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短视频在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郑州大学医学院影像系2019级本科生82人,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实验组在常规PPT基础上联合短视频完成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PPT授课。用随堂测验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随堂测试分数高于对照组,为(84.9 ± 6.3)分比(78.5 ± 5.8)分(P<0.01),问卷显示在授课方法、学习兴趣、知识接受度、图像生动性等方面,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短视频教学能够丰富教学手段,配合传统教学方法,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的实习生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生为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教学结束时,采用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临床能力评估和问卷调查量化评分方法,分别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分别为(85.27±6.41)、(89.10±3.93)分,对照组分别为(80.90±6.68)、(85.13±3.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3.913,P均<0.05)。观察组学生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3.673,P均<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5~7.817,P均<0.01)。结论 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典型案例教学法应用在介入科护理本科生实习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治疗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重建治疗组将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临床教学。比较有无应用血管介入手术模拟训练系统的进修医生培训情况,观察2组进修医生脑血管造影操作实践、颅外段支架介入操作熟练程度情况,判断培训效果。结果常规培训方式结合模拟器训练在脑血管造影操作评分为(86.7±6.5)分,熟练程度优于传统教学组,但在颅外段支架介入操作的熟练程度上尚无明显区别。结论血管介入模拟训练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进修医生提高血管内操作技能,有助于提高神经介入进修医生的操作能力;同时,规范化的临床培训仍是目前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方式,模拟训练系统训练尚不能替代规范化的临床培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培训对介入进修生学习曲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和2019年,进修生作为操作者对象肝癌患者作为对象。2018年进修生采用传统带教培训模式,2019年进修生在此基础上增加血管介入模拟系统的培训。对比观察两组间股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成功置管/插管时间、血管痉挛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18年和2019年分别纳入肝癌患者76例和69例,进修生均为4名。在股动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两组进修生间并无差异;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培训明显缩短了2019年进修生的学习曲线,也显著缩短超选择插管成功的操作时间,减少了因操作导致的血管痉挛发生次数。结论 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培训可提高介入进修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止血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 年至 2021 年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接受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2例接受单侧颈内动脉栓塞术,3例接受颈内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2例未接受介入止血治疗。结果 14 例患者介入止血治疗后13例为有效止血,1例止血失败。术后随访时间3 d至71个月,其间患者均无再次出血,1例出现脑缺血症状后死亡。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介入治疗可准确、迅速止血,但对于颈内动脉破裂出血需进一步改进术式,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综合教学模式即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联合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在介入病房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介入病房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新入职护士,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接受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实验组运用CP联合PBL的新型临床教学方法。规培结束后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规培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综合应变能力考试分数分别为93.85±3.83、94.05±2.68、92.45±3.10;而对照组相应考试分数分别为86.55±4.52、90.10±5.23、86.45±4.79,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不仅拥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且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在介入科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临床护理带教中运用CP联合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改善了综合应变能力,并促进其培养批判性思维。此外,该新型教学方法提升了介入科病房的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控制先心病(CHD)患者在介入诊疗中辐射剂量。方法 利用SIEMENS DSA设备连续观察介入诊疗的CHD患者273例。按年龄和疾病分组统计总辐射时间(T)、累积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峰值皮肤剂量(PSD)和有效剂量(ED),分段统计CD和PSD,结合CHD介入诊疗实际进行分析,为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结果 总体T、CD、PSD(1/2CD)、PSD(4/5CD)、DAP、ED中位数达到3.05 min、113 mGy、56.5 mGy、90.4 mGy、11.62 Gy?cm2,、1.98 mSv,参数范围差异显著;CHD介入诊疗以未成年为主分布于各年龄段、各病种,年龄分组以少年中位数突出,疾病分组以室内隔缺损(VSD)中位数较大,各分组参数范围均差异显著;辐射剂量分段统计以<100 mGy为主,>500 mGy较少。结论 提高术者及介入放射技师辐射剂量控制意识及技能,采用多种措施减少或避免辐射暴露,通过数据库建立辐射剂量参照值,有助于控制CHD患者介入诊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摘要】 介入医学专业范围广泛,包含的技术更为繁杂,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这对研究生和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完成临床规范化培训和科研能力提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根据介入专业的特点,让带教老师和研究生双方均改变思路,采用一系列创新手段,显著提升了介入专业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精准医疗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本质是个性化医疗。肝细胞癌(HCC)具有高度异质性,是制约HCC精准治疗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像基因组学旨在通过关联肿瘤影像学特征与基因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有助于HCC患者分层管理。目前影像基因组学已应用于治疗胶质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有望在HCC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指导穿刺活检、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预测药物反应和预测介入治疗效果。该文旨在通过阐述HCC异质性与影像基因组学研究,探讨影像基因组学在HC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在六氟化硫微泡(声诺维)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富血供肌瘤中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行单纯HIFU治疗36例(HIFU组),非DVP增效组32例(非DVP组)和DVP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超声辐照时间、手术时间、超声灰度变化时间、消融率、能效因子(EEF)、治疗效率、治疗剂量、无灌注区体积(NPV)等治疗参数。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评分。根据SIR分类,统计3组患者HIFU治疗后的不良事件。结果?3组间消融率、EEF、治疗效率、治疗剂量、NPV等治疗参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3组间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月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VP可提高声诺维在HIFU治疗富血供肌瘤中的增效作用,是一种安全有前景的增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BL联合PDCA教学法应用于介入放射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的26名进修医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采用P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联合PDCA教学法。对进修医生考核成绩和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总体优于对照组。 结论PBL联合PDCA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提高介入放射进修医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方法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海军第905医院肾内科护理实习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P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法带教。在轮转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与Seminar相结合教学方法应用于肾内科护理带教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工作能力、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原发性肝癌(HCC)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进行实习的研究生及进修生146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了LBL和CBL教学方法对其进行HCC相关知识教学,通过试卷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CBL组学生的的基础理论成绩为(80.1±10.1)分,高于LBL组学生的(75.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P=0.02);CBL组学生的临床应用考试成绩为(86.8±6.4)分,高于LBL组的(73.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P<0.001)。学生对CBL的总体评价更高,尤其是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HCC的理解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等方面(P < 0.05)。 结论:CBL在HCC介入诊疗临床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值得在HCC的临床教学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单孔电视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海军总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VATS手术的前纵隔肿瘤病例24例,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病死率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6~240(66.4±18.2)min,术中出血量20~3 100(112±26.9)mL,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8.3%)。术后住院时间3~15(6.3±2.3)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单孔VATS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介入法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32例中5例手术前未明确诊断,流产中出现大出血的现象,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法治疗。27例手术前进行了明确的诊断,先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随后进行清宫术,没有一例出现大出血现象,保留了子宫。 结论曾经剖宫产的患者再次妊娠时有发生剖宫产瘢痕处再次妊娠的危险,进行流产手术时很可能出现大出血,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法结合清宫术是行之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thorax: evaluation with multidetector CT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The list of 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thorax has been narrowed to three, which are considered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radiologists interpreting CT scans of the thorax: (1) aortic dissection and its variants, intramural hematoma and 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 (2)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3)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multidetector CT is such that CT has become the imaging modality of choice for aortic dissection and pulmonary embolism. This move away from angiography has transpired over the last decade; perhaps the next decade will see the same occur fo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