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主要是指记忆力下降和/或其他认知域出现的轻微受损,多见于老年人群,亦可视之为正常老年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的过渡阶段,若未予以及时、有效的诊治,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可引发AD,继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早期识别MCI并进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刺疗法已广泛应用于MCI的治疗中,然而针刺治疗MCI的具体机制尚未彻底阐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无辐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有效反映患者的早期脑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神经中枢反应,已被用于MCI的早期诊断及针刺治疗机制的相关研究中。该文就针刺治疗MCI的静息态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刺太冲调节抑郁症脑功能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前后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中度抑郁症患者26例及健康志愿者13名,运用3.0T磁共振分别在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ALFF)和功能连接的分析方法,各组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与针刺前比较,针刺后正常对照组右侧额叶(BA11)fALFF值降低,抑郁太冲组右侧额叶(BA6)、右侧额中回(BA10)、左侧额上回中部(BA32)、双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楔前叶(BA7)fALFF值降低,抑郁非穴组左侧顶叶(BA42)、右侧顶叶(BA40)、左侧枕叶(BA17)fALFF值降低,抑郁太冲组左侧前扣带回皮质(BA32)与双侧额叶(BA8、BA46)、右侧颞叶(BA22)、左侧后扣带回(BA23)、双侧顶叶(BA40、BA7)、双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增强。结论:针刺太冲可影响多个脑区功能的变化,并作用于与抑郁症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这可能是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采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方法,研究电针刺激双侧子宫穴(EX-CA1)引发的大脑活动及其功能连接情况,探究针刺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电针刺激2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的双侧子宫穴,对受试者脑部rs-MRI数据做标准化预处理;采用度中心性、低频波动振幅和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被试针刺前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静息态BOLD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功能改变差异,早期干预MCI 和AD 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2012 年9 月-2014 年3月,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临床确诊为MCI、AD 患者、正常健康体检者30 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进行头颅常规MRI 扫描及静息态BOLD-fMRI 扫描,对图像分析,观察正常组和MCI 组及AD 组脑功能改变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后扣带回(PCC)有连通性的默认网络,其脑区分布较为对称,连通性较为完整;MCI 组与PCC 有连通性的默认网络,其包含的激活脑区范围(体素)较正常组减少;AD 组中此默认网络所包含脑区的部位及各脑区激活范围(体素)较前两组显著减少,且双侧海马未激活.结论 静息态BOLD 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可以早期诊断轻度认知障碍MCI,并为早期干预其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讨针刺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CRCI)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5名乳腺癌CRCI患者,以调和气血、补心益智治法进行针刺治疗,选穴为足三里(双侧)、血海(双侧)、膻中、中脘、气海、百会、风府(双侧)、心俞(双侧)、通里(双侧)、照海(双侧)、(双侧),每周针刺2次,每次间隔2~3天,疗程8周。比较针刺前后蒙特利尔评分量表(MoCA)、简易智力量表(MMSE)、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问卷(EORTC QLQ-C30)量表评分,并进行MoCA量表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接受rs-fMRI检查,采用低频振荡振幅、功能连接(FC)分析方法,提取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双侧颞极颞中回、双侧颞极颞上回等感兴趣区的zALFF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以治疗前后zALF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种子点进行基于种子点的FC分析。对影像学指标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4名乳腺癌CRCI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治疗后患者rs-fMRI检查左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左侧颞极颞中回的zALFF值降低(P<0.05或P<0.01),左侧颞... 相似文献
7.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是一种非介入式的神经功能影像学动态检测技术,为中医药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平台。利用rs-fMRI技术可以观察脑中枢功能变化,揭示人脑复杂活动。文章综述了近10年的研究文献,分析了rs-fMR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研究应用进展,从rs-fMRI技术概述、rs-fMRI技术与中医药结合的可能性、腧穴特异性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rs-fMR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现状分析及展望。发现rs-fMRI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靶向作用脑区及脑中枢作用机制,同时中医药与rs-fMRI技术的结合具有广阔前景,但研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及完善。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首先表现为高级认知功能的逐渐下降,如记忆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觉空间加工功能等,并随疾病的发展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执行功能的严重障碍,最后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的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行针刺治疗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患者精神功能缺损程度,并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分析数据,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扫描结果,分析其与MMSE量表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局部一致性(Re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叶/楔前叶、右侧辅助运动区,ReHo值减低的脑区为左侧尾状核/丘脑/苍白球;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ReHo值与MMSE得分呈正相关。结论:针刺的神经作用靶点主要位于视空间注意网络和感觉运动功能网络、顶叶-前运动区神经环路和基底节-丘脑神经环路,主要功能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近距离空间运动功能,改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rs-fMRI)比较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差异,探讨针刺治疗POI的中枢机制。方法:以12例POI患者为针刺组,1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穴组1取百会、中脘、神庭等穴,穴组2取双侧肾俞、次髎,针刺组予两穴组交替针刺治疗,30 min/次,3次/周(2次穴组1,1次穴组2),共治疗12周;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治疗前后通过改良Kupperman指数量表(K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状态;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含量;B超检测窦卵泡计数(AFC);针刺组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分别在针刺治疗前后和入组后行rs-fMRI检查,以双侧下丘脑为感兴趣区,观察POI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差异以及针刺前后POI患者的下丘脑与全脑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结果:针刺组治疗前KI、SAS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FSH、LH含量降低,KI、SAS评... 相似文献
11.
