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7):2426-242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1年1-6月)225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2年1-6月)211份,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3年1-6月)157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67%下降至25.48%(P<0.05);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比例由干预前的31.37%提高至50.00%(P<0.05);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干预前的20种下降至5种,二联联合预防用药率由5.88%下降至2.50%,选用第三代头孢菌数的比例由6.48%下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4.26%降至4.16%。干预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有效的,能持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樊裕  王旋  潘韵  姜翠敏 《中南药学》2014,(10):1043-1047
目的探索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成效。方法抽取本院普外科2009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0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作为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1年6月、2011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2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2013年6月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分别作为管理组13,应用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管理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使用合理率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显著性检验,判断是否取得显著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23%下降至7.91%(χ2=13 890.16,P<0.001),使用合理率从0.77%上升至90.44%(χ2=13 571.10,P<0.001),术后切口感染率从0.77%下降至0.66%(χ2=7 547.58,P<0.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使用合理率显著上升,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下降,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继续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安阳市肿瘤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非干预组,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非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98.6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仅为10.67%;干预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在术前0.5~2 h内,术后用药时间小于24 h的比例提高至75.00%。结论: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该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患者病历263份,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抽取的263份手术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有234例,使用率为88.97%。其中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为88.32%;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对医师合理用药的规范以及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刘威  杜晓俊 《中国当代医药》2013,(21):171-172,17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了解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00份,其中2011年1~6月(整治前)病历200份,2012年1~6月(整治后)病历200份。比较专项整治活动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整治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合理使用方面较整治前有很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0%降为33.0%,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由529.3元降为195.7元,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由2.04d减至0.95d。整治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仍稍高于卫生部要求的〈30%。结论专项整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整治后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比例稍高、用药时间长、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尚需加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眼科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现状,以控制围手术期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设计调查表,随机抽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眼底病科、眼眶科、斜弱视科、泪道科、角膜科7个科室2011年5-9月住院病历各20份,总计140份.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抽查的140份住院病历,有118份为手术病历,共做手术131例次,其中Ⅰ类切口清洁手术96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全身预防使用率38.6%.结论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基本符合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8.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干预前后医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用药的合理性及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干预实施前)209例及2011年10月(干预后)226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出院病历,进行干预前后预防抗菌用药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后抗茵药的使用率从80.4%下降到26.1%;干预前后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抗茵药的临床合理使用及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下半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上半年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53.33%、86.67%、73.3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3.3%、40.0%、68.88%(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3.5 d、5.36 d、4.18 d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0 d、2.21 d、2.43 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某院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干预措施对该院等级医院评审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选取该院2015年4~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出院病例,每轮随机抽样1 500例,根据干预措施实施的3个循环过程分为3组(第1轮干预组、第2轮干预组、第3轮干预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2 47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持续干预过程中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持续改进情况。结果:在数轮干预过程中,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逐渐降低,用药合理率逐渐提高,且在选择抗菌药物类型方面也不断改进,此次干预措施促进了该院等级医院评审评分结果的提升。结论:该院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持续干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等级医院评审相关条款的达标,对医院管理的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刘晓玲  贺玫 《中国药业》2014,(17):82-8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2月(干预前组,281例)和2013年1—2月(干预后组,294例)出院的,在我院实施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2.99%下降至33.67%,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从24.29%下降至0,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从33.33%上升至58.59%。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6月295例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12年1~6月369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时间及费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的44.17%,联合用药率干预前为9.15%干预后下降至0。在药物的选择上,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在首次给药时机上,术前0.5~2 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显著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药师在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和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作用及体会。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08年全年或2009年6~11月3种Ⅰ类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通过分管副院长在医院有关会议上点评、药师到临床科室讲课和实施监控,对其进行干预。结果:药师干预后,2009年6~11月76例3种Ⅰ类手术均采用单一用药方案;65例甲状腺手术均在术前0.5~2h使用了抗菌药物,术中没有1例使用抗菌药物,61例在手术后第2天停用抗菌药物,占93.8%(61/65);这3类共76例手术中,第1代头孢菌素使用例次为37例,构成比为48.7%;第2代头孢菌素28例,占36.8%;青霉素类11例,占14.5%。结论:药师参与干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显著,本文介绍的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院3种清洁手术(腹外疝、甲状腺、乳腺)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的合理性与实施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1年4月出院的3种清洁手术病历68份为干预前组,2012年9月出院病历76份为干预后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茵药使用率干预前为100.0%,干预后为27.6%(P〈0.05);无指征用药从干预前的80.9%下降~1]38.1%(P〈0.05);药物选择合理率A,k22.1%上升至90.5%(P〈0.05);用药时机合理率.z&41.2%上升至95.2%(P〈0.05);术后用药疗程〉24h的患者比例从干预前的58.8%下降到干预后的14.3%(P〈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促进I】盘床抗菌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调查分析某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根据全国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及某院开展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时间(7月1日),将2011年1~6月的病历作为A组(干预前),7~12月的病历作为B组(干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用药金额、使用强度均有明显下降;合理使用抗菌药比例上升;两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某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更趋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应完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促进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6月本院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病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率、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0例I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者504例,使用率为42.00%;其中,合理用药424例,合格率为84.13%;不合理用药80例,占15.87%;二联用药6例,占1.19%。结论本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品种选用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8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2018年1~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600例,从适应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有279例,使用率为46.58%,使用品种有13种,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的使用最多,构成比为62.63%;其中术前0.5~1 h用药251例,合理率89.96%。用药疗程<24 h的有223例(79.93%)。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有6例,其中美洛西林钠和头孢西丁钠均3例。联合用抗菌药物2例,占0.72%,均无联合用药指征。结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由57.0%降至26.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1%提高至93.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42.3%提高至97.5%、疗程合理率由26.5%提高至95.0%、综合评判合理病案率由58.4%提高到87.6%.结论:积极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的各项要求,能有效地解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加强抗菌药管理、制定和落实配套制度,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等措施,才能够使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