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置管输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行PICC及63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的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4.9%(75/79),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5%(4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堵管高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而导管脱落、非计划性拔管的机率小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两组在导管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输流治疗中有简单易行、护理方便,留置时长等优点,相比较而言,PICC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颈内、锁骨下及腋静脉入路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8日至2018年6月28日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行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的肿瘤患者827例。根据患者输液港不同入路途径分为3组:经颈内静脉组(A组)125例,经锁骨下静脉组(B组)87例,经腋静脉组(C组)615例,比较3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SA引导下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8.40%(123/125), B组穿刺成功率94.25%(82/87),C组穿刺成功率97.89%(60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穿刺成功率低于C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15.56±2.91)个月(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5%,A组为4.00%(5/125),B组为9.20%(8/87),C组为2.93%(18/615),其中B组发生率高于C组(P<0.016 7),各类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2%(39/827), A组发生率为4...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改良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改良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再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用18GBD静脉外套管穿刺,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两种顺行置管方式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腘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切口腋静脉(AV)入路技术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的1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89例,平均年龄(46.8±12.5)(23~77)岁。DSA透视解剖定位下穿刺AV。穿刺AV困难(穿刺3次)或误穿刺腋动脉,即改为超声导引下穿刺AV;超声提示目标静脉狭窄或闭塞,即改为同侧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TIVAP。观察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信息及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177例患者通过单切口AV入路成功植入TIVAP,2例术中改行同侧IJV入路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9%(177/179)。平均透视时间(0.8±0.2)(0.3~1.5) min,手术操作时间(21.5±10.3)(17~45) min,TIVAP留置时间(362.5±65.2)(252~442) d。术中操作相关问题发生率为8.9%(16/179),其中误穿刺腋动脉6例,导丝误入同侧IJV 5例,可撕脱鞘折弯3例,导管-港体连接处扭曲2例。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6/179),其中局部血肿形成、术侧AV血栓形成、左头臂静脉血栓狭窄-闭塞伴左IJV-锁骨下静脉(SCV)近心端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各1例,囊袋局部感染2例,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断裂/移位、夹闭综合征、药物外渗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技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TIVAP植入方式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穿刺方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25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穿刺方式,将患者分为超声实时导引穿刺组(n=38)、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组(n=84)、骨性标志盲穿刺组(n=49)、X线透视定位盲穿刺组(n=41)、静脉造影导引穿刺组(n=40)等5组。分析各组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超声实时导引穿刺组、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组、骨性标志盲穿刺组、X线透视定位盲穿刺组、静脉造影导引穿刺组首次1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82.1%、65.3%、70.7%、75.0%,2~3针成功率分别为100%、96.4%、83.7%、87.8%、92.5%。252例中11例(4.37%)误穿刺动脉,3例(1.19%)发生气胸,无伤口渗血、血胸、腋神经损伤等严重穿刺相关并发症。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越小、腋静脉横径越宽、腋静脉距体表距离越短,穿刺成功率越高。腋静脉横径为8.45 mm时曲线下面积为0.782,则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66.7%,提示腋静脉横径<8.45 mm时不推荐盲穿刺。 结论 超声实时导引下穿刺腋静脉近侧段成功率高、穿刺相关并发症少。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法、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法是可行的替代方式。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习惯、科室器械配置等灵活选择穿刺导引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患侧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3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3组,A组经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31例),B组经患侧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27例),C组经足背静脉顺性溶栓(35例).根据临床症状和溶栓后第5天造影复查结果评估疗效.对3组治疗前后消肿率、静脉通畅度采用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间比较;置管组穿刺时间、舒适度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3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A组90.3% (28/31)、B组92.6% (25/27)、C组68.6% (24/3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759),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5,P=0.031);消肿率A组(83.5±21.1)%、B组(82.4±20.1)%、C组(67.0±23.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9,P=0.003),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22)、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静脉通畅度A组(61.2±20.2)%、B组(55.7±20.5)%、C组(44.2±23.6)%,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42,P=0.006),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3),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穿刺时间A组为(8.3±3.1) min,较B组的(16.3±3.5) min少(t=9.379,P<0.05);治疗期间患者舒适度评分A组为(2.2±1.2)分、B组为(5.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129,P<0.05);置管相关的并发症A组(3例)少于B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P<0.05).结论 经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IFVT是可行、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彩超引导组(n=120例)和体表标志定位组(n=120例),比较2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总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2次穿刺成功率、3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超引导组1次穿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体表标志定位组(79.2%)(P<0.05),穿刺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体表标志定位组(P<0.05),彩超引导组血气胸、血肿、静脉血栓、局部感染、导管误置等并发症发生率(1.7%)明显低于体表标志定位组(11.7%)(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可明显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可行性、操作安全性、具体穿刺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对114例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CT引导组(A组),超声体表定位组(B组),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成功时间、平均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第1针穿刺成功率为96.6%,B组为78.6%,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3.4%,B组为16.1%.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CT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引流彻底、方便注药.操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