12.
偏头痛是发病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通过对PubMed、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近10年国内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偏头痛的针刺治疗机制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纳入8篇文献。fMRI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可以对偏头痛患者失调的三叉神经痛觉通路、前额顶网络、默认模式网络、下行疼痛调节机制、疼痛矩阵或疼痛调节相关脑区进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对8篇临床研究所纳入的对象与对照的选择、扫描时点、fMRI分析方法、穴位选择、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对所纳入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循证依据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AD患者32例和健康老年人30例。AD组给予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AD患者针刺前后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IL)-1β、IL-2、IL-6、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针刺后AD组MMSE评分升高,CDR、ADAS-cog、ADL评分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CD3~+、CD8~+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针刺后CD3~+T细胞数量增加(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IL-1β、IL-2、IL-6、IFN-γ水平增加(P0.05),IgG未见明显改变(P0.05),针刺后以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改善其痴呆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针灸为主治疗、针灸结合高压氧治疗、综合治疗三部分进行综述。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多选用督脉、心经、心包经穴位,以头面部穴位和四肢末端穴位为多,另有选用特殊针法"回阳九针"、"靳三针"和重用灸法者等。根据PVS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性质,还应配以补益正气的穴位。PVS为临床重症难症,针灸疗效显著,但仍必须树立综合治疗的思想,并要补益与促醒并用,意识与功能并重,以提高PVS患者的苏醒率,并最大程度的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国外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整体趋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acupuncture”和“fMRI”为检索词,检索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3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研究多以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主要从针刺镇痛的中枢响应特征、穴位特异性的中枢响应特征、针刺效应的时间特性3个角度切入研究.然而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活动显著不同于患者,针刺疗法也不同于现代疗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尽量规避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偏倚.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构前列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例AD患者采用补肾活血针刺法治疗12周,穴取百会、肾俞、血海、膈俞。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价量表(ADAS-cog)评估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脑脊液、血浆、尿液中异构前列腺素(8-IPF2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90.0%;ADAS-cog得分由治疗前35.70±4.70降低为治疗后31.45±4.08,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患者脑脊液、血浆、尿液8-IPF2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01)。结论:针刺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脑内脂质过氧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比较单侧突发性聋慢性期及急性期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的差异。方法选取左侧突发性聋2年后的慢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组)及左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18例(急性期组),分别行静息态f MRI数据采集,用ALFF方法比较2组ALFF值改变的脑区。结果静息状态下,慢性期组右侧岛叶、右侧额下回脑区ALFF值较急性期组增高(P均<0.05),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双侧内侧前额叶、右侧小脑脑区ALFF值较急性期组降低(P均<0.05)。结论单侧突发性聋慢性期患者较单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区自发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20.
收集国内自近1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选取单纯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干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统计其中的选配穴依据和观察指标。通过分析认为,传统针刺治疗干眼以眼周局部、头面部临近取穴配合脏腑、经络辨证取穴的方式为主,通过刺激泪腺分泌、修复泪腺结构、抑制细胞凋亡等达到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缓解眼部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