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顽固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心室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性早搏标测定位,标测到室性阜搏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m。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性早搏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8例中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动态观察1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射频导管消融(RFCA)前后的心率变异(HVR),探讨RFCA术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术前、术后3天内、1个月、3-6个月、1-2年分别采样5minECG,经计算机处理得到HRV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结果 术后3天内5min平均心率(HRmean)、最快心率(HRmax)、最慢心率(HRmin)升高;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总功率(HF)及总功率(TP)下降;1个月后HRV逐渐恢复;术后3天-2年LF/HF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 (1)RFCA术可能同时损伤支配心脏的交感、迷走神经,且以迷走神经为主,此神经损伤在1个月后逐渐修复。(2)术后3天-2年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的平衡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光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50-51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12例,女18例。年龄(46±12)岁,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30例患者中,特发室性心动过速(IVT)12例,右室IVT8例。其中6例成功靶点局电图较体表QRS波群提前(25.3±5.6)ms,左室IVT4例,3例起源于左室后间隔,成功靶点局部电图提前(29.1±6)ms。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4例,成功3例,顽固性室性早搏14例,消融均成功,24h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早数为(20416±1891)次/24h和(122±140)次/24h(n=19,P〈0.001)。所有患者无任何并发症,随防(72±10)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症状消除率91%,复发率4.3%,随防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对IVT及顽固室性早搏具有很高成功率,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VT成功率稍微较低,射频消融对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能否纠正左心室功能失调。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9例分成射频消融组(35例)和对照组(14例)。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干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评估2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负荷(PV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情况。结果治疗前射频消融组与对照组PVC、LVEF、LVEDD、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11)%比(21±7)%;(634-9)%比(60±6)%;(50±4)mm比(49±5)mm;(32±5)mm比(34±3)mm;均P〉0.05]。治疗后射频消融组PVC明显减低[(8±11)%比(24±11)%,t=6.149,P〈0.01],LVEF明显增高[(68±5)%比(634-9)%,t:3.426,P〈0.01],LVEDD明显减小[(484-3)mm比(50±4)mm,t=3.539,P〈0.01],LVESD明显减小[(31±3)mm比(32±5)mm,t=2.665,P〈0.05]。对照组治疗后PVC增高[(224-5)%比(21±7)%,t=3.180,P〈0.05],LVEF减低[(59±5)%比(60±6)%,t=2.754,P〈0.05],LVEDD增加(50±5)mm比(49±5)mm,t=5.551,P〈0.01],LVESD增加[(35±3)mm比(34±3)mm,t=2.599,P〈0.05]。射频消融组治疗后PVC、LVEF、LVES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更易发生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失调。对药物治疗不满意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通过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行射频消融术根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标测系统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17)和三维组(n=30)。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同时监测所有病例行导管消融前及消融3个月后的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另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三维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放电次数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刻成功率(82.35% vs 93.33%)、远期成功率(76.47% vs 86.6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组术前、病例组术后3个月NT-pro BNP浓度、LVEDd以及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二维影像,在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1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常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分析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动态心电图示为频发室性早搏,频率>1万次/24 h,多为二、三联律,并有3例合并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左室流出道8例,左室心尖部1例,二尖瓣环1例,三尖瓣环2例,起源部位无法确定1例。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39例,失败2例,成功率为95.1%,失败率为4.9%。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37例无室性早搏出现,2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均无明显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成功术后,由室性早搏引起的症状未再发生,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分析患者发作时常规心电图特征,初步定位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射频消融为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通过对82例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宣教,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精心护理.结果1例术中经多种方法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而中断手术外,其它81例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的落实是确保射频消融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120例于我科住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并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2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术后1年无复发。13例患者因房室结双径路,在进行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其中2例因病情需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手术期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患者的出院后随访及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我国估计有一千万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治愈房颤的有效方法,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病例数快速增长,做好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出院后教育,对提高患者术后服药和随访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出院后教育的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分析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过程发生并发症的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对78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其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和类型,对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主要并发症14例,其中急性心包填塞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肺静脉狭窄5例,严重皮下血肿并出血性休克1例,急性左心衰1例,心包及胸腔积液3例。结论: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并发症的发生与消融方法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可得到纠正。充分的术前淮备,严密的术中监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02例PSVT患者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并实施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发生永久性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心内科医生不断尝试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就AF导管射频消融的历史变迁作一汇总,旨在对有志于AF治疗工作的医生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及如何鉴别左室流出道摩性早搏。方法:体表心电图12导联定位,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QRS呈左束支阻滞图形,Ⅱ、Ⅲ、avF呈高幅R形态)36例。结果:36例射频消融成功率100%。体表心电图可初步判断其发生部位。34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成功,2例R波移行在V2,右室流出道消融未成功,后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早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明显改善症状。右室流出道图形室性早搏大部分可在右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但如果胸前导联R波移行≥V2,注意左室流出道起源可能。 相似文献
19.
陈亚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11):1253-1255
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且其所致的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呈上升趋势,尽管已接受改善生活方式及规范降压治疗后,仍有近一半的患者血压控制未达到理想范围。因此,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希望能够简单、安全、有效地控制顽固性高血压。许多研究表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被认为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0.
徐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20-21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术后复发的原因,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 对9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每3月回访心电图,持续2年,统计复发例数,分析复发原因.结果 98例患者中复发10例,总复发率10.20%,其中双径路2例,复发率4.65%,左侧旁路4例,复发率20%,右侧旁路5例,复发率13.15%.结论 本组统计的病例数量有限,本组结果与相关文献有差距.认真检查、正确定位、熟练操作、消融方法、顺序合理正确是降低射频消融术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