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蒙  孙勤国 《中草药》2020,51(6):1450-145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减少COVID-19患者的病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所有COVID-19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合并症、核酸检测结果、入院时间、出院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COVID-19患者的在院人数逐渐增多,最高峰期曾同时收治904名COVID-19患者。在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本院共收治1305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632例,女性673例,男女比例1∶1.06。年龄分布在7~101岁,中位数为63(51,70)岁。不同性别之间,患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及尿毒症)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均可影响患者的病亡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控制基础疾病,稳定血压血糖,积极改善心脑血管条件及稳定肾功能等是提高COVID-19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并且早期应用中药治疗对减少COVID-19病亡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病例观察的方法,记录COVID-19患者出院后每次随访的临床症状、舌象、肺部CT和血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出院14 d随访(实际随访时间为出院后6~20d)58例,中医证型中余邪未尽证34例(58.62%),气阴两虚证24例(41.38%);咽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庆市万州区集中救治点普通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25例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方法:提取HIS系统患者流行病史、症状、检查指标、中医药数据,构建数据库,分析相关指标频数及相关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输入型病例为主,占比89.33%。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4.89%)、发热(59.11%)、不寐(29.78%)、咳痰(23.56%)、纳差(21.34%)、乏力(18.67%)。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D4^+和CD8^+计数减少、白蛋白降低、超敏CRP升高,以重型病例较为明显,其中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白蛋白在患者入院后1周内有下降趋势,约50%病例胸部CT在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进展,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中药干预195例,参与率87%,中药干预345例次,主要选方主要选方麻杏石甘汤(20.29%)、沙参麦冬汤(13.62%)、三仁汤(10.14%)、千金苇茎汤(9.85%)、藿朴夏苓汤(8.4%),与症状学表现基本符合。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以中老年人居多,万州片区治疗点以输入型病例为主。淋巴细胞计数、CD4^+和CD8^+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白蛋白、胸部CT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预测指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核心病机归纳为“湿、热、毒、虚”,采用“宣肺化湿、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6-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应急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105例,于久院后采集流行病学资料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氧饱和度、降钙素原、首发症状、舌象等信息进行辨证.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苔变化与病程、病情的相互关系.[方法]观察记录103例男性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病情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舌形多表现为舌胖,占61.17%,无瘦舌,入院出院舌质舌形无明显变化.患者以腻苔为主,腻苔为本病的主要舌象.随着年龄增长,腻苔的比例也增...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惠州市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2 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 COVID–19 患者 53 例,按病情程度分为非重症组、重症组,对其一般资 料、实验室检查及肺部 CT 结果进行临床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 COVID–19 病情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谷丙转氨酶、肺实变例数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胸部 CT 表现磨玻璃样变(GGO)共 47 例(88.7 %),肺实变 6 例(11.3 %)。 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肺实变是 COVID–19 进展为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中性粒 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谷丙转氨酶可能作为 COVID–19 重症患者的早期预测指标,肺实变可能是 COVID–19 进展为重症的 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信息(包括舌脉象),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7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隔离病房收治的1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予抗病毒、抗感染、氧疗、调节免疫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并加用中医药干预,分析其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信息等.结果:13例新冠肺炎重型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部分有乏力、汗出、纳差等,舌象多见腻苔、舌质红或淡红,脉象多见细、滑、数.从入院到病情加重的平均时间为4.5d.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气促、咳嗽、乏力等主要症状好转,均未向危重型进展,13例均已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3.62±4.92)d,较普通型患者长.结论:需重视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症状变化的临床意义.经中西医结合诊治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重型向普通型转化机率,避免重型向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总结归纳临床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诊断和治疗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10家医院2020年1月26日-2020年3月2日确诊的1700余例轻型及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数据,共筛选出资料完整的983例患者医疗记录和汇编数据.