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48%(23/927);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男479名,女448名,年龄为6个月-77岁,中位年龄为33岁;不同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0.001),老年龄段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相对较高;与关联病例不同接触方式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8,P<0.001),其中与病例为配偶关系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最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应尽早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时发现病人,并通过严格隔离措施控制管理密切接触者,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被隔离医学观察人群发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隔离密切接触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合肥市本地报告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制定合肥市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问卷,由专业调查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结果 累计管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 293名,其中60名感染发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8%。与确诊病例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5)。不同的接触方式发病情况不同,以同住的罹患率最高,达21.3%。不同接触频次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03,P<0.001),随着接触频次的下降,确诊率有下降的趋势(χ2=102.051,P<0.001)。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程度和频率有很大关系,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目前对该病缺乏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控制和管理及尽早隔离关系密切的亲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后续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得到的疫情和密切接触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密接接触者感染的风险因素。 结果 2020年1月19日—5月31日,宝山区共管理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85例,最终19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率为2.15%。不同年龄组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1,P<0.001);与病例关系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病例接触频率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地点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1);与病例接触方式不同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5,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密切接触者与关联病例的接触方式为共同生活(OR=74.302,95%CI:16.694~330.697)、年龄增加(OR=2.112,95%CI:1.039~4.294)为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管理过程中,与病例共同居住生活的、年龄高于60岁的密切接触者,为感染高危风险人群,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密切接触者的判定、追踪和管理等疫情防控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4月24日至5月9日丹东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中不同特征人群的感染风险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39 969例密切接触者中,有622例转归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总感染率为1.56%。不同年龄组中≤20岁(3.73%)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较高(χ2=312.11,P<0.001),不同接触方式中共同居住(22.62%)、同聚餐聚会(4.74%)、同空间学习(4.95%)感染率较高(χ2=3135.58,P<0.001),末次暴露至指示病例发病日期间隔≤2 d(2.08%)感染率较高(χ2=165.01,P<0.001),指示病例为确诊病例(5.49%)感染率较高(χ2=411.3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同居住(OR:...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同暴露状态下的感染风险,为疫苗全人群覆盖前的完善密接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截至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14 856名新冠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性别、年龄、续发数及续发病例的疾病分型,计算不同接触方式、不同末次接触时点下的密切接触者续发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四川省不同暴露状态下的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结果 密切接触者总续发率为1.99%。共同居住生活(6.91%)及末次接触时点为关联病例发病当天时(3.4%),密切接触者续发率高于其他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同居住生活(HR = 2.022,95%CI:1.037~3.942)和聚餐聚会的接触方式(HR = 2.956,95%CI:1.549~5.641)、末次接触在病例症状出现0~3 d(HR = 2.220,95%CI:1.455~3.386)会增加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结论 疫情暴发初期,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起始时间应根据疫情状态适度提前;此外应重点关注高风险高频次密接者的后续接触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信阳市2020年1月23日至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密切接触者不同类型的感染率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资料,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复阳人员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及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92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王慧  李锦成  陈静  许婕 《中国校医》2020,34(11):849-85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某高中发生一起结核病疫情,由于此次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全民均居家隔离,对患者采用电话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采用电子个案调查表、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结合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进行感染情况筛查。结果显示:该病例为高三学生,53名密切接触者,经筛查均无肺结核可疑症状,提示新冠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应适当调整处置流程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工作,教育和卫生部门密切配合,规范处置,有效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者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 1 665名密切接触者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者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 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者,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者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22年1月1至20日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大数据轨迹分析Delta变异株引起的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本研究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触者分别为276例和599例, 密切接触者的罹患率为5.43%(15/276), 次密接触者的罹患率为0.17%(1/599)。传播链关联确诊病例10例, 一至五代病例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分别为20.00%(5/25)、17.86%(5/28)、0.72%(1/139)、14.81%(4/27)、0(0/57)。密切接触者不同接触方式显示:与病例同住/同屋、同餐、邻居间接触、同一交通工具接触、同空间、工作接触的罹患率分别为26.67%、9.10%、8.33%、4.55%、1.43%、0。郑州市高新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在于减少家庭聚集性病例和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同时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县发生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管控区内所有湖北旅居史人员划归为可疑传染源。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可疑传染源采集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法对咽拭子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结果 确诊病例5人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连续检测6次阴性,第7次检测阳性。5例确诊病例来自2个不同的家庭,其先发病例之间及与可疑传染源均无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人在整个调查期内7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经血清抗体检测IgM和IgG阳性才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与2个家庭的先发病例均有过密切接触。管控区内可疑传染源77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检测发现2例IgG阳性,怀疑其可能是本次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 结论 新冠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相对封闭的空间存在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可能,抗体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追溯无明确暴露史确诊病例的传染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感染率, 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 对感染者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 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的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 密接的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的密接无感染, 末次核酸阴性后的密接感染率为1.33%, 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的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 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 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 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控制类似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提供经验。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传染来源、发生及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聚集性疫情由在深圳感染后返乡的病例引发,继而引起其他3位家庭成员感染发病,另2位儿童家庭成员未感染。除家庭密切接触者有发病外,其他1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感染。传染源是经检测密切接触者才发现。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主要经人际间密切接触而传播;及早筛查密切接触者和发现轻型病例传染源,有利于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病...  相似文献   

17.
18.
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宁波市大型集会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引发的传播链和各代病例感染情况。方法 针对宁波市2020年1月19日大型佛教集会活动(1.19活动)引起的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1月29日开展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筛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宁波市2020年1月26日至2月20日报告确诊病例67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例,与1.19活动相关。首发病例为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其二代病例29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首发病例和确诊病例23例及无症状感染者3例的密切接触史为共同乘坐旅游巴士,罹患率为33.82%(23/68),感染率为38.24%(26/68),与首发病例同车人员的发病风险和感染风险分别是活动其他参与者的28.91倍和26.01倍。本次疫情三代及以上确诊病例37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罹患率为2.88%(37/1 283),感染率为4.76%(48/1 008)。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同车密切接触和家庭内传播。结论 这是一起大型集会活动为起因的超级传播者引发的聚集性疫情事件,该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前的居住环境中密切接触物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评估传播风险。方法 选择2家经终末消毒72小时后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住场所,采集可能经口、手等密切接触的生活用品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结果 共采集生活场所样本41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ORF 1ab靶标和N靶标)阳性5件,总阳性率为12.2%,其中患者1居家样本20件,阳性5件,阳性率25%;患者2居家样本21件均为阴性。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隔离居住期间的潜伏期,可通过密切接触等方式污染相关生活用品,具有导致共同生活成员感染风险,应加强对集中或居家隔离的新冠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出院返阳等高风险人员管理,做好病毒携带者和其他成员个人防护,对居住场所开展实时消毒和事后终末消毒,预防新冠持续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