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中满内热是脾瘅病的核心病机.由于体质、生活环境的差异,中满内热的主要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追究其根源大多是过食肥甘厚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在中满的基础上化生内热,表现为火热之象,如湿热、肝热等,肝脉挟胃,波及肝木,形成肝热,连及血分,以致血热,火伏气分,从而形成肝热、血热、湿热相互搏结.或者土壅则木郁,影响肝之疏... 相似文献
2.
3.
黄带为妇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仝小林院士认为,湿热内侵,损伤带脉,致秽浊之液下流是黄带的主要病机,治以清热止带,健脾利湿,椿根白皮、黄柏、茯苓是临床治疗黄带时常用的三味小方.方中椿根白皮清热燥湿止痒,常用量为9~15g,黄柏清热解毒燥湿,常用量为9~30g,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常用量为9~30g.热邪重时可加知母、栀子等,... 相似文献
4.
5.
6.
7.
高胆红素血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可由各种原因导致胆汁淤积、从而直接引起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伴有肝功能损伤、引起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仝小林教授认为此病可参照中医的黄疸病论治,其主要为湿邪致病,湿可挟热、挟寒、挟瘀等。治疗时以茵陈利胆退黄,临床常用剂量为15~120 g;赤芍凉血散瘀,临床常用剂量为15~60 g;金钱草利湿退黄、排石通淋,临床常用剂量为15~90 g。三味药组成湿热态下的态靶同调小方,有良好的保肝利胆,降胆红素、降酶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清热药对黄连、生地黄的临床运用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连、生地黄药对始见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之黄连丸。书中介绍该方用黄连一斤,生地黄一斤,为末,绞生地取汁,渍黄连,出,晒之燥,复纳之,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患者早期大多有嗜食肥甘厚味的习惯,郁热内阻脾胃,多表现为中焦胃肠实热证.仝小林院士认为糖尿病早中期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以热态为主,胃肠实热证是其主要证型,口干渴、口苦口臭、大便干结为症状靶,血糖升高为指标靶,治法以泻热除满、行气通膵为主,创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小方通膵饮,全方由生大黄、黄连、焦槟榔三味组成,态靶同调,方简效著.方中生大黄为泻热导滞通腑的要药,临床常用量3~15 g;黄连为苦寒之最,善清中焦郁热,又是确有疗效的降糖靶药,临床常用量为15~30 g;槟榔行气消积,临床常用量6~15 g. 相似文献
11.
12.
郁证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初起多以肝郁气滞为主,因七情内伤,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成.若进一步加重,则致使多脏腑功能失调,但核心均不离肝气郁结.仝小林院士临床常以制香附、佛手、香橼三味药物组方开郁.制香附作用偏于肝,长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量多在9~15 g;佛手相较药力缓和,作用偏脾胃,疏肝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药是由两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是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经验的总结。吴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30余载,慎守传统中医“气化”理论思想,以“阴阳平衡”“升降出入”运化理论及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为理论基础遣方用药。在临床辨证论治中,重视药物配伍,尤其在对药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眼底血证的论治中,以人体阴阳、气血、水火平衡为核心病机,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治血四大法则,适时结合药理药性灵活应用对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阳痿病从肾虚论治、补肾壮阳的治疗思路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而从络辨治、补气活血通络治疗鲜有论述。仝小林教授临证数十年,精于辨证,擅长从络辨治疑难杂病。现将其以补阳还五汤合抵当汤为主方治疗阳痿病的1则验案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病案实录
牛某,男,46岁。初诊日期:2008年2月28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