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静  姚莉  周小妹  陈婷  刘宝 《安徽医药》2012,16(1):65-6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清脑钠肽(BNP)0~24 h,24~48 h和恢复期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和恢复期的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在0~24 h,24~48 h和恢复期时间段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0~24 h,24~48 h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01)。结论动态监测BNP的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浆脑肽钠(BN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以探讨BNP和ET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8例AECOPD患者,24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脑肽钠和内皮素含量。结果AECOPD组分别与对照组和COPD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P〈0.01,P〈0.05),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浆BN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5)。结论COPD患者血浆ET和BNP的变化参与COPD的炎症过程,它们的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和疾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人院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经治疗3—4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前后再次复查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肺动脉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选择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检验血浆脑利钠肽作为参照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相对于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脑利钠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检测指标.其测定值伴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动脉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单纯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与CCP急性加重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前血浆BNP值,及CCP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O2)及右室/左室内径比值(RVDS/LVDS)、BNP值、LVEF%值.结果 治疗前CCP急性加重期组BNP值显著高于C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CP急性加重期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是反映CCP急性加重期的敏感指标,BNP浓度对CCP急性加重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无创机械通气在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已经获得肯定疗效。本研究动态观察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行无创通气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COPD急性发作入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检测60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BNP值,分析比较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与未发生组BNP水平的区别.结果 发生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BNP水平为(679.6±274.5)pg/ml,未发生组BNP水平为(251.8±134.7)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发现左心功能不全有着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时相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夜间组与白昼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夜间组于夜间加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白昼组则在白天进行,对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症状评分、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脑钠肽(BNP)水平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夜间组及白昼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症状评分、CRP及BNP水平改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更有助于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变化。方法连续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3例,开始治疗前进行血清IL-6和IL-8浓度检测,并与同期住院27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和IL-6浓度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同时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IL-6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存在明确的外周血IL-8和IL-6水平高强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张杰  张颖  余其贵  马晋 《安徽医药》2014,18(1):109-11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 在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稳定期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急性加重期COPD组),其中加重组分为脓痰组30例,非脓痰组30例;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于入院后24 h内测加重组及稳定组、正常组血管内皮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第8天加重组以上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对病情进行评定.结果 (1)加重组患者第1天血VEGF水平高于稳定组,稳定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脓痰组第1天VEGF值[(233.36±73.98)μg·L-1]明显高于非脓痰组[(194.46±65.51)μg·L-1](P〈0.05),而His-CRP、WBC、N则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VEGF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指标;(3)脓痰组及非脓痰组VEGF第1天均明显高于第8天,提示VEGF随炎症程度呈动态变化,对疗效监测有一定作用.结论 血清VEGF水平在COPD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均升高,且其水平随炎症程度呈相应变化,表明VEGF对COPD患者炎症程度判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缓解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使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中的CRP浓度和WBC总数的变化,进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和1s率FEV/FVC测定,患者根据肺功能测定及临床资料评估结果将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Ⅳ级,分析CRP水平与各级COPD之间及加重期与缓解期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的加重,血清中CR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AECOPD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CRP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及重要指标,并与AECOPD病性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血清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在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1天1丸,口服或鼻饲,7 d为1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分别检测两组血浆BNP,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都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宫牛黄丸有助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能通过降低脑梗死后血浆BNP,CRP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实际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56例患者分为2组,两组当中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观察组的26例患者则采用BiRAP无创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以常规治疗及系统化的护理方法。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3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8)d,观察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4.4)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合常规治疗及系统的护理在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方面明显好于常规通气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浆BNP、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的加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γ=-0.652,P〈0.01),BNP与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78,0.592,0.613,P〈0.01);发生事件组(22例)血浆BNP(222.43±13.43)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44例)血浆BNP(133.49±25.28)n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4例未发生事件组CHF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增高,心胸比值降低(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可作为CHF诊断、病情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作用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6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脱呼吸机好转出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TNF-α、IL-6浓度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AVA与PSV两种机械通气方法在COPD患者撤机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满足撤机条件后,分别采用NAVA方法与PSV方法撤机治疗,对比两种撤机方式在COPD患者撤机中的差异。结果 24例应用NAVA撤机的患者中23例(96.8%)撤机后未再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无撤机后行无创呼吸机序贯辅助通气,1例(3.2%)患者撤机失败。24例应用PSV撤机的患者20例(83.3%)撤机成功,4例(16.7%)患者撤机失败,继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与PSV组比较,NAVA组有创通气时间缩短[(4.29±1.46)d比(5.25±1.03)d,P<0.01],ICU住院天数显著缩短[(4.67±1.57)d比(6.17±1.88)d,P<0.01]。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 NAVA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新的机械通气模式。根据膈肌电位触发呼吸机辅助通气,在COPD患者撤机方面较传统的PSV撤机方式具有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高的优点,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脂联素(APN)、脑钠肽(BN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9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一般治疗)、治疗组32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强化组32例(瑞舒伐他汀,20 mg/d),记录住院期间及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组和强化组患者术前1周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开始服用上述药物,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空腹,取血清分别用EL]SA法和酶谱法检测APN、BNP浓度.结果 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AP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血浆中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4周、第8周强化组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浆中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升高血浆中APN水平,降低血浆中BNP水平,从而保护冠脉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