清肺胃之热,有"小白虎汤"之美誉,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桑枝散四旁经络、皮腠之郁火,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兼有血糖高者尤宜,临床常用剂量为15~30 g。三药各30 g,其降糖力度大约相当于阿卡波糖50~75 mg,3次/d的效果。三味药组成糖尿早期中满内热阶段的态靶同调小方,既能针对"热态",又具有明确的降糖疗效,同时桑叶、桑枝为芳香茎藤类通络药物,在糖络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亦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