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护β细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慢性高血糖既是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持续减退的主要原因,又是导致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解除糖毒性影响,同时能抑制脂肪分解,减轻脂毒性。另外,胰岛素还有直接的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延缓β细胞衰竭,有利于延缓或减轻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5):352-352
胰岛素抵抗所致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量代偿性升高达到顶峰后逐渐降低失代偿出现糖尿病。糖尿病期间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A期大于正常,B期等于正常,C期小于正常(胰岛β细胞功能衰减)。糖尿病前期开始出现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期出现小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80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口服糖适平30~60mg/次,3次/天,共26周。结果:TPG、2hPG、HbA1c均降低(均P〈0.01),FTI略降低,HOMA—B升高(P〈0.01),HOMA—IR下降(P〈0.01)。结论:糖适平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80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口服糖适平30~60mg/次,3次/天,共26周。结果:TPG、2hPG、HbA1c均降低(均P〈0.01),FTI略降低,HOMA—B升高(P〈0.01),HOMA—IR下降(P〈0.01)。结论:糖适平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毒性对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了解其与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高脂饲养结合STZ小剂量注射诱导正常SD大鼠发生T2DM,检测凋亡的β细胞,比较各组血清相应指标。结果所造模型符合T2DM发病特点,TG、TC、FBG均高于其他组,β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脂毒性促进β细胞凋亡增加,口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导致T2DM发生。  相似文献   

6.
有研究显示,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以通过消除糖毒性和脂毒性作用,显著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因此,早期应用胰岛素在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等方面都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致病机制。β细胞功能,尤其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对维持正常葡萄糖代谢有重要作用。在从正常糖耐量向糖尿病进展的过程中,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早期应用促进或模拟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保护β细胞功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9.7%,另有15.5%的人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据此推算我国现有9240万成年糖尿病患者、1.428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现就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状态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了解葡萄糖毒性对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观察 118例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在不同血糖状态下 ,胰岛 β细胞分泌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 (GST)的反应能力。 结果 胰岛 β细胞的分泌功能在OGTT随空腹血糖的升高而下降(P <0 0 1) ;在GST随血糖升高而增强 ,达 9mmol/L以上时维持在高水平。OGTT胰岛素释放倍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呈负相关 (P <0 0 1) ,GST胰岛素释放倍数与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葡萄糖毒性干扰胰岛 β细胞功能的判断 ,血糖过高抑制OGTT时的胰岛素释放 ,GST受此影响小 ,能较客观反映胰岛 β细胞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经生活干预治疗6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给予那格列奈60~90 mg治疗,100例采用瑞格列奈0.5~1.0 mg,两组均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观察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量身高和体重,用稳态模式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抵抗(IR)、FINS、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BMI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FINS、BM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水平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INS、BMI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改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  相似文献   

11.
保护2型糖尿病β细胞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随着糖尿病诊断年限的延长而进行性下降,随后无论采用何种治疗,都无法避免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因而,从β细胞保护角度考虑,需要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方法。传统磺脲类降糖药格列苯脲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出有促使β细胞凋亡作用,而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可以使凋亡水平降低。另外选择性钾通道开放剂和胰升糖素样肽1(GLP-1)则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具有显著的β细胞保护作用。同时GLP-1还显示出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70例26~58岁初发首次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配到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组,半年后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HOMA-β(胰岛素分泌指数)和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胰岛素组胰岛功能有较大的改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者早期使用胰岛素有助于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脂毒性作用与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近年研究显示,长期高血脂可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称为脂毒性。脂毒性能进一步损害葡萄糖内环境稳定,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生理条件下,游离脂肪酸(FFA)能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但实验证明,长期暴露于FFA中则损害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功能,其可能机制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多合并血脂紊乱.脂毒性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因素促进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如神经酰胺、蛋白激酶家族、氧化应激、caspase家族、内质网应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等.现就脂毒性对β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血糖削弱胰岛β细胞对血糖升高的胰岛素分泌反应并降低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可能对β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然而,现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以显著改善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以致于能够在某些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诱导出一个长达几年的“蜜月期”。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胰岛素治疗是否可以被纳入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的策略?有些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选择,但是也有些专家认为这种胰岛素治疗的代价比能带来的好处更多;而且提出,任何方法停止代谢恶化循环的进展都能恢复2型糖尿病在这方面的代偿机能。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第四次会议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本届年会都曾讨论这一问题。现发表我们的意见于此,供大家参老.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药物GLP-1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型糖尿病以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和β细胞量的减少为特点.高血糖、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等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保护β细胞、针对β细胞功能减退的治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促胰岛激素,它的多重生物学效应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状况.GLP-1对血糖的良好控制以及对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使其备受瞩目.本文围绕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环节--β细胞功能,阐述了β细胞功能减退和β细胞量减少的机制,并综述了GLP-1保护β细胞功能和增加β细胞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保护β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功能的缺陷是糖尿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从葡萄糖耐量正常(NGT)到空腹血糖受损(IFG)或/和萄萄糖耐量减低(IGT),β细胞功能不断地下降,发展至糖尿病时,残存的β细胞不能代偿分泌,出现了高血糖症,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循征研究的报道,β细胞功能损害是糖尿病的发病核心。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分泌异常。正常时静脉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呈双相分泌,即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分泌,第一时相快速,峰高尖,回落快,使餐后高血糖快速得到控制,避免第二时相分泌持续时间长,波幅过高的飘移。糖尿病时第一时相的分泌减低和缺如,迟发的持续的第二时相分…  相似文献   

18.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时胰岛β细胞功能大约仅有正常的50%[1].近年来国内外有多名研究者报告,相当数量的初诊T2DM患者可以重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IRT)评价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G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9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在人组时行OGTT试验,其结果作为基线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服单次瑞格列奈行OGTT,B组服1周瑞格列奈行OGTT,C组服1周格列本脲行OGTT。测定各时刻真胰岛素(TI)和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并计算TI/IRI及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10/△G30.结果A组和B组服药后30min时TI和TI/IRI较基线明显增加(P〈0.05),△I10/△G30均较基线显著升高(P〈0.01);C组服药前后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格列奈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其联合OGTT—IRT较常规OGTT—IRT能更真实反映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和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0.
向菲  江超  李树法  王培珊  王青  谭青 《山东医药》2008,48(22):89-9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胰岛素(FINS)、铁蛋白(FT)、转铁蛋白(TRF)水平,生化法检测空腹血葡萄糖(FPC)、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IBC)、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FT升高,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及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降低(P均〈0.05);FT与HOMA-IR及TIBC与HOMA-β均呈正相关(r=0.34、0.38,P均〈0.05)。提示铁超载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而引发T2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