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阻止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资料及在体和离体动物实验均证实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分化、浸润及转移均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调控胃癌细胞周期、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等,本文主要就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抗胃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类固醇衍生物,1,25(OH)2D3是其主要的活性形式。维生素D主要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显示,除了影响钙磷代谢外,1,25(OH)2D3还对乳腺癌、肺癌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对于不同肿瘤,其作用机制不同。随着对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它在肿瘤的防治方面具有其独特性作用。现针对维生素D对白血病、肝癌、胃癌、乳腺癌、鳞状细胞癌、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的抗肿瘤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维生素D相关的研究迅速开展,维生素D在血钙调节、维持骨骼稳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较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多种肿瘤都有抑制作用,近年流行病学研究也发现充足的维生素D可能抑制肾癌的发生及发展,目前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增殖、分化、抗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凋亡、免疫调节等途径抑制肾细胞癌,这也为预防和治疗肾癌的新方法。本文就肾癌与维生素D、维生素D结合蛋白以及维生素D受体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是一种"被遗忘的神经甾体",它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而且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vitamin D,Vit D)为重要的类固醇衍生物之一,它能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特异性结合后发挥作用。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功能下降和神经退化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在AD患者中,Vit 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而Vit D与认知能力改变具有密切相关性,有研究证实Vit D对AD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尉全平 《河北医药》2013,35(6):912-914
人们对维生素D的认识开始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北欧工业城市儿童佝偻病的出现。1822年Sniadecki认识到日照对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重要性。1918年Mellanby等用鱼肝油成功的预防了小狗的佝偻病,McCollum等将这新的营养素命名为维生素D。一旦人们能够利用酵母大量合成维生素D,便将其添加入牛奶中发挥抗佝偻病作用。后来人们发现来源于酵母的维生素D和鱼肝油的抗佝偻病效果是不一样的。随着对维生素D结构的不断认识,人们将来源于酵母的维生素D称作维生素D2,将猪或人皮肤含有的维生素D称作维生素D3[1]。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维生素D主要活性产物1,25-(OH)2D3和次级胆汁酸LCA等与VDR结合,对肠道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和肠道转运体p-糖蛋白的表达及活性进行调节,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营养成分之一,婴幼儿哮喘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维生素D与婴幼儿哮喘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多,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希望给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周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39-1841
维生素D是人体内重要的一种激素,其经典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心血管、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维生素D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1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1.1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维生素D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多项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1型糖尿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固醇类衍生物.在过去人们经常了解到其在骨骼肌系统和钙/磷稳态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国学者对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检索2010—2019年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关...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D是机体内的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调节钙磷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维生素D还参与免疫调控、物质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等多个生理过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但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且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结果不尽一致。本文对维生素D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齐丽 《淮海医药》2021,39(4):427-429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 CAP )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1].随着年龄增长,CAP的病死率逐渐增加[2].目前对于CAP的治疗,广谱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多,容易导致多重耐药的发生.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8,(5):710-715
目的:认识维生素D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了解维生素D参与抗感染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维生素D""1,25-二羟基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骨化三醇""感染""炎症""抗菌肽""防御素""免疫""一氧化氮""LL-37""Vitamin D""Calcitriol""Cholecalciferol""Calciferol""25-hydroxyvitamin D""1,25-dihydroxyvitamin D""Infection""Anti-inflammation""Cathelicidin""HBD""HNP""Immunity""Nitric oxid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7-2017年在中国知网、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维生素D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及维生素D参与增强抗感染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00多篇,其中有效文献46篇。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更易发生感染,而补充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辅助抗感染作用,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脓毒血症、细菌性阴道炎等。维生素D可能通过促进抗菌肽的产生、上调维生素D受体的m RNA表达、影响免疫调节、影响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来发挥辅助抗感染作用。目前对维生素D抗感染机制的研究多处于体外试验水平,在体内的研究深入不够;而在维生素D抗感染作用方面,仍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今后仍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实维生素D的抗感染作用,并探寻给药方式及剂量,以期能够作为临床抗感染的辅助治疗或预防用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邓娜  范翠芳 《安徽医药》2018,22(8):1441-1443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性疾病,可导致母体、胎儿严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但观点尚未统一.笔者就目前关于维生素D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拟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归纳整理,对维生素D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子痫前期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且病程易反复,但发病原因并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综合原因所致。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抑郁症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维生素D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D3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属于类固醇激素,在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为1,25(OH)2VD3(简称VD3),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用,其所有作用的实现都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来介导的。VDR与VD3结合后,可以调控下游一系列靶基因的转录,发挥其调节钙磷代谢、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等作用;另外VDR还在药物代谢、转运、以及药物疗效中起关键作用。VD3的抗肿瘤机制之一也是当今日益受到重视的化学性保护作用:VD3通过VDR诱导了药物代谢酶CYP450,对内外源性物质尤其是一些前致癌物进行代谢分解继而排出体外的能力加强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由此VDR基因变异所产生的蛋白数量或质量的改变也就预示了其在临床上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制剂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二元 《中南药学》2003,1(2):98-102
维生素D是一类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类固醇类化合物。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提出了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vitamin D endocrine system)的概念。在这个系统中,肾脏是生成活性维生素D-1α,25-(OH)2D3的内分泌组织。肝脏将维生素D原转化为25-(OH)D3,再在肾脏转化为1α,25-(OH)2D3和24R,25-(OH)2D3以及34种其他维生素D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维生素D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2年3月有关维生素D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文献,总结相关分子机制及对胰岛素抵抗的防治现状。结果 维生素D可通过氧化还原状态、炎性反应、胰岛素信号转导、细胞内钙离子平衡、免疫应答、表观遗传等分子机制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防治胰岛素抵抗介导的2型糖尿病(T2DM)等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目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维生素D治疗浓度为50 ng/mL。结论 维生素D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础是受试者的维生素D基线水平较低,维生素D充足的受试者可能对维生素D补充剂相对不敏感,致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不明显,具体原因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紫外线照射皮肤,由皮肤基底层的7-脱氢胆骨化醇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可以通过食物获取一部分。其生化作用通过肝脏和肾脏羟化形成活性代谢产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