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高频震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ARDS患者根据通气方式分为研究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接受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比值(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O2、PaO2/FiO2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2小时时,两组患者PaO2、PaO2/FiO2、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疗效相当,均可以有效治疗ARDS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肺间质纤维化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有创通气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无创通气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动脉血气pH、PaC02、PaO2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pH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要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治疗对于肺间质纤维化并呼吸衰竭患者均有一定作用,但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婴儿肺炎并呼吸衰竭对患儿症状、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76例小婴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 n =30)和治疗组( n =46)。2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头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为40%左右。治疗组采用鼻息式无创小儿 CPAP 呼吸机KD300B 持续正压系统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儿三凹征、紫绀、肺部啰音和气促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SpO2)]和血气指标[ pH 值、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 FiO2)]及患儿24 h 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三凹征、紫绀、肺部啰音和气促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心率、PaCO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P <0.05),平均动脉压、SpO2、PaO2和 PaO2/ FiO2均明显升高( P <0.05),pH 值水平虽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心率、SpO2、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24 h 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 =2.6656,P <0.05),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鼻 CPAP 可以明显改善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改善患儿通气状态,促进氧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早产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8例早产儿IRDS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以及CPAP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CPAP参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早产儿IRDS效果良好,可使患儿的症状、动脉血气指标、CPAP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成比例辅助通气(PAV)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PSV组和PAV组,分别予PSV和PAV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道峰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HR、RR、MA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和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气道峰压低于PSV组,呼吸舒适度(包括VAS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低于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V、PAV能改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氧合功能,缓解呼吸困难;PSV与PAV的疗效相仿,PAV的同步性、舒适性优于PS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参考组患者常规补液、氧疗等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O2、PaO2及PaO2/FiO2、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热化痰方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及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方剂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动脉血气指标等.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4.7%;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加用清热化痰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发心力衰竭的综合疗法。方法通过社区登记、医院临床体检及辅助检查确诊的148例OSAS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病情分成轻度组(62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38例),对3组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长低通气时间、SaO2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AHI、最长低通气时间、S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I、最长低通气时间、SaO2的改善情况随病情的加重而减弱。轻度组治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为95.16%。中度组治愈率为35.42%%、总有效率为89.58%,重度组治愈率为28.95%、总有效率为78.95%,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59,P〈0.05)。结论OSAS并发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心功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两种无创通气( noninvasive pressure,NIV)模式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的临床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妊娠合并ACPE 5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组、双水平正压通气(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组和常规给氧组(对照组),观察分析三组治疗2h后生理参数、动脉血气变化、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以及胎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CPAP组和BiPAP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饱和度( 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给氧组气管插管率为17.6%,CPAP组和BiPAP组均为5.0%(P<0.05).胎儿出生后1min的Apgar评分,CPAP组和BiPAP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CPAP组和BiPAP组之间无差异(P>0.05).三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和BiPAP均可改善妊娠合并ACPE患者生理参数、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气管插管率,增加出生胎儿Apgar评分.两无创通气模式治疗妊娠期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哮喘患者3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CPAP组和BiPAP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气管插管率、依从率、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动脉血气、气管插管率均有改善,且两组患者依从率、有效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PAP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和BiPAP无创通气均可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和降低气管插管率,而BiPAP通气模式在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方面更有优势,所以对于重症哮喘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两种通气方式均可选择,而重症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推荐使用BiPAP通气.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献梅 《海峡药学》2010,22(7):166-167
目的确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mg,po,qd。两组治疗16周后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①治疗组治疗前后FBG、2hBG、HbAlc、FINS、2hPl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FBG、2hBG和HbAle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NS、2hPlns和I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G和H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C和LDL-C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等作用,且治疗后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4例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氨溴索联合CPAP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指标数据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SPO2平均值为(0.71±0.13),FiO2平均值为(0.70±0.11),CPAP平均值为(0.63±0.10),治疗后统计指标数据平均值比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R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 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肺复张前PaO2 70.1±11.55 mmHg,PaO2/FiO2 163.00±33.56 mmHg;肺复张后30min PaO2 106.37±21.17mmHg,PaO2/FiO2 218.34±40.01 mmHg。肺复张后1h PaO2 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 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等在复张前后各时间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替代传统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为(57.4±6.1)mm、(34.3±6.3)mm, LVEF为(58.3±7.2)%,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BiPAP无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 h、48 h、7 d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包括pH、PaO2、PaCO2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H、PaO2、PaCO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h、48 h、7 d两组患者pH、PaO2、PaCO2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h、48 h、7 d,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在综合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口服治疗;实验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心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及心输出量(CO)等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SBP研究组为(140.3±6.1)mmHg,对照组为(138.5±7.2)mmHg;DBP研究组为(81.2±0.9)mmHg,对照组为(82.1±0.3)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PCI的20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1例,A组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0.1 g/d),B组给予高剂量阿司匹林(0.3 g/d)。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内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其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B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血栓烷B2及总胆固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组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6个月后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86%,B组为15.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行PCI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利平  朱斌  郑翼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1):1245-124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8.70%、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b)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心肌损害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