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结合肺疫高热、肺疫暴咳2则验案,介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证思路及辨证、用药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从肺疫论治,对于重型患者应尽早给予中药干预;辨证既要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又应纳入并重视西医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中医学"疫病"范畴。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报道以"寒湿疫"理论为指导,运用温阳健脾、化湿解表、补气升陷、回阳救逆之法治疗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各1例,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综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气候、地域、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学的“寒湿疫”。本文从中医学“寒湿疫”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病机特点和传变规律,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出“寒湿疫”分期治疗原则,强调初期重视疏散寒湿、芳化湿秽;中期宣透郁热、清化痰热、宣畅湿热、通下湿滞,是阻断疫毒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基于《寒湿论治》理论视角下,试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论治思路、瘥后调理三个方面探析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结合发病地点的地域、气候特点及病患临床表现考虑“寒湿疫”为该病的根本病机,强调辨证论治应综合考虑病变部位、寒湿多寡、体质差异、时令变化、病程久暂、兼夹病证的相互影响,瘥后调理应重视理气化痰、醒脾开胃、健脾渗湿、温肾益气、理血通络、激阳柔筋的综合运用。《寒湿论治》是中国第一部寒湿病学专著,内容丰富,深入学习挖掘,可使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加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对该病的辨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仝小林院士基于在武汉定点医院、急诊留观、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观察并诊治的病例资料,将本次传染病的病名定为"寒湿疫",并就"寒湿疫"的提出背景、临床特征及病机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以"寒湿疫"理论为基础,制定了适用于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的分期辨治方案,并制定了适用于疑似病例的通用方,以期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有效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中医“疫病”范畴。运用中医药从寒湿辨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优势,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情况,结合蒲辅周先生经验,总结此次疫情为"寒湿疫",其治疗必须善用麻黄剂;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非常正确和及时,该方实为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可为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属中医"寒湿疫"范畴,《伤寒杂病论》主要针对寒湿立法,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可以合理使用经方.本文通过介绍3则经方治疗新冠肺炎病案,以期厘清新冠肺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为经方用于新冠肺炎的辨证论治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结合3则验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河北地区的病机及疾病转化特点,认为湿毒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河北地区的最主要致病邪气和核心病机,并贯穿于整个病程,且冬春之季燕赵风干物燥,易致阴津耗伤,加之疾病内耗,后期多伴气津亏虚,治疗当注意顾护气津。另外,亦当注重顾护脾胃,注重中西医协作,优势互补,多角度发挥中医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治疗瘟疫历史悠久,病毒性疾病是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所在.在当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备受关注,并且已被...  相似文献   

12.
综合2019年12月-2020年1月31日武汉市的气象资料,此时期武汉市气温范围为-1~18℃,正值暖冬,雪天天数较少,但阴雨天气较多,相对湿度大,气候阴冷潮湿,环境呈现出寒湿的特点,利于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根据武汉异常气候特点、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传播情况,COVID-19归属于“疫病”范畴,属于“寒湿疫”。鉴于“寒湿疫”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气候的紧密联系,有必要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明确疾病性质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杨超  马艳  梅俊华  龚雪  王梦  刘坤 《中国针灸》2021,(3):243-246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比较八段锦联合耳穴贴压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肺炎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每天练习八段锦1次,并进行耳穴贴压,穴取神门、皮质下、心、枕等,每日按揉3次,每次每穴30 s,连续治疗12 ...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具有宣肺化痰作用的药物(咳速停糖浆、咳清胶囊)对首次建立的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考察咳速停糖浆(22,11 mL·kg^-1)和咳清胶囊(1.155,0.5775 g·kg^-1)对小鼠肺组织炎症变化、病毒核酸表达、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外周血中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占比的影响来综合评价药物对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咳清胶囊高、低剂量组以及咳速停糖浆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咳清胶囊可明显升高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占比;咳清胶囊、咳速停糖浆均可以降低IL-6,IL-10,TNF-α及IFN-γ的表达量,抑制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改善肺组织肺泡间隔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结论: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线用药,咳清胶囊、咳速停糖浆对冠状病毒肺炎寒湿疫毒袭肺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疫病理论可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伤寒论·辨脉法》及《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篇》。宋代以前诸多医家从时行寒疫的角度归纳了张仲景疫病六经传变的思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王孟英从"疫邪夹杂,清浊不分,三焦相溷"角度提出张仲景疫病理论的三焦传变。挖掘张仲景疫病理论,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浅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方证治法的认识,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中医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地发布的多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推荐使用,对疫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医药的普遍应用让武汉及全国各地的药师和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一样站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一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有力地保障了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新防线。该文将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认识,分析疫情防控的中药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切入点,明确临床中药师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参与中药临床用药方案制定、药物重整、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药学监护、叠加用药风险把控等方面开展工作。临床中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疫情的水平,对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促进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抗病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借助TCMSP检索抗病毒颗粒中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芦根、地黄、广藿香、石菖蒲、郁金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3.6.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将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排名前15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3CL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同时将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药材8个、化合物75个、靶点25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6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65个,细胞组成(CC)条目36个,分子功能(MF)条目60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31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抗病毒颗粒中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活性化合物与SARS-Co V-23CL水解酶的亲和力与临床推荐化学药相似。结论抗病毒颗粒中的活性化合物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能通过与ACE2结合作用于PTGS2、HSP90AB1、PTGS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各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方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徐旭  张莹  李新  李晓霞 《中草药》2020,51(4):866-872
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后各地区发布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探究其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和通报,自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的武汉首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病病例至2020年2月1日北京、天津等地区的13项含中药处方的中医药预防COVID-19的方案。13项预防方案中多用黄芪、玉屏风散等中药和方剂补"正气";由于疫情发于冬季,预防方案体现因时制宜的原则;北方8个地区多使用麦冬、玄参等滋阴润燥中药,南方5个地区多用苍术、藿香等芳香除湿中药,预防方案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人群体质不同采用不同处方,体现因人制宜的原则。此外,还应重视隔离病原、起居有节、调节情志、饮食营养、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COVID-19的中医药预防应注重补正气,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辨证用药,重视综合预防,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