对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探讨患者病程和住院天数的可能影响因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3月武汉市雷神山医院七病区和五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发病就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信息,应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例COVID-19患者的平均年龄(60.56±12.32)岁,男性占40.86%。患者以普通型为主(86.02%),42.34%患者伴发慢性病。患者入院时的主要症状包括乏力(83.87%)、紧张(82.80%)、情绪低落(70.97%)、干咳(68.82%)、睡眠障碍(66.67%)。患者均接受中药治疗,西药治疗百分比为44.09%,针刺治疗百分比为41.94%,耳穴/敷贴治疗百分比为12.90%。患者出院时发热、腹胀、纳差的症状消失率均超过90%。患者的平均病程为(44.74±14.70)d,平均住院时间为(18.99±9.97)d;接受针刺治疗患者的病程明显比未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短(P0.05),住院天数也短于未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结论 COVID-19病例以普通型为主,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参与率高,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和症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53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疗信息和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流行病学的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规律。结果 53 例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确诊患者具有明确的疫区旅居史或疫区人员接触史;发病主要以普通型居多;不同疾病程度的患者在性别分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咳痰为首发症状居多,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纳差、腹胀等);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52.83%)、寒湿疫毒袭肺证(16.98%)为主;在舌色、苔质、苔色、脉象等方面,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热疫毒蕴肺证、寒湿疫毒袭肺证为主,病因病机以“寒、湿、热、毒”演变为主,以清肺排毒汤加减治疗后体现了湿热病邪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位病机、治法方药。方法:采用中医的传统思路,进行审证候求病因,审证候求病位,审证候求病机,按证候病机推演治法治则和忌法忌则,然后根据治法治则初步遣药组方,按忌法忌则回避某些药物。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病因为疫戾,该疫戾一体兼三性。病位为上焦肺系,中焦脾胃,后危及上焦心包下焦肾元。病机,疫戾先分二路客于肺系和脾胃;由表入里,逐渐化火,生痰;在正不敌邪后,上凝心宫,下熄元阳;最后邪退正虚。证型分类治则方药提出了"上燥中湿夹凉初成型""上燥中湿夹凉化火型""阳气衰竭阴邪凝闭型"和"邪退而肺脾肾虚兼痰湿型"四个类型应对方案。结论:上述结果是理论推演的出来,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上述结论仍需要临床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修正。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成为危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564名患者,全程使用中药治疗,无1例转为重症,无1例死亡。表明中医药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连花清瘟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连花清瘟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OVID-19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确定最终纳入文献。使用AMSTAR-2量表、GRADE系统、PRISMA声明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与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1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中文6篇、英文4篇。质量评价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文献质量和证据等级较低。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连花清瘟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OVID-19具有较好的疗效,但鉴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等级偏低,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以获取高质量的研究结果去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期,保证心血管患者得到及时用药,有效开放静脉抢救通道。方法:建立了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选择我院2018年1-12月期间接诊的静脉留置针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包括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性拔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辅以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静脉炎,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有血瘀证表现的双生子的中医证候量表及西医理化指标,来探讨血瘀证证候的先天(遗传)影响程度,辨析血瘀证形成的环境因素,为最终研究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做铺垫。方法对双生子进行卵型鉴别,并采用血瘀证量表和四诊量表对胸痹家系的12个成员进行评分,并对家系中的一对双生子进行西医学检测。结果家系中有16例判断为胸痹,疑为冠心病,有血瘀证倾向,其中该对双生子初步判断为同卵双生,后来通过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最终确诊为冠心病血瘀证。结论用双生子作冠心病血瘀证证候研究是绝好的天然模型。  相似文献   

16.
温疫后期,特别是使用泻下剂、清热解毒剂及苦寒燥湿剂后,虽疫邪已解,但"余焰尚存,阴气未复",以致常常会出现"阴枯血燥"的病理变化,这是疫病后期的主要矛盾。在此次疫情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经典方"清燥养荣汤"运用于临床以达"滋阴养血"之效,通过对文献中关于温病伤阴病因病机的梳理,以及对清燥养荣汤组成的分析,阐述清燥养荣汤对温病后期阴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医学对儿童生理病理特性的认识,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的规律,回顾分析2021年1月19日-2月1日通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资料,提示家庭聚集发病为儿童感染本病的重要途径,临床分型以轻型(13例)为主,全部21例患儿无一例转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